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政治捐赠是古罗马的一项古老传统。自王政时代起,捐赠就是政治人物争取民众支持的重要手段。然而,不同的历史时期,罗马的政治捐赠具有不同的内容。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1世纪,罗马的政治捐赠规模较小,民众是主要的受捐对象,捐赠的内容主要是金钱。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27年,随着个人独裁的出现,政治捐赠日益频繁,捐赠的方式日趋多样化,除平民外,军队也开始成为主要的受捐对象。捐赠成为政治人物拉选票、获得军队支持的有效手段,为罗马由共和向帝制转变提供了条件。自公元27年至罗马帝国灭亡,政治捐赠呈现出制度化的趋势。罗马平民和军队视其为自己应得的权利,使得政治捐赠呈现出欲罢不能之势,导致政权更迭频繁、财政压力巨大,为罗马帝国的衰亡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2.
罗马帝国的"3世纪危机"标志着地中海世界奴隶制生产方式的衰落,严重打击了帝国的社会经济,危害了社会稳定。但是,罗马帝国东部地区在这场危机中经济保持了相对的繁荣,导致了经济重心转移到东部,并成为帝国政治中心转移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政治史上,1916至1928年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其间,政权转入军人手中,社会政治生活军国主义化。这一进程,肇源于19世纪后半期和20世纪初期国家的历史发展。传统中国社会的深刻危机,以及19世纪中叶以来这种危机的不断发展,导致离心倾向增强,并使军队的政治作用持续增长。辛亥革命结束了满清帝国的统治,打破了中央集权的旧官僚体制,但中国的进步力量不善于保障民主化的国家体制的建立,无论是中央  相似文献   

4.
鉴于三世纪以来军队对罗马帝国的政局产生的重大影响,如几个世纪以来不断杀戮和拥立元首,甚至还拍卖帝国的最高统治权,掀起内乱,君士坦丁实行军事改革,加强对军队的控制。他解散近卫军,剥夺近卫军长官的军权,设立军事长官掌管军队;他改变军队的建制,创建巡防军,将机动作战部队与边境驻军相分离。通过改革,君士坦丁较好地控制了军队,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在一系列战争中取得了胜利,使军队成为保障罗马帝国安全、防御外敌入侵的重要力量,使军队发挥了应有的职能。  相似文献   

5.
鉴于三世纪以来军队对罗马帝国的政局产生的重大影响,如几个世纪以来不断杀戮和拥立元首,甚至还拍卖帝国的最高统治权,掀起内乱,君士坦丁实行军事改革,加强对军队的控制。他解散近卫军,剥夺近卫军长官的军权,设立军事长官掌管军队;他改变军队的建制,创建巡防军,将机动作战部队与边境驻军相分离。通过改革,君士坦丁较好地控制了军队,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在一系列战争中取得了胜利,使军队成为保障罗马帝国安全、防御外敌入侵的重要力量,使军队发挥了应有的职能。  相似文献   

6.
戴克里先是继3世纪危机之后罗马帝国的统治者。他对行政管理模式曾进行过新的探索:初步确立了君主制、创立了“四帝共治制”、完善了官僚制度,其政治改革奠定了晚期罗马帝国的基本政治框架。戴克里先的统治标志着罗马帝国从元首制时期过渡到了君主制时期,成为晚期罗马帝国的开端。  相似文献   

7.
罗马帝国衰亡是一个历时性过程,并由多重原因促成已为学界共识。诸多因素中,军队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要素之一。罗马帝国以军事强国,帝国的发展、壮大与军队关系密切。同时,在帝国深陷危机,走向衰微过程中,军队的各种消极作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帝国衰亡的各种主要原因(如奴隶起义、蛮族入侵、经济衰退等)都直接、间接与军队有着某种必然联系。探究军队与帝国衰亡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加深对衰亡原因的认知。  相似文献   

