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列兵小王当报道员三个多月了,“萝卜条”、“豆腐块”均未见报,他很沮丧。终于有一天他对我说:“组长,我不想干了,想下连队,我真笨。”说完,他狠狠地捶头,痛苦地流下了眼泪。看到他失落的样子,我说:“你不笨,你视野很开阔,文笔很好,只要满腔热忱地热爱新闻报道工作,我相信你一定会上稿。”小王果真很努力,他每天坚持送一篇稿子给我。说实话,他写作水平一般,内容很空洞。即使如此,每次我都坚持认认真真地读完,并鼓励他说:“有进步,写得不错,如果编辑需要这方面的稿子,肯定能发表。如果句子再通顺、精练、内容再充实一…  相似文献   

2.
初次和他相识,是我出差归队后的第一天,一见面他就很坦诚地与我握手并自我介绍:“我叫季文豪,从某团宣传股刚调来,以后和你在一块儿工作,还请多关照!”季文豪,一个自命不凡的名字,听起来好熟悉!当我问及他是否与我常在报刊上见到的季文豪是同一个人时,他憨憨一笑说:“那不值得一提,习惯了,手中的笔闲不住”。好一个“习惯了,闲不住”!当翻开他的剪报本时,首先映眼的是扉页上的三句话:“两眼多看,脑袋多想,腿脚多跑。”从这三句话及那厚厚的剪报本中,我领悟到了他“闲不住”的执著追求。1983年,他来到胶东半岛服役。半…  相似文献   

3.
“我为啥老是读了后面忘了前面?”、“怎样克服‘学了记不住’?”……在报社、杂志社,编辑们常常收到类似的机关干部来信。提起记忆力,我想起一个人。可以说,他是我所见到的人中,记忆力最强的一个。记得有一天,他闭着双眼──不看自己的棋盘,全靠脑子“背棋”,同时与6个象棋高手下棋。结果,他这个“瞎子”,竟把6个高手打得落花流水。目睹此景此情,许多记者惊愕得两眼瞪得滚圆……为什么他的记忆力如此超常?事后,我找到他──远在大西北的一位秘书处长。他的回答,带有一点哲理味的幽默;“因为我并不觉得自己脑子灵,所以人们…  相似文献   

4.
我与侯宝林     
方成 《档案天地》2007,(3):58-58
1966年夏天.“文革”刚刚开始不久.我从自己所在的人民日报社走出来.刚出门口就遇见了侯宝林。他急匆匆地拉着我.走进旁边一条名叫霞公府的小胡同里,悄声地问我.我也低声地问他。他说,他的徒弟已经给他贴“大字报”了。才说了几句,就慌忙分开,生怕别人瞧见.  相似文献   

5.
中等个子,国字脸,未开口先带三分笑,这便是梁志刚给人的第一印象。第一次接触梁志刚,是我刚调师机关不久。那天,我们组织全师报道会战到团里采访,采访结束刚回到招待所,便响起了敲门声,我拉开房门,是一位佩戴上等兵军衔的战士。他口未开关先露:“请问你是谷干事吗?”我点了点头,说:“对呀。”他的脸立马笑成了一朵大菊花,说:“嘿嘿,我找了你几次,现在总算见到你了。”我把他让进屋,他自我介绍说,他叫梁志刚,很热爱写报道,希望我给予指点,说完像弥勒佛似的笑眯眯地望着我。我说好啊,你以前在家搞过报道吗?他说没有,…  相似文献   

6.
记得我刚当报道员那阵子,一连发稿百余篇,都石沉大海、咨无音讯。正在我感叹“自己不是那块料”时,一位老报道员给我提供了一条线索。说六连有个战士被团里树为“学雷锋标兵”。可当我抓住这条线索去采访他时,他却不大愿意讲自己的事。怎么办呢?第一步,我先与他交朋友,从闲谈中索取报道所需的素材。后来随着友情日益加深,我又展开了第二步,通过深入谈心,他终于向我道出了对谁也没讲的心里话。原来,他父亲早逝,哥哥先天性聋哑,家中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他身上,他之所以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训练、工作中,与他母亲的那一封封“教子…  相似文献   

