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韩阳 《出版参考》2005,(9X):11-11
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上网看书目前正在成为人们应用网络的主要目的之一。因此,众多出版社在出版纸质书的同时,开始涉足电子书的出版,以实现利用网络无限传播、海量传播的优势,通过电子书宣传纸质书,促进纸质书出版。珠海出版社即选择了电子书纸质书同步出版这一模式,在9月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期间,与方正“搜书网”联合推出了新版《古龙作品集》电子书。作为武侠经典与网络的首次结合,《古龙作品集》带给广大读者以超低的价格及全新的数字化阅读体验。因为没有印刷、物流、仓储等流程,电子书的价格不到纸书价格的1/3。  相似文献   

2.
1月8日,方正阿帕比联手多普达公司、天津科技出版社和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共同推出手机书业务,并为两本图书的三种形态:手机书、电子书、纸书同步上市发行做揭幕仪式。多普达公司产品经理黄海介绍,方正已与多普达手机进行合作,预装了方正阿帕比手机书客户端软件。目前通过预装在多普达手机中的方正阿帕比手机书客户端阅读软件,就可以直接在方正阿帕比手机数字资源下载中心下载阿帕比手机书。方正阿帕比公司总经理助理赫思佳表示,未来会与更多的手机厂商合作联合推出手机电子书阅读服务。“与其他数字出版产品不同,手机书是传统出版社可接受的方案。过去,很多传统出版社都认为数字出版冲击了市场,破坏了传统出版产业链。然而手机书市场却能够给传统出版社带来新业务,当然受到欢迎。”现场的一位出版社编辑认为,手机书市场的广阔空间很可能让传统出版社焕发“第二春”。  相似文献   

3.
香港是一个相对安定的社会,这些年来在经济上也一直有所增长。在这么一个环境里,实用书的出版也有所发展,其特色是: 1.书的层面有所提高; 2.参与实用书出版的出版社有所增加; 3.分工更细,趋向专业化,各自有更强烈的个性; 4.竞争激烈,全面大比拼,出版人经常处在作战状态。一直以来,“万里”都是专门出版实用书的机构,这里,我们以“实用书的时代感”为题,谈谈我们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4.
日本的“书条”黄侃凡在日本买书的人一定会发现,每本书中都夹着一张两联的书条。书店每卖一本图书时,店员便撕下两联的书条,一联留作书店盘点库存、补书之用;另一联则盖上店章,寄给出版社兑换一元的奖金。这是日本的出版社为了精确控制自己出版的图书数量和便利书店...  相似文献   

5.
“本版”和“外版”或“本版书”和“外版书”,是出版发行行业习用的两个专用术语(“行话”)。《辞海》、《辞源》、《现代汉语词典》都未收这两个词。《出版词典》等出版发行专业词书也未收这两个词。这两个词和含义是什么,现在有点模糊不清。 什么时候在出版发行业中出现这两个术语,难以进行精确的考证。上世纪三十年代,在上海出版发行界,这两个术语是常用的,而且含义是清楚的。出版社对本社所出版的书称为本版书,对非本出版社出版的书称为外版书。商务印书馆门市部,当时既销售本馆出版的书,也销售非本馆出版的书;对本馆出版和非本馆出版的书,有加以区别的必要,因此使用了“本版书”、“外版书”两个术语。生活书店、开明书店、北新书局等也是如此,都有区  相似文献   

6.
王乾任 《出版参考》2010,(16):36-36
台湾大多数出版社都是五人以下的小公司,虽然类似大陆的文化公司,但运作模式还是同大陆有所差别,笔者这里要特别谈谈台湾的“B级书出版社”。首先要声明的是,B级书出版社不等于B级出版社,有一些B级书出版社,非但业绩不B级,还是A+级,反而是某些A级书出版社的业绩,还可能比不上B级书出版社。  相似文献   

7.
业内人都清楚,由于种种原因,出版社不得不出版一些自费图书,而对一些出版社来说,自费图书是他们的重要生计来源,一些编辑为了完成利润指标,少承担经济和心理的压力,也往往把眼球盯在自费书上。对此,陕西科技出版社社长惠西平明确表示,“自费书对个人能力提高没有好处,对出版社品牌与文化积累没有好处,对出版社经济成长也没有多大助益。是一种恶性循环,表现在一是出版社无异于把专有出版权转让了,二是没有了出版社出版文化和形象的积累,出版的书同行不看,一般读者更不看,三是对编辑培养不利,长此以往,编辑素质下降,市场感应迟钝,专业知识退化。”因此,这位新社长到任一年,把原先的自费书砍掉了一半以上(达40多种之多),用调剂出的书号,大力培育社里的强势品牌,优势项目,收到了良好的成效。 该社目前年出书约160~180种,他说“就算自费出书达100  相似文献   

8.
韩阳 《出版参考》2007,(5S):19-19
近年来,青春文学小说备受关注,继《最小说》后,众多出版社纷纷涉及青春文学的杂志书(MOOK)出版领域,2007年5月,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将正式推出《光年纪》杂志书。《光年纪》杂志书为连续出版物,每月一本,面对的主要读者群体是在14~22岁的在校女生。本书区别于当下青春写作中的“疼痛”“宣泄”,以健康向上、打动人心的“温暖”基调为定位,主要刊载精美的青春小说和散文随笔。  相似文献   

