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次在网上和朋友聊天。我说,比起DV来,我更喜欢照相机。他问我,难道喜欢把瞬间的记忆凝固起来?我愣了半天。喜欢影片和照片,仅仅是一个习惯,而不是什么凝固不凝固的问题。 另一次,一个小孩子问我见没见过安妮宝贝,我说见过。他立刻对我崇拜得要死。我说,安妮宝贝只是个写文章的人而已。然后,他说我根本不懂得文学。  相似文献   

2.
出海记     
你看过这样的情景吗:蓝湛湛的蓝天上点缀着朵朵白云,而底下却是与天融为一色。一望无际的大海,被阳光照耀的海面波光粼粼,还不时有鱼儿从海里蹦出呢!你一定没见过!这就是我第一次坐船出海时的情景!  相似文献   

3.
向往大海     
梦中多次出现海的梦境:蔚蓝色的天幕下,辽阔无边的海洋显得格外开阔、壮丽。它时而风平浪静,时而波涛汹涌。阳光灿烂时,它如一个温顺可爱的孩子。海浪轻轻拍打着海滩,白色的海鸟在海面上盘旋。狂风四起之时,它如暴君一般,卷起滔天巨浪,千军万马般的海涛撞击着礁石,声如炸雷。傍晚时,夕阳的余晖斜照在平静的海面上,大海如多情的少女,那闪烁的波光是她含笑的眸子,那轻柔的海浪是她飘飞的长发。月光下的大海最美,皎皎明月在深蓝的海面上铺设了一条闪烁着银光的小道,使人顿生想循光款步的感觉。想象中的大海是这样,可它真正的模样,我却从没见过。后来,我读了《潮骚》片断,骤然感到大海蓬勃的生命力以及人类伟大的创造力,此后,《老人与海》、《白鲸》这些与海有关的小说,更激发了我对海的向往。向往大海$淅川县第一初级中学@郭亚平  相似文献   

4.
萍姑     
萍姑并不是我的亲姑姑。我第一次见到她是在我八奶奶去世的时候,听大人们说要等萍姑回来八奶奶才能下葬。  相似文献   

5.
儒雅绅士     
5、6年前,在中国广告节的颁奖典礼上,第一次见到赵总,当时赵总的翩翩风采和绅士风度就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我觉得人与人的缘分特别奇怪,有的人见过无数次,却总也记不住,可有的人只要见一次就会留下很深的记忆,我和赵总就属于后者。记得在第一次的活动中,他耐心、和蔼并无私的把自己的朋友和熟人介绍给我这个广告圈里的新人,当时的我还对广告界一  相似文献   

6.
杨玉辰是我的战友,但我在部队时没有见过他的面,只是从《解放军报》和《解放军报通讯》上经常见到他的大作——消息、通讯、报告文学、思想评沦、杂文、新闻理论和诗歌,散文、山东快书、快版书和诗歌等方面的作品。有的文章,被我作为范文来读。 1990年8月的一天,我到军报通联处索取《新闻  相似文献   

7.
当面撒谎的人,我见过。但敢于在电视上对着亿万观众公然撒谎的人,我还是 头一次见到。我说的是女子竞走国手刘红宇,我说的是央视奥运会直播节目中对金牌获得者的阴谋性的采访。 正如你所知道的:刘红宇并非金牌获得者,甚至没有走完全程(因三次犯规而被中途罚下),但她却理直气壮地安坐在只属于冠军和冠军教练的位置上,为什  相似文献   

8.
《参考消息》在我的成长经历中是快乐的代名词。每每与它亲近 ,我都能获得大量鲜为人知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和文化等方面的信息 ,眼界为之大开。 70年代初 ,我还在读初中。一次送语文作业本进办公室 ,第一次见到报架上的《参考消息》,我很惊喜 ,也很纳闷 :《参考消息》“参考”什么呀 ?不看不知道 ,一看吓一跳。那上面不是报道外国的消息 ,就是外电对中国政局、经济形势的评论 ,内容就像刚出炉的烧饼 ,散发出新鲜的麦香 ;它见解独特 ,闻所未闻 ,一看而不能止。时间凝固了 ,不知什么时候校长走到了我身后 :“去去去 !这报纸学生不能看 !…  相似文献   

9.
王涛 《军事记者》2006,(1):65-65
第一次见到《解放军报》,是我刚到新兵连的第一天,我看到新兵班长龙兴国的桌子上放着一张报纸,刊头写着四个刚劲有力的大字——解放军报。龙班长见我拘谨地站在那里,看出我对这份报纸的专注,笑着对我说:“拿着  相似文献   

