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许绮 《文教资料》2009,(17):26-28
《白衣女人》和《蝴蝶梦》都涉及犯罪与隐瞒犯罪.两位男主人公珀西瓦尔和迈克西姆的命运与结局不一样.但无论是家庭背景,还是他们身上所具有的自私、残忍与虚伪的本性却如出一辙。从表面上看他们都是风度翩翩、很有教养的人,但内心深处却充满了邪恶,他们最终都不得不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代价:一个失去了生命.另一个失去了被视为比生命还重要的家园。  相似文献   

2.
欧金昌 《广西教育》2012,(32):10-11
据《人民日报》报道,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和国家安全部近日联合发布了《关于建立犯罪人员犯罪记录制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我国犯罪人员犯罪信息的登记主体和登记内容、犯罪人员信息管理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3.
未成年人犯罪,是当今世界各国所共同面临的社会难题,有人将其与环境污染、吸毒贩毒并列称为“世界三大公害”。多年来,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工作从理论到实践上,均有了长足的发展,出台了《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但是现有的预防对策还不能有效地遏制未成年人犯罪,尤其是在校生犯罪的发展势头。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日本主流媒体NHK(日本广播协会)及《朝日新闻》、《读卖新闻》等在报道社会犯罪问题的时候。都不约而同地加大了时外国人犯罪报道的强调和程度,从不回程度上刻意对外国人犯罪事实进行夸大。无形中给人造成了一种心理误导。在日本民众心目中形成了这样一个先入为主的见解:日本犯罪就等于在日外国人的犯罪。虽然在日外国人犯罪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实际状况又是如何呢?它在日本社会整个犯罪总量中又占了一个什么样的比重,引起这些犯罪的原因是什么呢?文章以法务省法务综合研究所编的平成17年版《犯罪白书》提供的数据为依据,对在日外国人的犯罪状况及原因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证券法》与《刑法》的比较的研究,指出《证券法》对《刑法》的补充和发展。《证券法》对三种证券犯罪增加了犯罪的客观方面,对二类证券犯罪扩大了犯罪的主体范围,并提出了三个新的证郑犯罪概念,作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并于证券犯罪的立法完善。  相似文献   

6.
各市教委 ,沈铁、东电教育处 ,辽油教育培训部 :未成年人是祖国和民族的未来。做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 ,对于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维护社会稳定 ,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为此 ,国家于1999年颁布并实施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该法的实施 ,必将对创造良好的社会育人环境 ,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产生深远的影响。教育部去年专门发出了《关于组织学习贯彻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的通知》。现结合贯彻落实《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特别是学习贯彻《人民日报》今年2月12日…  相似文献   

7.
李良明  李喜  马屹婵 《成长》2020,(4):12-13
网络犯罪是随着网络的产生和普及而产生的。网络传播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网络自身的特征,使得网络犯罪行为具有隐蔽性、复杂性和全球性的特征。这些新的特征给网络犯罪管辖权提出了新的挑战。针对这些挑战,学界对网络犯罪管辖权进行了有益探索。《网络犯罪公约》及其《补充协定》提供了法理支撑;地域管辖扩大理论以期实现对某一网络犯罪的有效管辖;网络管辖权的共享以期解决网络犯罪管辖的分歧。  相似文献   

8.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以下简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经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0次会议于1999年6月28日审议通过并于同日由国家主席江泽民签署主席令予以公布,已于1999年11月1日正式施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颁布和实施,是关系到我国4亿多未成年人切身利益的一件大事,对于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培养未成年人的良好品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具有重要意义。《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共8章57条。现简介如下:第一章开宗明义阐述了立法的宗旨、指导思想、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途径、各级政府的职责…  相似文献   

9.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其作品《罪与罚》中,描写了年轻的大学生拉斯柯尔尼科夫杀人的事件,并用心理分析的方法层层剖析了拉斯科尔尼科夫犯罪的原因。陀思妥耶夫斯基对这桩犯罪事件原因复杂性的深入思考,既表现.了其本身对犯罪的看法,又显示出其思考所陷入的矛盾境地。  相似文献   

10.
中国贿赂犯罪刑法规制的发展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在贿赂犯罪的规定上有许多科学创新之处值得我国借鉴。加入《公约》以来,在刑法方面,我国积极通过颁布刑法修正案以及制定刑法司法解释的方式,不断靠近、衔接《公约》对贿赂犯罪的规定,随着《刑法修正案(七)(草案)》的面世,这种靠近、衔接《公约》的迹象更加明显。在《公约》的带动下,我国刑法促进了贿赂犯罪规制某些方面的发展,而这也必将会对我国转型期贿赂犯罪的严重态势发挥惩治、遏制和预防的作用。但是,与《公约》相比,我国刑法在贿赂犯罪的规制上仍有许多缺位,亟待完善。  相似文献   