9.
今年一月开始,《光明日报》图书广告栏中,每周有一次商务印书馆的“日出一书·本周书目”的广告,刊登六本书目。从这几年全国图书出版情况看,出书品种不断增加,有的出版社每年出书总计,已经达到或超过“日出一书”的水平但这样宣传介绍,建国以来还是仅此一家。在三十年代,商务印书馆就曾  相似文献   

10.
随着出版业的不断发展,出现的不少新问题就无法仅用“一法”“五条例”即可解决,“一折书”问题便是个例子。在“一折书”初现市场之时,就有许多读者、媒体、书店及出版社对其提出质疑,但各地执法人员经核查后都回答“一折书”非盗版书。那么“一折书”的问题究竟在什么地方呢? “一折书”热销现象就反映出低价图书市场需求很大,因而采取低价策略争取薄利多销是否值得出版生产单位考虑呢?  相似文献   

11.
山西科技出版社兴社思路浅谈温洁茹近年来,山西科技出版社以医疗保健及出版具有浓郁山西地方特色的图书而闻明全国,在宣传和弘扬地方文化方面探索出一条新路子。以“抓重点书”、“抓再版率”、“抓版权贸易”、“优化选题”为主导,积极与国际图书市场相接轨,努力把具...  相似文献   

12.
孙艳  海燕 《图书与情报》2006,(6):143-145
关于“书衣”,历来是有些不同说法的。 在孙犁先生那里,书衣是包书皮的代称。孙犁先生不仅给书包上书皮,还在书衣上写文章。上世纪70年代初期,孙先生利用废旧纸张来包发还的旧书,在书衣上标注书名、作者、卷数,并写些小文,以“消磨时日,排遣积郁”。在日本,“书衣”亦是指包书纸。书店店员会征求顾客意见,是否需要包上书衣。而在欧美及台湾,书衣却是指代封面上的活动书皮。钟芳玲女士在《书天堂》中说:“欧美书业的出版习惯,一般都是先出精装本(hardcover),再出平装本(paperback)。而精装本的硬壳封面外,往往还要加上一件活动的防尘纸封套,英文名之为‘dust jacket’或‘dust wrapper’,台湾出版业俗称为‘书衣’。这件书衣,其实可视为‘封面的封面’。”  相似文献   

13.
现在对书不感兴趣的出版社还是有的。尤其是当下出版社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时候,以“企业的名义”消解图书属性、浑身上下嗅不出半点书香的“出版家”已应运而生了。  相似文献   

14.
粗放型出版是近年来作文图书出版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其表现是: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作文书成了众多出版社竞相出版的图书品种。有条件要出,没条件也要出的大轰大嗡现象十分严重,导致平庸书、粗制滥造、重复出版的书层出不穷,使得市场上的作文图书种类繁多与内容单一、质量低下共存的现象非常突出。 前些年,当广大读者经历了十年书荒、对图书的选择有些饥不择食时,粗放型出版的不良后果尚不明显。随着市场上图书品种供应的日益丰富,随着广大读者欣赏水平和消费水平的逐步提高,其不良后果就越来越明显地凸现出来:一、低层次的无…  相似文献   

15.
由《上海档案工作》杂志编辑姜龙飞撰写的《档案启示录》一书,前不久已由档案出版社出扳发行。这是档案出版社有史以来出版的第一部以文学样式反映档案与档案工作的个人作品集。也是作者多年来为探索档案事业与社  相似文献   

16.
重版书的主要特点,是其所“承载”内容的长久稳定性、相对完整性,以及社会作用和社会影响的超时空保持性。重版书是图书这一特殊文化传播载体基本性质和基本功能的典型体现,也是图书出版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有效集合体。提高重版书比率,既是图书出版走向繁荣的一条必经之路,也是图书出版进入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与国内外一些成功的出版单位相比较,目前国内一部分出版社的图书重版率居低不上,令人焦虑。因此,有必要改变观念和采取措施,促使那些重版率偏低的出版社走出困境,从而进入一个优质高效的良性循环轨道。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包销书”的问题一直在困扰着不少出版社。这是一个实际存在而不容回避的问题。所谓“包销书”就是由作者负责发行(部分或全部)的书。应当肯定,“包销书”曾经对出版、发行体制的改革产生过积极的推动作用,直到目前,这种作用也并未完全消失。  相似文献   

18.
App应用为数字出版带来了新的内容表现形式,而童书出版与此形式契合度更高,童书App表现出巨大前景.文章对童书App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进而总结出出版社发展童书App面临的困境,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为少儿出版社发展童书App提供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书不在多在优人不在多在精──记前进中的广东高教出版社周建新漫步图书市场,各类图书令人目不暇接,改革开放以来出版界确实出版了一大批好书。但在出版繁荣之中,又出现许多重复出版、东拼西凑、内容平庸、格调不高的书。出版社究竟如何参与市场竞争?广东高等教育出版...  相似文献   

20.
出版社长期地、大量地出版合作书,无疑是慢性自杀。这类书虽可立竿见影地解燃眉之急,但以出版话语的逐渐丧失为代价。长此以往,将在思想文化界发不出自己的声音,导致自己边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