10.
正总共与其芳只见过三次。第一次是在朋友的新书发布会上。那次我因事去迟了一会,推门进去,一个饱满圆润的女声先传进了耳朵。正是薄其芳,她被主人特意请来,在古雅的琴声中为众人朗读新书片断。那天,现场的  相似文献   

11.
小时侯,第一次见到大海,竟有一种莫名的凄凉与恐惧……这也许是所有初见大海者都会有的感觉。一晃十年,我在20岁时第一次扑进大海的怀抱时,大海给了我什么呢?那是一种浓浓的涩味,一种说都说不清的苦涩……在回顾奥运会采访生活的时候,写下这么一段文字,决不是故弄玄虚……因为,汉城奥运留给我的,酸甜苦辣、一切的一切,都随着时光的流逝而被逐渐滤去,唯有那种涩味无法抹去……这也是一种浓浓的涩,一种说也说不清的涩味,但是,我试图把它写出来。为了与日报记者争半天的先后,只能孤  相似文献   

12.
初识坂仁根     
第一次见到他的名字,还是在1995年10月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优秀新闻摄影作品评选期间。一天,我在登记参评照片时,一下子被几幅精彩的彩色照片吸引住了,再看作者,是日本共同社驻京摄影记者坂仁根。  相似文献   

13.
他睡的这么香,为什么我总是睡不着呢?辛心的故事第一次见到辛心,就知道她失眠严重——脸色苍白,眼圈发黑,神情疲惫。我并没有急于开处方,而是开玩笑地说:“夜里辗转反侧难以入眠,是有烦心的事,还是老公不在家呢?”  相似文献   

14.
我是中国列车人的第三代子孙。我是古赵国人氏的后裔,然却生在秦都长安。我没有见过我亲爱的爷爷和奶奶,他们早在抗日战争中就被日本鬼子杀害了。我是姥姥带大的,然而却没有见过我的姥爷。听姥姥说:我姥爷是制造中国第一代列车的高级技工,是詹天佑亲自组织的技工大队的学员。那时我姥爷家在天津,后被分到洛阳铁路工厂。抗战爆发后,洛阳厂奉国民政府令西迁陕西宝鸡,而姥爷姥姥一家便成了"宝鸡铁路工厂"的第一代职工和家属。  相似文献   

15.
1978年,我从县委办公室到农委工作,和农民的心贴得更近了。 1979年一次农业科技工作会上。我见到了会议特邀代表——小店公社七泉大队农科队副队长、农民气象员张启才。虽然,几年来林县广播站每月初都要向全县广播:“老农气象员张启才预报,本月有四次天气变化过程”云云。县气象站也每个月把他的天气变化趋势打印百十份呈县里领导和各有关部门,但当我第一次见到张启才时,还是感到惊喜。  相似文献   

16.
那是2010年一个夏日的午后,在北京海淀区五道口光合作用书店楼上的咖啡馆里,我又一次见到了明晓溪。其实我们第一次见面也是在这间小小的咖啡馆,明晓溪给我讲了她即将创作的两个故事的大纲,而我被这两个那时尚未成为小说的故事深深打动,后来,这两个故事成  相似文献   

17.
来信摘编     
贵刊很有特色,能从各方面和各渠道透视环球风云。我购阅了贵刊今年第二、三期,不知道能否补购今年第一期和其它各期(可以——编者)。我希望能长期订阅下去……(感谢、欢迎——编者)——浙江萧山市农业局田保利我是福建《外事博览》的编辑,最近读到贵刊颇为心折……,榕城只见到贵刊第三期,不知第一、二期是否还有存书(还有少量——编者)。  相似文献   

18.
在北京农科院一幢居民楼一间零乱的斗室中,我见到了不久前被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命名的中国“第一位职业探险家”、56岁的刘雨田。他在经过四次穿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之后,决定近期从新疆盖麦提出发,再次横穿这一被人称为“死亡之海”的不毛之地。  相似文献   

19.
“这小子很棒,我见过他几次,他是足球的天才。”南非一家少年足球训练学校的教练埃里克如此评价国家队前锋查巴拉拉,正是他贡献了本届世界杯第一粒进球。  相似文献   

20.
贝贝 《档案时空》2007,(3):39-39
“跟随张学良夫妇长达19年、93岁的王凌阁在1986年8月28日第一次向舆论界吐露张府家事秘闻——”大元帅张作霖被炸的前3年,我被抓到帅府,主要是服侍少奶奶于凤至。那年张学良25岁,于凤至28岁,我是32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