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文,源于现实。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作文贵在说出实话,抒写真情。小学作文教学,无非是解决“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鼓励学生实话实说,抒发真情,就是一条解决“写什么”和“怎么写”的有效途径。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说实话、抒真情呢?一、善于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大自然中万事万物都有令人心醉处,关键是你是否能捕捉到这美好的瞬间。我们生活在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而学生的作文中却反映的是枯燥乏味。究其原因,是缺少对生活的感悟,对事物的观察。提起…  相似文献   

2.
叶老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生活内容是学生作文的基础,要想写好作文,就必须使作文教学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如果没有生活内容的积累,何来学生作文时真情实感的倾吐。  相似文献   

3.
叶圣陶先生在《文章例话》的“序”中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学生习作应该写真人真事、真情实感,教师必须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中寻找素材,而且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亲眼所见的、亲耳所闻的.“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章”.  相似文献   

4.
开“源”扩“流”练说写冯继祖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竭枯,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叶老的这段活形象地说明了生活与作文的关系。在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抓好说、写训练这个“流”,就必须抓好生活这个“源”,低年级的作文训...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要让学生得心应手写出好文章,教师在教学中应围绕“真、情、新”三字做文章。一、真所谓“真”,即真实,包括“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当前,学生害怕写作文,无非是感到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其实,生活就是作文之源。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息”。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求学生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就要教学生学会留心身边的事…  相似文献   

6.
一、小学作文应先扶后放 ,给学生一个拐杖。提起作文 ,有些学生简直是“老虎吃天———无处下爪” ,憋一节课还没写好个开头。针对这种情况 ,我在引导学生写作文时 ,首先和学生一道列提纲 ,让学生明确先写什么 ,后写什么 ,哪些应该详写 ,哪些应该略写 ,给学生一个拐杖 ;然后自己动手写“下水文” ,给学生一个“形” ,从而打开了学生的思路 ,做到了先扶后放。让学生感到作文并不是那样难于启齿 ,难于动笔。二、给学生创造素材 ,让学生有话可说 ,有东西可写。叶圣陶先生曾说过 :“生活犹如泉源 ,文章犹如溪水 ,泉源丰盈而不枯竭 ,溪水自然活泼…  相似文献   

7.
“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 字。”“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 流个不歇。” ——叶圣陶  相似文献   

8.
作文是对生活的真实反映,生活需要作文,生活就是作文.作文也是人们的一种心理需要、情感的需要.作文之“溪水”来自于生活的“泉源”,没有“泉源”便无从谈“溪水”.中学作文教学要联系学生现实生活,加强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9.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息。”学生作文是否生活化,关键要看作文内容是否生活化。如何让学生的作文内容生活化呢?  相似文献   

10.
常听学生抱怨 :“我最怕写作文了 ,没什么东西可写。”小学生作文普遍存在这样的问题 :内容空洞 ,不具体 ;语言单调 ,缺乏真情实感。究其原因 ,是学生对所写的内容没有经历过 ;有的虽经历过 ,但是没有什么感受和体验 ,因此作文时 ,只得胡编乱造 ,这样 ,就不可能写具体 ,也不可能表达出真实感情。针对这样的问题 ,我认为在作文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感受生活 ,体验情感。叶圣陶先生说 :“生活如泉源 ,文章如溪水 ,泉源丰富而不枯竭 ,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我对此情有独钟 ,常常是一遇偶发事件 ,就“计上心来” ,不失时机地、别出心裁地指…  相似文献   

11.
一、观察体验生活:挖掘素材叶老说过:“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因此,要解决学生“没有材料可写”这一作文中最大的困难,我们老师首先应指  相似文献   

12.
韩娟萍 《快乐阅读》2011,(11):75-76
学生的写作能力与生活、阅读是紧密相连的。生活是作文的材料来源,阅读是作文的语言来源,不断增加语言和材料的储备,才能写好文章,才能让三者相辅相成。那么,怎么才能让学生爱上写作呢?叶圣陶老曾经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让学生多接触千姿百态的自然,多接触丰富多彩的社会,并要求他们时  相似文献   

13.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作文源于生活,生活是作文的基础。叶圣陶说:“生活如同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把学生的视野带出课堂,带进广阔的田野,带到社会的各行各业,让学生亲自感受生活中的各种气息、各种现象。  相似文献   

14.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确实如此,用此话来描绘作文教学的理想境界是再恰当不过的。而现实中的作文教学现状却是:生活依然如泉源般丰盈,但学生的文章却不能如溪水般自然活泼。现状如此,令人困惑。学生的文章一如既往地枯燥无味,学生对作文一如既往地冷淡与畏惧,作文教学一如既往地差强人意,问题在哪里?不得不令人深思。通过几年的探索与尝试,我认为,我们首先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是:如果作文教学立足的主体确定是学生,我们应该在作文教学中如何体现?其次解决的问题是:作为序列…  相似文献   

15.
杜志中 《海南教育》2014,(24):32-33
小学阶段不管是哪个年级,作文教学最需要解决的是“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所谓“写什么”是说怎么样选择好的题材,所谓“怎么写”是说怎么样布局谋篇、怎么样写具体、写生动。这两个环节是学生每次作文都会遇到的问题,如果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能够很好地指导学生掌握选择题材和布局谋篇的方法,学生把作文写好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古代先哲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作文应是学生的心声,是真情实感的流露。作文如做人,作文教育的核心是对人的生命润泽。我们的中学作文教学,虽然提倡和鼓励学生写“真文”,说“真话”,叙“真事”,抒“真情”,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在生活中的真实感受和想法。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许多学生的作文几乎是假话连篇,空话套话满天飞,虚情假意,空洞无物,千篇一律,读了让人生厌。当“应试教育”左右着中国教育的时候,教育就被异化为一种缺少人性的教育。当前作文出现了一种追求功利的倾向,即考试怎么考,作文就怎么写;考试考什么,作文就写什么。  相似文献   

17.
对初中生而言,“写什么”远比“怎么写”重要。要解决学生作文“写什么”的问题,就必须解决学生的生活积累和表达的问题。因此,教师应关注学生生活,抓住“生活”这个作文基点,多角度指导学生进行生活积累、体验和作文训练活动,帮助学生有意识地组建自己的素材库,让生活成为学生作文的不竭之源。  相似文献   

18.
什么是小学作文训练的源与流?叶老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225页。以下引文从略)我  相似文献   

19.
叶圣陶先生曾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可见,作文与生活是紧密结合的。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作文又为生活服务。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又该如何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呢?  相似文献   

20.
多年来,作文教学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一提到写作文,学生们就会头痛,不知道写些什么,更不知道怎么写。那么,怎么才能解决学生的“不知写什么”和“不知怎么写”的问题,以提高学生们的写作水平,把中学作文教学搞上去呢?先谈解决前一个问题,即不知该写什么的问题。首先就要丰富学生的生活,指导他们积累生活中的材料。社会生活是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材料库”,是源头活水。正如法国艺术大师罗丹所说:“美是无处不在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所以在指导学生写作时,首先要扩大学生视野,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