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在画中游     
我和爸爸来到了美丽的北门码头,坐上漂亮的游船。开船了,我的心随着船儿在河面上漂荡,真是舒畅极了。船家披蓑戴笠,轻轻地摇动船浆,水中出现一个个小旋涡。两岸的吊脚楼古朴美丽。此时,真有一种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感觉。  相似文献   

2.
桂林是一座古城,是世界著名的风景游览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两千多年的历史,使它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碧波荡漾的漓江,风中摇曳的茸茸灌木和小花,远远看去,仿佛美女身上的衣衫。明月之夜,群峰如洗,江波似练,若置身于空灵境界,清远无限。2014年6月23日,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以桂林为首的中国南方喀斯特第二期项目申遗成功,正式成为世界自然遗产。  相似文献   

3.
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我们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来观赏桂林的山水。——《桂林山水》  相似文献   

4.
正习作要求冀教版四年级下册"综合学习四:我的小笔头":我在画中游。畅游在如画的风景名胜中,也许是让你久久回味的一次经历,也许是你在书中、梦中的一次遐想。不管是什么,都值得你把它记录下来。拓展思路这是一次写景习作。在日常生活中,我  相似文献   

5.
美在画中游     
注重文本意蕴的整体感受,强化形象思维与审美情趣的有机衔接,在品读中鉴赏、玩味蔚为大观的日出景象是这三份案例的共性。透过共性,我们还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三份案例的个性:第一份案例通过正反两个片段的对比分析,力主"自主"与"主导"的有机结合,师生的和谐共生;第二份案例以一个短小的片段为立足点,详细解剖,深入挖掘,以绘画品文为主线,在品读中作画、在评画中揣摩、在赏画中背诵、在看图中运用,从预案到实录,完整地展示了教学的全过程;第三份案例则从整体入手,采取图文结合的方式,紧扣文中的重点词读课文、赏画面、品词句、悟情感,在观察、感悟的基础上,去大胆地想象和描述,把"话"变成"画"。  相似文献   

6.
美在画中游     
果然,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红得很,却没有亮光。太阳好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向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云霞,跳出海面,颜色红得可爱。一刹那间,这个深红的圆东西,忽然发出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也突然有了光彩。  相似文献   

7.
美在画中游     
[教学内容]   果然,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红得很,却没有亮光.太阳好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向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云霞,跳出海面,颜色红得可爱.……  相似文献   

8.
《梅雨潭》是一篇看图学文。图与文紧密配合,表现了梅雨潭景点特有意境。课文是著名作家朱自清写的,是一篇文字优美、描写生动的游记。学习这篇看图学文,宜从看图入手,让学生形成比较鲜明的感性认识。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没有简单的停留在一般的观察上,而是创设情境,采用饶有趣味的“画中游”的形式,让学生“心入”画中,获得感受。首先,我挂出梅雨潭的彩图,启发学生设想自己进入画中的梅雨亭,一边观赏,一边谈感受。为此,我作了这样四步引导: 1.同学们,前面就是梅雨亭。让我们进去休息一下。现在,你们坐在这个亭子里感觉怎样? (“这里真美”;“真幽静”;“真凉爽,舒服极了”) 2.请看一看正对面是什么?(瀑布)瀑布从上面冲下来,开始是什么样儿?流到下面,受到岩石阻隔,又变  相似文献   

9.
1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课文插图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教材中的非文字性资源,它也是课文的重要组成部分。翻阅苏教版小学语文112册教科书中的课文插图,发现它们以直观的可视画面再现了文章的重点内容或关键情节,对文章进行着必要的补充和诠释,是一种潜在的教学资源。  相似文献   

11.
一、谈话引入师:今天我们学习“看图学词学句”第五课《小竹排在画中游》,我们先来看看江南水乡美丽的风光。[演示CAI课件:江南水乡的动态画面,同时播放配乐全文朗读录音。创设情景,把学生带入如诗如画的情景之中,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相似文献   

12.
插图虽然是教材的“第二语言”,但翻开一册册崭新的语文书,首先映入眼帘的并不是黑白的文字,而是一幅幅五彩斑斓的插图。在低年级的语文课堂上,插图更是夺人眼球。我们教师如果能充分利用这些插图展开教学,巧妙发挥其作为表象符号的特有功能,就能使我们的学生在走进文本的过程中,收获更多的“美景”。  相似文献   

13.
《黄山奇石》是一篇传统课文。当学生时我学过这篇课文,做教师后我又讲过三次。为此,我对此文的教与学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14.
学习目标 1.明确景物描写的含义. 2.掌握景物描写的技巧,在阅读的基础上学会描写景物. 知识储备 景物描写,是指对季节时令的变化或者对花乌虫鱼、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日月星空、森林原野等自然景物的描写.大自然美丽的风景时时刻刻吸引着我们的目光,也常常牵动着我们的情思,我们要掌握景物描写的方法,将生活之景展现在读者面前.  相似文献   

15.
《黄山奇石》是一篇传统课文。当学生时我学过这篇课文,做教师后我又讲过三次。为此,我对此文的教与学记忆犹新。犤传统教学设计犦这一课的教学流程分两个课时进行。第一课时:首先明确教学目标,接着初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明确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然后开始逐段学习分析词句。第二课时:识字、写字。这样的教学设计,突出地显现出重分析、轻读悟,重教师讲、轻学生学的问题。其实,一篇课文如同一架飞机,这样的设计,没有给学生一架完整的“飞机”,让学生自己去琢磨“飞机”的构造,而是给了学生许多被人为肢解得七零八落的“零件”。整节课…  相似文献   

16.
一、学习第一段,感受水乡水多、水美 1.请小朋友自己读课文第一段.想想这一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师(从资源库边拖边问):"水乡什么多?" 生:水多.(拖出"水多") 2.你从哪些词看出水多?再读读课文第一段. 指名回答:千条渠,万条河.(从资源库中拖出) 3."渠"指的是什么?谁来说说?(指名回答) 让我们在图上找一找哪条是"渠".(点击出"渠"图片,拉大) 4.像这样的河与渠在水乡有多少?自己数一数,数得清吗?(数不清)  相似文献   

17.
18.
19.
中国的语言文字生动形象,含义深刻,如何他一年级的孩子从语言文字中感受美,激起学生爱国情,我的体会是: 一、抓住句眼,展开想象,丰富句眼内容一年级的课文,每一篇短短小小,然而小小句子中的句眼,细细品味,还很有品头呢。如《小竹排在画中游》,第一句“小竹排,顺水流,鸟儿唱,鱼儿游。”这里抓住“唱、游”展开丰富想象,品出来的文字跟唱歌的“唱”,游水的“游”相差甚远。“唱”,鸟儿怎样唱?唱  相似文献   

20.
《小竹排在画中游》是小学语文第一册“看图学词学句”中的一篇短义。它生动地描绘了江南秀丽的景色,语言亲切、画面优美。根据教材特点,可这样设计教学。一、由留入手,以图助读“看图学词学句”中的插图见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和词句的凭借,有助于学生认识事物,碚养观察能力。教学《小竹排在画中游》可引导学生按照下面的揭示观察、思考:1,这幅图画了谁在做什么?2说说阿中有什么,两岸有什么?3看到箩筐里的米,小孩抱在怀里的鸡,你会想到什么?从老爷爷的动作和表情看,你猜想他在说些什么话?4看了这幅图,你觉得江南是个什么样的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