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诗圣杜甫的《游修觉寺》诗有云:“诗应有神助.”清仇兆鳌《杜诗详注》引《南史》说:“谢灵运尝于永嘉西堂,吟诗不就,忽梦见族弟惠连,即得‘池塘生春草’之句,云此语‘有神助’.”此典不但见于《南史》,钟嵘《诗品·宋法曹参军谢惠连》记载的更加详尽.不过这只能说明“有神助”三字的出处,证明杜甫作诗,其遣词用字,都是有来历的,不是杜撰或生拼硬造的.至于“神”字该怎么讲?杜甫的用意何在?谢灵运的用意何在?读者就不得而知了.  相似文献   

2.
国内许多著名学者对杜诗有精湛的研究,作出了可贵的贡献.但是由于他们对株洲的地理情况不甚了解,因此对杜甫在株洲作诗的时间、编次和地点不免产生了某些错误看法.为此,我参阅了有关资料,进行了实地考察,对杜甫在株洲作诗的时间、编次和地点进行了考证,提出了自己的刍荛之见,以资国内外研究杜诗的学者参考,并与之商榷.  相似文献   

3.
本方介绍和评议了北宋末年四川丹棱诗人唐庚对杜甫、杜诗的评价和学习情况,认为唐庚对杜诗的地位、来源、影响、诗艺、李杜优劣等方面皆有较好的看法;在创作中,不仅学习杜诗的精神,而且在句法、风格、创作态度等方而明显受到杜诗影响,真正体现了他“作诗当学杜子美”的主张.  相似文献   

4.
不同注家对杜诗中"他日"一词的理解存在很大分歧,甚至是在同一首诗中解释也可能完全不同,以至于相反。"他日"一词最早大约是出自叶左传曳,有三种基本含义,但是各个含义在文献中出现的频率并不相同。到了唐代,"他日"一词的含义主要是指野将来冶要要要相对于诗人作诗那一刻的将来。杜诗中"他日"一词的含义就是如此,指向杜甫作诗那一刻的将来。杜甫以后一千多年中"他日"一词的用法大体如是。  相似文献   

5.
不同注家对杜诗中"他日"一词的理解存在很大分歧,甚至是在同一首诗中解释也可能完全不同,以至于相反。"他日"一词最早大约是出自《左传》,有三种基本含义,但是各个含义在文献中出现的频率并不相同。到了唐代,"他日"一词的含义主要是指"将来"——相对于诗人作诗那一刻的将来。杜诗中"他日"一词的含义就是如此,指向杜甫作诗那一刻的将来。杜甫以后一千多年中"他日"一词的用法大体如是。  相似文献   

6.
杜甫,以饥寒之身咏怀济世之志,处穷困之境而无厌世思想。他的诗作最显著的特点是社会现实与个人生活的密切结合,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统一。但杜诗很难评,优秀的杜诗评论也不多,因为很少有人能达到杜甫的境界、感受杜诗的意境。有位评论家说,人未到四十岁不易喜欢杜诗,杜甫的诗多为颠沛流离之作,没有艰难困苦的生活经历,很难欣赏杜诗,也无法感受诗人的痛苦与艰难;没有杜甫高尚的人格,  相似文献   

7.
宋代魏庆之在《诗人玉屑》卷十二中说:"唐人皆苦思作诗,所谓'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句向夜深得,心从天外归';'蟾蜍影里清吟苦,舴艋舟中白发生'之类者是也."可见古代诗人历来就有锻词炼字的传统.大家都熟悉那个"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苦吟诗人贾岛,因推敲"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以至神思专注,冲撞了京兆尹韩愈的车驾,千百年来一直被传为文苑佳话.不过,在诗句的锤炼上最见功夫的,还要推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这不是杜甫的自诩之辞,而是他严谨的创作态度和永不休止的艺术追求精神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8.
唐代诗人贾岛关于作诗炼句有一句名言:“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另一位大诗人杜甫也有一句炼句名言:“为人性僻眈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这里讲的都是关于写作者为锤炼语言潜心用功的事。在历史教学中,教师的炼句同样是必不可少的。精彩的语言如同天女散花使人惊叹,如同暮鼓晨钟使人警醒。我在历史教学中非  相似文献   

9.
杜甫作诗,最是有法可循,文章就杜诗中对“大”与“小”的运用,从时空观念、题材和情致的角度进行分析,试图找到这种写作技巧的来源。  相似文献   

10.
“留得一钱看”读一文学报纸,有杜甫诗意图一帧,画杜甫两指持一钱观看,旁有杜诗一句:“留得一钱看。”此图仿自陈老莲所绘“博古叶子”。陈老莲所绘的博古叶子即杜甫以二指持一钱观看状。此叶子上端横书“一文钱”,右题“杜甫囊  相似文献   

11.
关于“巴峡”在哪里,主要有两说:一说在四川巴县,这是根据古本杜诗旧注;一说在湖北巴东县南,主此说者为一九五七年浦江清、吴天五合注的《杜甫诗选》  相似文献   