7.
老兵报道员     
最近,我在病房结识了一位战士报道员,他叫刘道兵。他和病房里的其他几位战友,经常帮助一些重病患者做好事。端屎倒尿,打水扫地,他总是干在前头。一次,病房厕所下水道堵了,他第一个到厕所掏大便,其他几位战友总是跟随着他,听他的调遣。人们问他:“你是班长?”“不是!”“你是……?”“我是老兵报道员,指导员常告诉我:‘什么叫老兵报道员?就是意味着受的教育比人多,觉悟比人高,工作比人强!’”老兵报道员@史广胜  相似文献   

8.
我熟识一位老裁缝,每次上街都得到他店里坐一会儿。最近,我请他给我做了一件春装,尺寸已经量好了,他忽然想起了去年曾给我做过一件秋装,硬是让我回家取来穿给他看一看,经过他仔细地对照反复修改尺寸之后才放心。我说做件衣服怎么这样麻烦。他说“七次量衣一次裁嘛。”尺寸量好了再看他操起剪刀,只听得一阵卡嚓卡嚓的声音,一件衣服三剪两裁就成了,真是游刃有余。我们搞新闻报道,不也同老裁缝师傅一样吗?应该把功夫用在下笔之前。诗人陆游“功夫在诗外”与老裁缝“七次量衣一次裁”有异曲同工之妙,其实“七次量衣一次裁”就是老裁…  相似文献   

9.
生命和石头     
佚名 《新闻世界》2005,(11):1-1
我在生命的路上向前走着,前方出现了一个人影。我追了上去,经过他身边时他手里抱着一块大石头。“您为什么要带着这块石头呢?它会拖累您,妨碍您前进。”他喘着气,有点费力的地回答我:“这是我犯过的一个错误。  相似文献   

10.
起名     
我的铁哥们、准爸爸“袜子”这几天得意洋洋的。他跟我炫耀,说他给未来的宝宝想了个名字,叫“大钱”,因为他姓“郑”,所以他宝宝就是“郑大钱”!——在这里透露一下“袜子”的身份,他现在在上海做博士后,很受国内一批顶级学者青睐,文章散见在各种学术杂志,离国内评论圈青壮派当红炸子鸡也就差那么一口气儿——这样一个未来祖国思想界的希望,竟然给自己的宝宝取一个这样的名字,我不禁替我的、还有各位看官的未来的宝宝们感到义愤填膺!  相似文献   

11.
卜卦记     
考试在即,大家都忙着备考,惟有不把功夫下在平时而临考前急来抱佛脚的王林(化名)有些反常:仍然我行我素,好似胸有成竹。为了解开这个结我故意讨好王林。果然不出所料,他确有高招。原来一位叫“小神仙”的人能为他保平安。出于好奇,也为了查出个所以然来我决定见见“小神仙”。在我的再三央求下,他才勉强答应我,但我必须答应他“对任何人都保密”的誓言。终于,在一条破巷深处的小杂屋中我见到了“小神仙”,一个四十多岁留着撮山羊胡,摇着把小黑扇,鼠眼滴溜溜一直转的人。在问清来因之后,他便给我俩侃开了。只见他的手指时伸时…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非常喜爱打桥牌,尤其是在晚年,他把打桥牌当成向自己智力、体力挑战的手段。“棋圣”聂卫平多次陪邓小平打牌。他印象最深的是邓小平的笑容。一旦他打牌非常得意,笑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他的表情非常纯真可爱。另外,孙子、孙女们在他身上爬来爬去的时候,他也会露出这种孩子般的笑容,他在尽情享受天伦之乐。据聂卫平回忆:邓小平的桥牌水平应该说是很高的。他常说:“我能游泳,说明我身体还行;我能打桥牌呢,说明我脑子还行。”自1984年开始,“运筹与健康”老同志桥牌赛共办了10届,邓小平参加了9届。1988年底他在第6届比赛中…  相似文献   