8.
杨增新上任新疆总督时,面临着新疆复杂而严峻的政治军事形势,内忧外患:当时新疆政局动荡不安,伊犁革命和农民起义直接威胁着其政权的稳定,军队内部矛盾、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等社会矛盾交集在一起;经济落后,财政出现严重的危机;沙俄和外蒙叛军接连侵犯新疆.为了稳固其统治,缓和社会矛盾,缓解财政危机,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和国家主权,促进新疆社会的发展,扬增新实行"安内抗外"的军事策略.  相似文献   

9.
元首制的确立为罗马帝国带来两个世纪的和平与发展的黄金时代,但随着元首制缺陷的逐渐显露,军队随意废立元首,军事政变不断发生,军队成为国家真正的统治者和主宰者。戴克里先对政治体制进行新探索,为了加强君权,防止军队犯上作乱,确立了君主制,这标志着罗马帝国从元首制时期过渡到了君主制时期,成为晚期罗马帝国的开端。  相似文献   

10.
18世纪末以来,清王朝的太平盛世已成为历史,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等方面处处显露出衰世景象,隐含着深刻的社会危机.此时,西方资本主义正进入崭新时代,以英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以其飞速发展的生产力为基础,在全世界疯狂扩张,从18世纪下半期就开始向中国伸延,中国面临着亘古未有的挑战.当时中国社会的明智之士朦胧感到这种挑战的严峻性,思想界不得不思考这一现实而又棘手的问题,即东方的天朝到底怎样应付来自遥远西方的资本主义的侵略和挑战?嘉道年间经世派的崛起,就是此时清王朝内部深刻危机和外部严峻挑战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纵现罗马历史,军权方面存在从元老院集体手中日益集中到一派、一批人,进而集中到一个人手中的嬗变过程。这种嬗变使皇帝一手执掌军政大权的体制得以确立,加之希国没有严格的继承制度,因而军权时常失控,进而导致帝国政局混乱、内战频仍,赋税沉重、经济衰弱,军队堕落腐化、国防松弛,最终使帝国走向灭亡。  相似文献   

12.
基督教的产生和发展有复杂的历史化背景。罗马帝国境内犹太人与希腊人的密切化关系成为“庸俗化了的”希腊哲学向东方神学过渡的条件之一;随着罗马帝国精神危机的到来,犹太教开始向基督教过渡。基督教虽然在希腊化背景下产生,但其形成主要是与古希腊哲学有密切的关系,并最终从罗马帝国的一种亚化地位上升为帝国的国教。  相似文献   

13.
古往今来的历史与现实证明,筑路是保障一个国家政策稳定、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从历史的角度回顾了东西方文明对于筑路的重视,重点分析了罗马在向外扩张中推行的筑路政策,认为到帝国时期建立起的当时比较庞大、完备的道路信息系统,为其长时期地统治地中海世界提供了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14.
1912年3月,唐继尧率滇军入黔,推翻了辛亥革命后建立的贵州军政府,滇军入黔开创了民国成立以来,以武力夺取邻省政权的先例,对西南政局有重要影响;其后在1923年唐继虞再次入黔。两次入黔都对贵州政治、经济、社会起了破坏作用,对贵州的近代社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清政府于1885年设立的总理海军事务衙门是洋务运动的产物。它的成立,标志着清朝军队已由单一兵种发展成为陆海军两个兵种,同时表明清朝在军事制度建设方面有了历史性突破。它的最终衰亡与晚清政府腐败的政治及僵化的体制不无关系,亦是国内外时局交相激荡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6.
公元3世纪是罗马帝国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帝国的政治体制完成了从元首制向君主制的转型。虽然两者都属奠立在军队之上的个人统治,但它们之间有很大差异。元首和君主的权力来源以及权力的行使不同:元首的权力来自人民,其权力是有限的和隐蔽的,而君主的权力来自神,其权力是绝对的和赤裸裸的;在元首制时期,元老院是不可或缺的权力机构,而在君主制时期,元老院成为名存实亡的政治化石;在元首制时期,平民是不可忽视的群体,而在君主制时期,平民的地位微不足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