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父母必读》2012,(8):147-147
小婴儿一出生,就有了不同的个性。有的孩子睡得多、吃得次数少,总是很安静还能自己玩;有的孩子则对环境十分挑剔,睡得也少,吃得次数还多。不能说这两种孩子谁好谁坏,他们的性格十分不同。  相似文献   

2.
白艳 《早期教育》2006,(2):18-18
孩子们对迎春花的兴趣源于玲玲制作的那朵迎春花,这朵在玲玲手中忽开忽合的迎春花,一下子就把孩子吸引住了。有的说:“玲玲,这是什么花啊?你是怎么制成的啊?”有的说:“玲玲,能让我玩一会儿吗?我想看看它是怎么开的?”有的说:“玲玲,你教我制作一朵好吗?”……(孩子对新鲜事物总是很感兴趣,教师要善于抓住孩子的兴趣,借以激发孩子的探究欲。)  相似文献   

3.
《父母必读》2012,(8):147
小婴儿一出生,就有了不同的个性。有的孩子睡得多、吃得次数少,总是很安静,还能自己玩;有的孩子则对环境十分挑剔,睡得也少,吃得次数还多。不能说这两种孩子谁好谁坏,他们的性格十分不同。发现是最重要的功课大多数婴儿的性格特征由遗传决定,不可轻易更改。  相似文献   

4.
正有的孩子天生就能很快融入新环境,几乎不需要过渡,而有些孩子在新环境和陌生人面前总是表现得很谨慎。如何支持一个慢热的孩子更好地适应新环境呢?丁丁喜欢在家自己一个人玩,或者只跟一两个特别熟悉的小朋友玩;特别黏爸爸妈妈,家里每次新换保姆,适应起来痛苦又漫长;在一些热闹的场合,比如生日派对,总是  相似文献   

5.
金红芳 《幼儿教育》2014,(Z1):76-77
冬日,小班的孩子穿着厚厚的外套在操场上玩轮胎。教师鼓励孩子想出多种玩法,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孩子进行滚轮胎、打地鼠等游戏,孩子们玩得很开心。一会儿,好多孩子满头是汗。这时班里的保育员过来了,教师提醒保育员帮孩子把外套脱掉……快要吃中饭了,教师还带着孩子在草地上玩。看到饭菜已送到班里,教师便匆匆忙忙把孩子带入盥洗室。孩子们很兴奋,有个孩子把一块肥皂塞到排水孔里了,教师批评了该孩子,被批评的孩子情绪低落……  相似文献   

6.
《学前教育》2005,(4):8-9
班里很多孩子都报告参加了英语特长班。上完课后,一些幼儿的头上、手上都贴有小贴画,这是教师对表现好的孩子的奖励。可是,我发现这些幼儿在上其他活动课和睡觉的时候总是在玩小贴画,我怎么劝说他们收起来或不再玩了。他们都不肯。我感到很烦恼,如果将小贴画没收,肯定会挫伤孩子上英语课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7.
李少林 《父母必读》2013,(3):106-107
都是同龄的孩子,为什么有的孩子每次都很自觉地去洗手,有的孩子却总是需要大人提醒?除了孩子的个体差异之外,家长的教育方法也很关键哟!  相似文献   

8.
多动、调皮的孩子往往都很特别,任性、好动、不喜欢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或者是做一些让人出乎意料的事情。几乎每位老师都在为自己班的个别调皮孩子而感到头疼,都在想尽办法使那些调皮孩子能够变乖,可是收效却总是甚微。于是我有意识地记录了一部分的教师对所谓调皮孩子和优秀孩子的教育语言,  相似文献   

9.
新学期开学,我带着孩子到户外去玩大型玩具,孩子们都很高兴,有的滑滑梯,有的坐转椅。但是我发现有个女孩子呆呆地站着,一动也不动地看着其他的孩子玩。于是我走到她身边,问她:“燕秋,你怎么不去玩呢?你看小朋友玩得多开心啊!”孩子说:“怎么玩啊,老师我不想玩。”我说:“那你能告诉我,你为什么不想去玩吗?”燕秋说:“老师,我不会玩。”怎么不会玩呢?所有的孩子都喜欢玩啊。我觉得很纳闷,一定是孩子不喜欢和陌生的伙伴交往,怕羞吧。  相似文献   

10.
编辑在说     
《学前教育》2021,(8):M0001-M0001
同事们在聊天的时候,说到大班的孩子开始变得有心眼,孩子之间的交往也变得复杂起来。有的孩子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会用言语威胁别人:“你不……我就不跟你做好朋友了。”“我也不让XX跟你玩。”或者在双方关系中处于支配地位,总是控制、指使别人,比如游戏时先挑选角色,总是自己当老师,对当小朋友的孩子很严厉,让对方感觉很难受,等等。而另一个孩子似乎习惯了这样的关系模式,并且很乐意跟对方玩,怕失去这个朋友。  相似文献   