13.
通讯员园地     
工作之余,我喜欢动动笔,写写短文。每月,都有一二篇文章发表在当地的报纸上。因为我文化低、基础差,也写不出什么像样的东西来,所以从来没有想过要往其他报刊投,只是在本地开花结果而已。为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有一天,我来到刘志坚老师的家,向他请教写作知识。他是全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邵阳市作协副主席,已出版了多部作品。我很喜欢他的散文。他告诉我:“文无定法,认真就行。”我走时,他送给我两本书,一本《红尘风景》,一本《窗含西岭》,都是他的新作,他在书上签了名,写了“请友指正”。天哪,我的水平与你相差十万八…  相似文献   

14.
1994年我应聘到一家广播电台做主持人。一天晚上,我负责为一个老主持人导播,接热线电话。我接的电话是一个年轻男子打来的,他说他很绝望,想自杀。当时老主持人说:“你等一会儿,我点根烟。”他点着了烟,打开话筒问:“你抽什么牌子的烟?”之后20分钟,他们聊了烟和酒的话题,20分钟之后,年轻男子说:“我要睡觉了。”  相似文献   

15.
错过的舞会     
大江 《出版参考》2005,(12):5-5
“你愿意在后备军官训练队舞会上做我的舞伴吗?”里克问道。我不敢相信他在邀请我,里克是俱乐部最可爱的小伙子!他想要约我一起去?“你是认真的吗?”“这是半正式舞会,所以你需要一件连衣裙,而我的父母会付门票钱和车钱。”他回答说。我还能有何奢求?我的心兴奋得狂跳不已,嘴里吐出“愿意”两个字。我以前从没有参加过这种半正式的舞会,这次可是我的机会。这会是我一生中最美好的夜晚!  相似文献   

16.
昨天晚上,我又碰到了我的朋友军路八。他出现在屏幕里的时候像往常一样,穿着简陋的盔甲,并且没带任何武器。我迎上去跟他说话的时候。他很久才回话,而且除了打一些“嗯”、“噢”表示自己还在听以外没有任何反应。  相似文献   

17.
听说《天津档案》月刊要到北京地区搞个笔会,我的心情格外舒畅。笔会前夜,编辑部的仲达陪我一起到南开大学安顿下来。我问他:“明天计划到哪里?”他说:“去爨底下村。”开始我没有听清楚他说的是什么地方。[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在新闻圈内,大凡熟悉冯英子先生的,都尊称他冯英老。冯英老是我的老师,因为建国前他曾任教于上海民治新闻专科学校(建国后并入复旦大学新闻系)而我是1947届民治新专的学生。虽然冯英老没有授过我的课,但称他老师是名正言顺的。然而,作为师生辈,在长期的交往中,我发现他大半是把我当作他的老朋友,而并没有认真地把我视为他的学生的。我认为这或许不是我的凭空忆想,比如,我如果隔了较长时间没有去看望他,一旦去了,相见之下,他会脱口而出:“喔。老兄您来了。”我之所以写下我的这种感觉,因为它可以充分说明,冯英老的为人…  相似文献   

19.
2003年夏天,杭州疗养院新闻干事李晓方告诉我,他要把60年前侵华日军冒天下之大不韪,实施惨无人道的细菌战的史实抢录下来,编、出版一部画册,留给后人。我听了,意识到这是个意义非凡的“忧患工程”,意义很不一般,当即表示:“祝你成功!待你成功后,我要写你!”现在.他成功了,于是,我践约采访了他。  相似文献   

20.
子伶 《出版史料》2009,(3):127-128
我有时有幸遇丁聪,总称呼他“老丁”。在我是出于南方习俗的敬重,因我是小字辈。后来有人指点我,要我忘记年龄悬殊的差距,尽管称他“小丁”好了,因为几乎四十年来,丁聪始终自称“小丁”,没有改变初衷。难怪数年前,吴祖光同志赠诗有云:六十依然是小丁。“小丁”,已有一种不倦地追求某种精神品格的内含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