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武与吴苹夫妇固守孤岛的画面,常常在网络图片的演绎中被铺上《宪法》和《物权法》的背景画面。在这一视角下,这两位普通的重庆市民成为90年代以来不断出现的“钉子户”中的一个特殊符号,他们在网络上被赋予持宪维权的坚定形象,一些人甚至认为具有了捍卫私人财产的标杆意义。但是,再伟大的意义,都必须在最现实的利益中去落实。而就此的计较,却常常因现行法律的种种空隙而进退失据。如果不能推动法律的落实与夯实,则“钉子户”们并不可能有真正的“牛气”。  相似文献   

2.
郑褚 《中国新闻周刊》2007,(11):24-24,26
杨武与吴苹夫妇固守孤岛的画面,常常在网络图片的演绎中被铺上《宪法》和《物权法》的背景画面。在这一视角下,这两位普通的重庆市民成为90年代以来不断出现的“钉子户”中的一个特殊符号,他们在网络上被赋予持宪维权的坚定形象,一些人甚至认为具有了捍卫私人财产的标杆意义。但是,再伟大的意义,都必须在最现实的利益中去落实。而就此的计较,却常常因现行法律的种种空隙而进退失据。如果不能推动法律的落实与夯实,则“钉子户”们并不可能有真正的“牛气”。  相似文献   

3.
杨武与吴苹夫妇固守孤岛的画面,常常在网络图片的演绎中被铺上《宪法》和《物权法》的背景画面。在这一视角下,这两位普通的重庆市民成为90年代以来不断出现的“钉子户”中的一个特殊符号,他们在网络上被赋予持宪维权的坚定形象,一些人甚至认为具有了捍卫私人财产的标杆意义。 但是,再伟大的意义,都必须在最现实的利益中去落实。而就此的计较,却常常因现行法律的种种空隙而进退失据。如果不能推动法律的落实与夯实,则“钉子户”们并不可能有真正的“牛气”。[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作为最新“抗拆”事件的代表,在政府部门的妥善工作下,67岁的温岭老农罗保根同意签约拆迁。和之前诸多“抗拆”人士一样,罗保根被称为“最牛钉子户”。然而此前,看到报纸、网络上“最牛钉子户”的称号,罗保根很不喜欢,他不认为自己是“钉子户”。无独有偶,衢州市区原木材厂片区拆迁地块的一名拆迁户,对于当地媒体上报道他为“钉子户”表示强烈不满,“你们报纸别再叫我‘钉子户’了!”  相似文献   

5.
报刊速评     
重庆“钉子户”事件给法律一个机会喧嚷已久的重庆“钉子户”事件,迄今为止,应该说仍是良性的。物权法的通过,为公众关注“钉子户”事件提供了再好不过的视角。但是在物权法生效之后,就肯定能杜绝类似"钉子户事件"这样的物权冲突吗?  相似文献   

6.
重庆“钉子户”事件在经历了整个社会的大量关注之后,最终还是以“补偿拆迁”的方式顺利解决了√在整个事件中,媒体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从最先网络上民众议论纷纷,到传统媒体跟进事件报道进程,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各尽其能,促进了事件的圆满解决。而从媒体对“钉子户”事件的关注到整个事件的解决,  相似文献   

7.
一篇报道立意新、角度新,一张报纸办得活,指导性强,人们常常会称赞说有“点子”。“点子”成了衡量新闻工作者聪明才智的标准之一。《经济日报》工交部主任詹国枢在研讨班上一席关于“点子”的讲话。成了研讨班的热门话题。一、点子的思维规律。1、逆向思维。有一组题为《出售》的漫画。第一幅画面是一位老者牵着猩猩去动物收购站。第二幅画面上却是猩猩从动物收购站出来,正在点钞票。这是运用逆向思维的结果。人们都在考虑如何搞活大中型企业,而《经济日报》却做起了“让一部分企业死去”的文章,推出了《少数企业死不了,多数企业活不了》的报道。这也是在逆向思维中产生的点子。  相似文献   

8.
《公共图书馆法》经历了艰难曲折的立法进程。落实《公共图书馆法》规定的主要进展是:指引了公共图书馆发展的中国道路,县域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框架基本形成,公共图书馆设施网络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建立了馆藏文献信息处置规范和年报制度,地方立法细化法律原则规定。落实《公共图书馆法》规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设置公共图书馆的责任问题,省级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及时公布本行政区域内公共图书馆信息的责任问题,公共图书馆在国家法定节假日“应当有开放时间”规定的落实问题。新时期应以新思路强化普法、用法、执法,包括贯通公共文化“二法”,衔接相关法律规定;推动“二法”普法进入各级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体系;完善法律执行、落实的机制与手段。  相似文献   