12.
杜甫与李白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两座高峰,对后代诗人影响深远。北宋江西诗派即将杜甫奉为本派之"一祖"。江西诗派的开山者黄庭坚对于杜甫及其诗倍加推崇:一、肯定杜甫诗歌的创新精神;二、肯定杜诗的思想内容和社会作用;三、肯定杜诗的艺术性。黄庭坚的杜诗观,不仅包含着对前代文化遗产的观照,而且与其学力密切相关,呈现出"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赵化 《文教资料》2014,(7):9-10
《杜诗详注》作为清代杜甫研究的集大成者在整个杜甫研究领域地位很高,是现代研究杜甫及其诗歌的学者不可或缺的一本参考书。《杜诗详注》集考证研究和文学评论为一体,综合了这两种对于杜甫诗歌的主要研究方法。《杜诗详注》一书是在清代整体研究杜甫热的基础上完成的。本文考察了早期清代的杜甫研究概况,并指出了《杜诗详注》一书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4.
杜甫诗歌在钱谦益心目中占有极其车崇的地位.他称杜甫是"间代英灵,目空终古".其尊崇杜诗的主要表现是笺注杜诗和连受杜诗之<秋兴八首>原韵作大型七律组诗<后秋兴>.钱谦益崇杜的原因有四:(一)杜甫既有忠君爱国的思想,又有具体行动;(二)杜诗能表现世风时运;(三)杜诗有至真至深之情;(四)杜诗在艺术上的"集大成".  相似文献   

15.
在杜甫批评史上,清代浦起龙《读杜心解》是一部重要著作。它继承了中国古代文论重心领神会,重感悟心解的民族传统,以心解心,以心会心,以心传心,确立了杜甫批评史上一个重要批评范式。浦起龙强调,作诗、读诗、解读,全在一个心字;离心以索杜,必无所得,以心印心,方有自见。以心解杜,浦起龙发现了解杜的最佳路径。好诗当以心解之,浦起龙把握住了杜诗的主骨和血脉,深得杜诗风神。  相似文献   

16.
杜甫《垂老别》有句云: 老妇卧路啼,岁暮衣裳单。其中“岁暮”一词颇费解。我们都知道,杜甫是乾元二年(759)三月,由洛阳返回华州任所,耳闻目睹了人民的痛苦情状,写成了组诗《三吏》、《三别》的。既然是春三月,而何言“岁暮”呢?近查《钱注杜诗》、《杜诗镜铨》、《杜诗详说》、《读杜心解》等书,对“岁暮”一词,均未有注。建国后,新出版的杜甫诗选,多数也都避而不注,但在译文中却译作“老伴卧在路旁啼哭,寒冬腊月穿的是单衫。”(黑龙江人民出版社:《杜甫诗选读》)但  相似文献   

17.
仇兆鳌的《杜诗详注》综合前代注杜之成果而作进一步开拓,皇皇之著,嘉惠学林。书中对杜甫流寓夔州期间的多数诗歌,也作出了大致的编年。应该说,仇氏从整体上把握了杜甫的生活行踪,可为参照。但其中有许多对于作诗时地的厘定解释未免有揣度臆测之嫌,且语焉不详;部分只作干支纪年而不标地点,或只注时间而统一定为夔州,失之翔实。  相似文献   

18.
萧涤非先生在《杜甫诗选注》中认为《曲江三章章五句》"是杜甫的创体",考察中国古代诗歌创作实践,此格实则首创自南朝梁代张率的《白纻歌辞》 丁启阵先生在其著作《诗意人间》中关于唐代大诗人杜甫生平交游的论述里,两度将杜诗中所载的好友苏源明,错解为杜甫晚年方才结识的友人苏涣,与创作实际完全不符,实属对于杜诗的误读 而肖文苑先生在其所著《唐诗趣话》"杜诗觅虎"一节中,误以杜甫《彭衙行》诗作于《北征》诗之后,遂将二诗所记之事时间前后颠倒,亦有失察之嫌。  相似文献   

19.
<正> 杜甫一生有无“干谒”?若有,当该怎样认识?这关系到诗人的思想和人格评价,值得进一步探究。对这个问题,学术界有两种不同说法。一是以肖涤非为代表,承袭清人仇兆鳌的“公深耻而不屑干”的观点,认为杜甫与干谒是沾不上边的。他在注杜诗《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独耻事干谒”一句时说:“是说从事钻营为可耻。用一‘独’字便见得从事干谒之流,天下皆是。”又在《杜甫研究·再版前言》中,专列“关于  相似文献   

20.
诗歌创作是一种艰辛的创造性脑力劳动。在天才勃发、兴会淋漓之时,可洋洋洒洒、下笔千言;但更多的时候则是穷思冥想、狂觅苦搜。在中国数千年的诗史长河中,“苦吟”诗人层出不穷。孟浩然作诗“眉毛尽落”,王维“走入醋瓮”;杜甫“一生精力尽于诗”,还说:“新诗改罢自长吟”,“语不惊人死不休”;白居易学诗,“口舍成疮,手肘成胝”;孟东野云:“夜吟晓不休,苦吟鬼神愁”;李贺则几“呕出心肝”;贾岛“推敲”之事最为有趣,也最为后人传诵,他“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卢延逊云:“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险觅天应闷,狂搜海亦枯”;杜牧也说:“欲识为诗苦,秋霜苦在心”;杜荀鹤更云:“生应无辍日,死是不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