11.
《小学教学参考》2008,(3):25-25
怎么样可以吹出一个巨大的肥皂泡,在杭州市教科所附小的一个课堂上,五年级的孩子想了很多方法,有的加糖,有的加甘油,吹出各种大小的肥皂泡。一堂课下来,大家都很有收获,也玩得很开心。校长罗永军说,这是他们学校搞的一个自由研究课题,目的只有一个:在玩中激发孩子的好奇心。这个目的针对性很强,现在的孩子很聪明,但不太爱学习。  相似文献   

12.
在幼儿园里经常可以看到,三四岁的孩子开始喜欢与人交往,但有的孩子能很成功地与别的小朋友一起玩,有的孩子却不受欢迎。不能与小朋友一起玩的孩子往往缺乏社会交往的技巧。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与同龄伙伴交往的机会较少,由于缺乏社会锻炼,许多孩子往往不会与他人交往。  相似文献   

13.
我园每期开学有一部分新入园的孩子总是爱哭:有的要大人陪他一起玩,一起上课,不准大人离开,否则就哭得死去活来:有的不愿进幼儿园的门,家长抱进幼儿园,他不下地,哭着吼着'要回家!"有的是在室外玩他不哭,一进教室就哭;有的是看到别的孩子哭他就跟着哭,喊着要妈妈,要回家;有的孩子哭起来不得了,不管老师采取什么办法,都不行.  相似文献   

14.
宋璐 《教师》2011,(16):111-112
一、情景回放例 1:教师拿出一批新买的积木,鼓励大家一起玩。很多孩子各自抢一大堆,自己玩自己的。那些没有抢到玩具的孩子有的哭闹,有的干脆去抢……  相似文献   

15.
经常在不同的场合听到同样一句话:“孩子,别玩了,赶紧去学习!”不论是教师还是家长,总是希望孩子把时间都用在学习上,少玩多学。在这里,学习与玩是对立的,玩多了就会伤到学习,而学习是学生不可动摇的终极任务,那么玩就成了洪水猛兽。  相似文献   

16.
<正>"发言声音响亮,落落大方"——听上去好像是很简单的一个要求,但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训练起来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有的孩子性格内向,课堂上无论教师怎么鼓励,他们的声音总是弱弱的,更糟糕的是会有孩子因为老师让他重复发言而变得声音更小、更加不自信。带一年级孩子一个学期之后,我发现这些孩子大都是在需要单独发言时才会如此,私底下小朋友一起玩或者小组集体展示的时候声音也并不小,基本能做到自然、大方。于是,我想:如何为这些孩子提供一个平台,让他们既不觉得是被刻意安排,又可以自信地在全体同学面前进行展示呢?  相似文献   

17.
一、基本情况小康(化名),男,11岁,四年级随班就读学生。他和其他孩子一样,爱好玩耍,但他性格孤僻,胆小害怕,意志薄弱,很少讲话,不合群,似乎班级各种活动都不属于他。他总是一个人在玩皮球,在踢毽子(尽管踢不起来)……即使课堂上,他也经常是很有滋味地玩他的小手帕,玩他的小刀,玩他的钢笔……很少集中到教师的授课上。  相似文献   

18.
这几天,我很惊奇地发现,班上的孩子每次到盥洗室时总是久久不愿出来,那儿能有什么东西如此吸引他们呢?悄悄观察之后我发现,孩子在小便、洗手的时间,总喜欢抽点空到墙壁上镶的镜子旁呆一会。有的对着镜子里的自己笑一笑,有的则做个鬼脸,还有两个对着镜子在玩“指鼻”游戏的。看着他们那愉快的神情,我顿时明白了:原来是镜子吸引了孩子们。  相似文献   

19.
郭莉 《考试周刊》2009,(46):233-233
幼儿园里常常能看到这样的情景:两个孩子为了同一件玩具发生争抢甚至打斗:有的孩子宁愿自己拿着玩具不玩,也不愿把它让给别人玩。幼儿的这些行为是自我中心化的外在表现。如今,幼儿园的孩子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无论什么要求,大人们总是尽可能地满足,从而促使他们形成了自私,不愿将自己的东西与别人分享的行为。  相似文献   

20.
《学前教育》2005,(4):9-9
班上有的孩子动手能力比较强,做什么都很利落,而有的孩子正好相反,做什么事都拖到最后;有的孩子总爱指挥其他小朋友干什么,而有的孩子总是跟着别人活动。为了发挥同伴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影响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