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恨歌》的主题思想如何?有的坚持“同情说”,有的坚持“讽喻说”,有的认为“上半段是讽刺、下半段是同情说。”多年来,一直争论不休。本文拟从《长恨歌》中塑造的唐玄宗、杨贵妃人物形象剖析着手,看诗人对人物形象的思想倾向,来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  相似文献   

2.
著名女作家王安忆的巅峰之作《长恨歌》,以女性特有的细腻而敏感的笔触写出了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之下,一个上海"弄堂"中的女人四十年的情与爱,从而反衬出大上海的兴衰。作品用以小见大的方式来观照历史、文化的进程,跨越历史时空,使人物与作品都富有别具一格的美学韵味。作者试从作品的结构美、语言美、意象美、人物形象美四个方面,来阐述作品所独有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3.
<正> 白居易的《长恨歌》之所以在中国诗歌王国里能争得一席之地,不仅因为是李杨爱情本身悲壮动人,还因为白居易那如椽大笔将这个故事的人物刻画得惟妙惟肖,高人一筹。尤其是诗中的景物描写,将“长恨”的心情与悲恸的神情融为一炉,是“化景物为  相似文献   

4.
文学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文学不是对历史、对现实生活原封不动的复制。学界对白居易《长恨歌》中一些问题的争论,从根本上来讲,是有些人忽视了文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这个根本。我们应该尊重历史,立足现实,应该遵循文学创作与接受的基本规律,尊重创作与历史、生活之间的关系,关注作家的创作心理,以求得到更接近作品内蕴、更符合作家创作意图的合情合理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译界争论,自古有之,唯独对翻译之难,大家的意见较为一致。译诗比译散文难,古诗外译又比古诗今译难,而古诗外译恐怕是最难的了。 《唐诗今译》的序言中,严辰同志说:“翻译古典诗歌并不是一件轻易的工作。它既要达意、又要传神;既忌曲解,更不能庸俗化;既要保持原诗的风格,又要显示译者的文采。不但对诗人当时的历史背景、社会风貌有所了解,更要对诗人的身世、思想、创作意图等  相似文献   

6.
《长恨歌》是白居易诗作中的名篇。今人研究这首诗,对其主题思想的认识,颇有分歧。笔者不揣冒昧,就此亦欲略陈己见。作者以李、杨爱情悲剧故事为素材写《长恨歌》,其用意,正是《长恨歌传》说的:“意者,不但感其事,亦欲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者也。”“感其事”,当然是深表同情,“惩尤物,窒乱阶”,势必要给以批判。“同情”、“批判”,从字面的逻辑关系上看,是矛盾对立的。因而使不少研究者老是纠缠于“批判”与“同情”一对矛盾之中,甚至  相似文献   

7.
关于《长恨歌》的主题,历来存在较大争议。探讨了关于《长恨歌》主题的三种主要观点:讽谕说、爱情说与双重主题说,并以求通过对《长恨歌》主题复杂性的探索,找出一种以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立体观念去把握作品主题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河南师大学报》(《河南大学学报》的前身)一九八二年第五期刊登了华钟彦先生的《重论<长恨歌>的主题思想与艺术特点》一文(以下简称华文).文中提出《长恨歌》的主题思想是前半部分揭露玄宗杨妃荒淫乱政,后半部分即马嵬事变后作者是以同情的态度昭示读者:“好乐无荒”.华先生对《长恨歌》主题思想的这种概括,长期以来影响着不少唐代文学的教学者和研究者,至今也还有很多人对《长恨歌》的主题思想持此种观点.经过深入思考,我认为这种双重主题说是不准确的.在本文中,我怀着学习的态度和心情,不揣冒昧,提出自己的看法,以就教于古代文学和古典诗歌研究界的大方之家.  相似文献   

9.
但丁是一位具有造型艺术感的诗人。这个看法来自歌德,歌德说过这样一段话:“但丁和乔托一样,主要是具有造型艺术感的诗人,因此能运用想象力的目光把事物看得那样清晰,从而能用鲜明的轮廊把它勾画出来,即使是最隐晦,最离寄的事物,他描绘起来,都仿佛是眼前现实中的事物一样。”①作为一位后来的诗人,歌德对于前辈诗人但丁的理解是中肯的。而我们在了解但丁的生平时,发现到一些被人们忽略掉的细节,这些  相似文献   

10.
陈寅恪先生认为《长恨歌》与《长恨歌传》用诗传合一的体式来书写唐明皇和杨贵妃爱情故事,在结构上为“一不可分离之共同机构”。其实由于叙事诗和传奇体裁迥异,它们不但展现出诗歌和小说的不同艺术魅力,同时还反映唐中期诗歌与小说互相借鉴、交融,共同臻于艺术妙境的创作状态。在体裁艺术上同样为“不可分离之共同机构”。  相似文献   

11.
白居易对自己的《长恨歌》是褒是贬,这是在《长恨歌》主题思想的讨论中长期争执不下的一个重要的议题。大家所依据的材料不外两条:一条是白氏于元和十年(公元815年)所作,题为《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的诗,其诗曰:“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  相似文献   