11.
余志保 《成才之路》2009,(26):I0007-I0007
学校作为青少年受教育的主要场所。是青少年步入社会的必经之路。《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五十七条规定中.明确涉及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预防责任的有二十四条之多。因此.预防青少年犯罪是学校必须履行的法定职责。学校不仅是向青少年传授文化知识的地方,更是对青少年人格、品德、思想观念的形成有重大影响作用的地方。  相似文献   

12.
银行犯罪是上世纪以来金融犯罪中最为突出的一种,其影响与危害不限于金融领域。《刑法修正案(六)》(以下简称《修正案(六)》)适时颁布,给惩治金融犯罪带来新的变化。但处于转型期的银行发展,使银行犯罪带有复杂化、智能化、隐性化等特征,为银行犯罪立法带来许多难点。建立完善的银行犯罪立法体系是有效防范和遏制银行犯罪的司法基础和法制前提。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证券法》与《刑法》的比较的研究,指出《证券法》对《刑法》的补充和发展。《证券法》对三种证券犯罪增加了犯罪的客观方面,对二类证券犯罪扩大了犯罪的主体范围,并提出了三个新的证券犯罪概念。作者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并于证券犯罪的立法完善。  相似文献   

14.
职务侵占罪是新《刑法》规定的一种新类型的侵犯财产之犯罪,由于本罪在我国刑法立法史上属于一种新的犯罪类型,因而理论界对本罪在构成要件、定罪量刑以及本罪与相关的侵犯财产犯罪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有着不同、甚至对立的见解。本文从职务侵占罪的定义出发,分析了职务侵占罪的主体特征.并对司法实践中职务侵占罪的主体资格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5.
家庭暴力犯罪是我国社会所面临的最普遍、最复杂、冲突最激烈、同时也是最为隐蔽的一个社会问题。遗憾的是,我国不仅缺乏规制家庭暴力犯罪的专门立法,而且现有的诸如《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民法通则》、《刑法》、《治安处罚法》等这些相关法律条款对家庭暴力犯罪规定得也比较笼统、模糊,缺乏可操作性,无法为反家庭暴力提供有效的法律支持,从而使得家庭暴力犯罪始终处于“超越我们的控制”状态之外。因此,应当制定打击、防范家庭暴力犯罪的综合性法律——《家庭暴力防治法》:设立“家庭暴力罪”;规定罪责刑相适应的家庭暴力犯罪的法定刑;采取优势证据原则;引进外国的保护令制度,切实加强对处于暴力威胁状态下的妇女的保护;实施夫妻财产共有关系强制中止制度,使对受暴妇女的救济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6.
1.“我是谁?”这个问题能否以一个确切的答案来回答?2.能否说“所有的权力都伴随以暴力”?3.试分析休谟论《结伴欲望和孤独》一文的哲学价值。“‘结伴’是人类最强烈的愿望,而孤独可能是最使人痛苦的惩罚。”经济科1.什么是公众舆论能承受的真理?2.“给予的目的在于获得”,这是否是一切交流的原则?3.试分析尼采论《罪行与犯罪》一文的哲学原义。作者在文中提出:舆论在了解了犯罪动机和作案具体情况后,即能遗忘错误,这种现象是否有悖伦理原则?理科1.能否将自由视为一种拒绝的权利?2.我们对现实的认识是否受科学…  相似文献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七)》对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犯罪、经济犯罪、贪污贿赂犯罪以及其他刑事犯罪的立法内容进行的修改与完善,贯彻宽严相济的基本刑事政策,彰显刑法在新时期构建和谐社会、保障人权、严惩贪污.贿赂犯罪中的功能与作用,反映时代的诉求,但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犯罪心理学》课程的教学效果,本研究在分析该课程教学特点的基础上,以浙江警察学院大二学生为调查对象,开展了《犯罪心理学》课程的研究性教学设计与实践。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对比了研究性教学相比传统讲授法在学生知识掌握、能力提高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学生对于在《犯罪心理学》课程中使用研究性教学模式的认同度较高。研究性教学模式调动了学生对于《犯罪心理学》课程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及应用,提高了教学效果,同时还促进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团队合作和创新实践等多方面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校生违法犯罪问题一直是犯罪学领域的一个重点,如何有效治理在校生违法犯罪问题,对社会稳定至关重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颁布实施以来,对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培养未成年人良好品行,有效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发挥了极其重要作用。然而,青少年犯罪案件近年来却不断上升。本文重点阐述了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及其对策。  相似文献   

20.
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是怎样产生的?答:《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从1994年5月开始起草到法律草案获得通过历时5年。根据七届全国人大代表的提案;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将制定《预防青少年人犯罪法》(原定名)列入五年立法规划,并决定由内务司法委员会牵头,组织团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