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环保风暴”一次接着一次,一次比一次猛烈,面对第三次“环保风暴”直击地方保护,人们关心与三次“环保风暴”紧密相连的潘岳:“这样做,你不怕得罪人吗?”潘岳坦言:我做的事情指向同一个方向——让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文化,我们的党,我们的信仰,我们的民族,能够“可持续”。因为,一种生产方式、一个文化、一个党、一种主义、一个民族是否先进,关键在于它是否能在漫长的历史时期持续地强大。  相似文献   

2.
法治环保能否以某种制度形式进入转型中的中国经济社会?设立区域环保督查中心能否根本地改变中国环保从“风暴式”转向常态化与制度化?中国的“资源环境约束经济发展”的博弈将最终如何破局? 2007年1月中旬,正值国家环保总局以“区域限批”的“连坐式”惩罚性措施掀起第三次“环保风暴”的风口浪尖,笔者有幸访问到回京述职的国家环保总局西南环保督查中心主任马宁。他以“责任重大,艰难起步,两难选择,艰苦探索”16字心得体会,畅谈了区域环保督查制度建设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松花江事件是一次大挑战和大考验,我们付出了昂贵的代价。”新一轮“环保风暴”能否亡羊补牢?[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从2005年开始,国家环保总局每年都要掀起一场备受关注的"环保风暴"。在火电项目和石化项目之后,今年的第三次风暴,刮向了重污染水域  相似文献   

5.
投资过百亿的国家重点工程.却因“未办理任何用地手续”而被叫停。这是“土地风暴”的一次突然袭击.还是建设项目潜规则的一次偶然暴露?[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风暴,一场被农民称之为“第三 次土改”的风暴,在吉林省公 主岭市那广袤而肥沃的黑土地上,刮了整整一年。回首这一年来的经历,一位老乡镇干部做了四句诗:“私闯禁区出冷汗,孤军奋战无增援,苦辣酸甜都尝遍,恶梦醒来艳阳天。”  相似文献   

7.
在2004年中国政治生活中,由一系列重大事故引发的“问责风暴”,使几百名中国官员的仕途改变走向,也使中国4000万名各级干部受到强烈震动。这场风暴有可能导致一场影响深远的体制革命,也可能只是另一次过眼烟云式的“运动”  相似文献   

8.
6月23日,北京,一个普通的日子,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向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作“关于2003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报告严词披露了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这些问题触目惊心,一经公布,便引起强烈震撼,随着众多媒体不断推波助澜,一场前所未有的“审计风暴”迅速席卷全国,形成强大的舆论态势。下面是笔者对这场“审计风暴”报道的几点  相似文献   

9.
可以预见,接下来的“抓落实”风暴将会进一步加强。狭义看,本次会议是关于执行效率的一次警告;而广义看,则是施政思路的一次重要考验。  相似文献   

10.
“环保总局再酿问责风暴,拟曝光10家化工企业”(2月7日《第一财经日报》),细品这个标题透露的新闻内容,让人觉得特别好笑:曝光十家化工企业,也算问责风暴?又怎么能强化环保执法职能,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大量历史教训告诉我们,对制造类似事故的企业进行曝光,除了证明环境行政执法部门“重视态度”外,几乎无助于环境保护。那些存在着隐患的企业认为事不关己,根本不会理会什么曝光不曝光,只要执法部门不找上门来,会仍然继续默默地“培育”着污染隐患,直到隐患壮大发作,危害社会。从环保部门职能职责来看,曝光并非其主要职能,“问责”也存在较为明…  相似文献   

11.
2004年6月23日,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上,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向会议作了“关于2003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报告严辞披露了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这些问题触目惊心,一经公布,便引起强烈震撼,随着众多媒体不断推波助澜,一场前所未有的“审计风暴”迅速席卷全国,形成强大的舆论态势。本文试图从分析这场“风暴”。  相似文献   

12.
田连锋 《青年记者》2009,(14):33-34
从今年4月至今,生活日报内部悄然进行着一场“颠覆风暴”。这场风暴,是我们对传统办报理念的一次颠覆,也是对差异化办报的一次新的探索与尝试。体现在我们的报纸上,就是生活日报的新闻采写、编辑处理、稿件取合、板块结构都出现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杭州市从2002年开始举办“十大环保好新闻”评选。评选活动每年一次,经专家投票,产生年度杭州市“十大环保好新闻”十篇(条)。那么,什么样的作品容易获得环保好新闻呢?  相似文献   

14.
审计整改,多数部门为何沉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审计风暴”劲吹三个月之后,首批整改结果公示,显示“风暴”仍在向深度推进。但是,多数“问题部门”依然沉默,却显示审计问责制度仍未真正建立  相似文献   

15.
最高审计院风暴之后的体制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6月底,一份国家审计署例行审计报告再次掀起了国范围的“审计风暴”。这风暴并没有像去年一样停在追查“惊天大案”的层,而是更进一步,开始酝酿中国的“审计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6.
读者来信     
降薪风暴警惕“二次垄断电力系统要降工资了。国家电网公司在内部会议上要求,“各单位2006年工资总额实际发放水平控制在2005年发放水平之内,一律不得在工资总额以外发放工资性收入”。电力系统能对民众的质疑做出回应值得肯定,但降薪不能只是自说自话,因为,垄断企业的薪水并不仅仅是垄断企业自身的事情,应该让大众参与讨论。在降薪的实际操作中,还要警惕出现“二次垄断”,亦即垄断内部对弱势员工的剥夺。不能让降薪的风暴只吹在弱势群体的头上。湖北咸宁欧木华事关尊严,无关贞操连日来,一篇题为《面对强奸犯,冒死反抗是人类的耻辱!》的帖子…  相似文献   

17.
对于中国的BT下载、网络视频业来说,2009年绝对可以称得上是“动荡年”。在迅雷、搜狐等网络视频网站打得不可开交时,进入12月,国家广电总局再掀“整顿风暴”,对互联网视听服务的清理整顿正进一步升级,包括“BT中国”在内的多家知名BT网站因为“无证上岗”而纷纷关停,在最近一次清查中,关闭网站累计达530家。  相似文献   

18.
毋庸讳言,当下的中国电视已步入了名副其实的“造星”时代。各种脱胎于“超女”的电视选秀节目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大众造星”的强劲风暴,伴随这股风暴而来的还有声势浩大的“追星热潮”。君不见,“民星”背后形形色色的粉丝队伍,在短时间内呈几何数字蹿升,其规模和增长速度令人咂舌。  相似文献   

19.
环境新闻如何走出"负面"误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隽波 《青年记者》2007,(22):42-43
在某种程度上说,环境新闻是从"曝光"起步的,特别是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中华环保世纪行"和各地组织的"环保行"等活动,以及从2005年起连续刮起的三场"环保风暴",媒体在揭露一些地方政府玩忽职  相似文献   

20.
特侦组掀起的扁案风暴,寄托了大部分台湾人对检察独立的渴望。但在这个并非“真空”的社会里,他们自己也经受着风暴的考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