12.
诗歌有其独特的声韵美,要表现“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的诗歌意境,转韵就成为诗歌情感、诗思变化的关键之一。作为千古绝唱的叙事诗《长恨歌》,其“宛转动人,缠绵悱恻”的艺术魅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力于奇句用韵——“逗韵”的作用。 《长恨歌》转韵13次,平仄交替,每每奇句用韵,起到了出神入化的效果。《长恨歌》即歌“长恨”。长恨是主题,首句“汉皇重色思倾国”的“国”用逗韵(入声职)与“得、识、侧、色”同一韵部。正是开首这七字揭示了全诗的悲剧因素,而“重色思倾国”中的“色,国”仄声,迭韵,因产词之荡漾处,多用迭韵”(王国维《人间词话》),而使诗歌情节显示出沉郁,“色”与“国”短音的拉长,刻意描写了唐玄宗如何得到了使“六宫粉黛无颜色”的杨贵妃。接着是宠爱有加,以平仄交替的方式,落“逗韵”于“池、摇、暇、人、土”上,写出杨贵妃的美丽,“姐妹弟兄皆列土”的恩宠,唐玄宗得贵妃后的纵欲。这样,  相似文献   

13.
14.
《长恨歌传》与《长恨歌》并行于世,它们取材相同,都讲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故事,但二者在主题上又有明显的不同。白居易更侧重于对爱情悲剧上的描写,在关于爱情的方面描写较多,表达"爱情"主题;陈鸿兼及史官和文人双重身份,表达的是一种"政治爱情交织"的双主题。两部作品的主题存在着差异,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交织。这种差异和交织的原因在于陈鸿、白居易二人身份以及个人经历的不同,也与写作目的和文体本身的特点有关。  相似文献   

15.
白居易《长恨歌》的主题,历来是争论的焦点,观点分歧。高中语文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对其中爱情主题、政治主题、双重主题三种主要说法没有侧重强调。本文将白居易的诗作《长恨歌》与陈鸿的传奇《长恨歌传》互相映衬,结合分析,得出"恨"的主题:唐玄宗迷色误国,才是他们爱情悲剧,乃至安史之乱的根源。  相似文献   

16.
<正> 白居易的《长恨歌》与陈鸿的《长恨歌传》,历来被一些评论家和注释家们看作是互为补充,互为印证的姊妹篇。这种说法很有影响,但是否符合实际情况,却是需要辨析的。笔者认为,《长恨歌》与《长恨歌传》(以下均分别简称《歌》与  相似文献   

17.
《社戏》是鲁迅小说集《呐喊》中的最后一篇。它既是一篇小说,又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抒情散文,朴实,优美,亲切,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艺术感染力。《社戏》写于一九二二年十月。它跟鲁迅早期的其他作品一样,充满着反封建的战斗精神。小说通过对一群尚未陷入封  相似文献   

18.
一、作品产生的背景公元前二○六年,秦王朝被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所推翻,汉王朝取而代之,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一个大统一的比较稳固的封建王朝。在这之前,秦虽然统一了中国,但只有十几年就土崩瓦解了。继续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建立并巩固中央集权的地主阶级的政权,这是西汉初年新兴的统治阶级的最突出的政治任务。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恢复封建统治秩序,发展封建经济,是关系到西汉地主政权能不能维持并巩固下去的首要问题。对于西汉统治者来说,农民起义的风暴刚刚过去,氓隶亡秦的事实时刻萦绕在他们脑际,这种情况迫使他们不能不采取一些现实的措施,“轻徭薄赋”,对人民作一些让步,使他们得到休养生息的机会,  相似文献   

19.
《猎户》,是吴伯萧同志于一九六二年九月二十日写的一篇散文,原收在他的散文集《北极星》里.他在这个集子的《多写些散文》(代序)中,怀着对社会主义祖国赤诚的热爱,号召人们继承祖国优秀的散文传统,多写些散文.他还说,我们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社会里值得写的事物太多了.从壮丽的河山到无尽的宝藏,从增产粮食到林、牧、副、渔,从工厂、矿山到长江大桥,……哪一方面都需要我们歌唱.至于勤劳勇敢的人民,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就更值得我们千遍万遍地颂扬了.”吴伯萧同志,不仅是个积极的倡导者,而且是位辛勤的实践者.《猎户》,就是以真挚的感情、娓娓动听的笔触写下的劳动者的颂歌.文中高度赞扬象猎户这样一些劳动人民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和为民除害、为民造福的高贵品质.  相似文献   

20.
谈芭蕾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的艺术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密欧与朱丽叶>原来是由文艺复兴时代英国人文主义剧作家莎士比亚于1595年根据一个民间流传的动人的爱情故事所创作的话剧,后来由俄罗斯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谱曲,使其变成世界著名的芭蕾儋舞剧.该文主要从音乐和舞蹈两大方面进行简要的叙述,让读者更直接的感受<罗密欧与朱丽叶>给人们带来的无限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