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熟识一位老裁缝,每次上街都得到他店里坐一会儿。最近,我请他给我做了一件春装,尺寸已经量好了,他忽然想起了去年曾给我做过一件秋装,硬是让我回家取来穿给他看一看,经过他仔细地对照反复修改尺寸之后才放心。我说做件衣服怎么这样麻烦。他说“七次量衣一次裁嘛。”尺寸量好了再看他操起剪刀,只听得一阵卡嚓卡嚓的声音,一件衣服三剪两裁就成了,真是游刃有余。我们搞新闻报道,不也同老裁缝师傅一样吗?应该把功夫用在下笔之前。诗人陆游“功夫在诗外”与老裁缝“七次量衣一次裁”有异曲同工之妙,其实“七次量衣一次裁”就是老裁…  相似文献   

2.
寻找新闻与宣传价值的契合点 与生活类、都市类纸质媒介的不同,党报要讲政治,这让党报常常只顾“讲道理”,其内容宣传价值有余,而新闻价值欠缺,而理想的党报新闻需要既有新闻价值,又有宣传价值,这当中的契合点越大,“新闻纸”的含命量就越高。分析党报“讲政治”的内容,不难发现,“关注民生”不仅是党和政府工作的起点与归宿,同时也是广大老百姓期待的。因而关注民生的议题具有新闻价值与宣传价值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3.
“趋同新闻”与“错位新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最近,在《文汇报》上看到一个“观点新闻”专栏,栏 内的新闻稿别具风致。它们不是纯客观的叙述,而是掺和着记者的认识,读起来很有厚度。它们传导给受众的不仅是一桩具体的事,而且还揭示出这些具体事中蕴藏的义理。譬如一篇报道王选的新闻,它的主题是:“真正是权威的时候不被承认,脱离了第一线却连续三年拿了三个院士头衔”。记者摆脱了传统的新闻叙事方法,叙中夹带着记者的观点,“有一种马太效应已经得到的他使劲得到,多多益善;不能得到的永远得不到。这个马太效应体现在他的头上很厉害…大家不要以为院士就是权威,就是代表,…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名已有20年基层新闻采写实践的老通讯员,虽然未能写 出多少出类拔萃或影响较大的好新闻,而我有个深刻体会:虽处社会最底层,视野范围十分局限,但必须要有一双较为敏税的“宏观新闻眼”。否则,在如今这番激烈的新闻竞争中,恐怕就连起码的立足基地也没有。 善把小事放大看 去年春天,我听说滨淮乡新岭村让群众代表公开评议村干部,觉得比较新鲜,并决定乘车前去采访。到了乡里一了解,不单单新岭村一家,全乡27个村都这样。经过由点到面的深入采访,全乡不仅评出了公理,评出了正义,而且还评出了斗志,评出了干劲。按照群众…  相似文献   

6.
7.
新闻评论中,“软与硬”是相互对立而又相互联系的因素,任何时候都不能割裂二者的关系,不能为软而软或为硬而硬。以辩证的眼光,科学合理地分析新闻评论的“软”“硬”特性,对于转变观念,促进新闻评论写作改革与创新将有裨益。  相似文献   

8.
9.
10.
11.
当一个记者辛辛苦苦地结束采访之后,总是要冥思苦想,找出一个最佳的新闻写作角度。而这个角度正是记者对所报道的新闻事实的观察点,进行写作的立足点和构思的出发点,同时也是显示新闻底蕴的突破点和侧重点。翻阅近期的报纸,笔者发现,一个能从更广阔的层面上反映当代人的生活、思想、愿望与要求,反映社会变化的新闻角度更具有新闻的广度和  相似文献   

12.
13.
新闻语言“奢侈化”与语言规范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新闻语言“奢侈化”是指新闻作品过度使用语言材料的现象,它包括“非常”型、言不符实型和泥淖型。这种现象,在当前新闻传播过程中,表现还是较严重的。网络化信息化使写作成为极为省便的事,人们似乎可以毫不费力便能写出洋洋洒洒的宏文  相似文献   

14.
15.
本雅明在其《历史哲学论纲》中写道:“史学是这样一门学科,其结构不是建筑在匀质的、空洞的时间之上,而是建筑在充满着‘当下’(Jetzteit)的时间之上。”①而新闻写作力求客观、公正、真实地表现现实生活的图景,正因为新闻具有这种写实功能,真切的记载了社会生活中的重大事件,所以,人们把过去的新闻报道称为“昨天的历史”。梁启超曾说:“西哲有言‘报馆者现代之史记也’。故治此业者,不可不有史家之精神。史家之精神何?鉴既往,示将来,导国民以进化之途径也。”②在记录社会横截面、与时俱进的过程中,不少报纸以对社…  相似文献   

16.
一位老记者说过:只有勤奋的人才能从事新闻报道工作。我是个业余新闻爱好者,凭着勤奋在新闻报道这条坎坷小径上跌跌撞撞7个年头,有过成功的喜悦,也饱尝了失败的痛楚。7年前的今天,我和一些想写新闻报道、有所作为的官兵一样,为了“报上有名”、有所建树而朝思暮想,结果不得其法。然而,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期盼已久的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这也使我对写新闻报道有了一些初浅的感受和体会。记得那是1995年的某一天,当时正值全军广泛开展“四个教育”的热潮。为了把我团开展集中教育的情况和做法宣传报道出去,政治部主任让我以此为主线写一篇新…  相似文献   

17.
18.
19.
新闻通常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尾五个部分组成。任何新闻事实的产生,都有其特定的历史条件、环境和原因,这些就构成了新闻背景。 尽管新闻背景是新闻的从属部分,但其恰当地应用不仅可以衬托、深化主题,同时也有助于揭示新闻的本质和意义,增加新闻的知识性和趣味性。 但在有些新闻作品中,背景材料用得过多、过滥,甚至与新闻主体“抢戏”,结果,不仅没起到应起的作用,反而帮了倒忙。 因此,对背景材料进行“浓缩”处理,也是十分必要的。 怎样才能使背景材料用得精当,而又恰如其分呢? 做为个人实践的体会,我认为至少有三…  相似文献   

20.
科技新闻是新闻大家族的重要成员之一。然而,科技新闻受读者欢迎的程度,远不如社会新闻、文化娱乐新闻等其它新闻家族成员。不少读者对科技新闻的印象是:“圈内人”不爱看,“圈外人”看不懂。究其原因,最根本的一条就是科技新闻偏离了科技圈内和科技圈外人士共同的兴趣点。科技新闻常常因其专业性强、内容深奥、难以写活而容易被广大读者认为生硬,给予“知识性强、可读性差”的评语。因此,化硬为软,已是改进科技新闻报道的当务之急。如果我们在科技新闻采写中不注意“软化”,不能变生硬的专业内容为通俗明快的语言,必然会进一步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