9.
网络事件主题特征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网络事件,通常是指某一社会事件或社会现象在网络上被广泛转载、跟帖、参与评论,引起传统媒体或政府关注的传播事件。如2007年的重庆“最牛钉子户”、“山西黑砖窑事件”、“华南虎事件”等。  相似文献   

10.
丁海宴  赵莉 《现代传播》2001,(6):117-119
这题目乍一看,一定很傻。没人不知道,画面的价值和意义产生于画面,有什么样的画面(空无也是画面的一种)就有什么样的价值和意义。画画包含着情感,也孕含着思想和意义,可以说,清楚得无需赘述,明白得不成问题。 的确,画面是事实,不是问题。但画面的价值和意义,就是问题了。而且“一个问题必须是在说清楚了之后,仍然是需要解决的问题,才是真正的问题。”(赵汀阳语)常常清楚的问题,下一定明白,知道的事情.不一定理解。 比如我问“任何画面都有价值吗?” 常常有两种回答:“是”或”不是”。 其实,这两种回答都不是哲学意义…  相似文献   

11.
2000年4月1日,在《焦点访谈》开播六周年之际,节目片头打出了“用事实说话”这句日后被广为流传的醒目标语。考察制定这一标语的初衷,除了对评论这种体裁的考量和舆论监督的需要外(用镜头记录下的“铁证如山”的画面和声音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由此带来的法律上的新闻纠纷),这也标志着电视评论回归电视本体的努力。我们对于电视本体的认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尤其体现在对声音和画面的认识上:过去的电视艺术片注重画面,而电视政论片更注重声音。其实,电视的真正优势在于声画合一。再进一步说,电视的本质优势就是用声画合一的手段塑造一种现场感…  相似文献   

12.
冯军 《视听纵横》2000,(6):77-78
有学者曾对国内外的电视新闻进行统计研究,结果发现大多数电视新闻是可以听懂的,但关闭声音只看画面,电视是看不懂的。语言承载着信息传播的重任,而画面不过是些或精美或粗糙的意义不大、意义不明甚至根本没有意义的活动插图,字幕成为画面中最富含信息的部分,但即使是这最有意义的字幕也大多重复着语言的内容,就像“卡拉OK”一样。我们的很多电视新闻中,画面细节少,空泛的全景、远景多,机器飞转、麦浪滚滚,蓝天白云、人流车流等万能画面充斥荧屏,借用《新闻调查》编导刘春的话说,可以更名为“解说TV”。在这里,听觉起着主导作用,视觉的意义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3.
音乐与音响不是“语言”,但在棠些时候又胜似“语言”,它是常常被人忽视的语言。而电视记者、编辑们总是把大部分精力放在画面的拍摄和编辑上,常常忽视声音的表现力。其实,电视节目完全可以在声和画的综合表现上更完美更感人,这主要有赖于重视电视语言声画的有机、协调、巧妙的配合。  相似文献   

14.
【新闻由头】4月2日,备受瞩目的重庆“最牛钉子户”与开发商达成拆迁安置协议,那像孤岛一样耸立多日、被赋予多重意义的“标志性”房屋随  相似文献   

15.
2000年4月1日,在《焦点访谈》开播六周年之际,节目片头打出了“用事实说话”这旬日后被广为流传的醒目标语。考察制定这一标语的初衷,除了对评论这种体裁的考量和舆论监督的需要外(用镜头记录下的“铁证如山”的画面和声音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由此带来的法律上的新闻纠纷),这也标志着电视评论回归电视本体的努力。  相似文献   

16.
对当下网络视频短片盛行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正赋 《今传媒》2006,(6):21-22
一、“馒头事件”和网络视频短片的流行2005年12月底,一位名叫胡戈的上海青年网民,在看过我国著名电影导演陈凯歌的新片《无极》后,通过自己掌握的视频技术,将《无极》改编成只有20分钟长的视频短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这个短片上的大部分画面均是从《无极》中截取的,经过对画面进行重新组合和配音,以“搞笑”的方式,并借用中央电视台名牌栏目“法治在线”的形式粉墨登场。胡戈在完成制作后便把它发送到网上,与网友们一起分享这种幽默及其带来的快乐。然而,就是这么个不经意间制作的“小噱头”短片,却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开来,不少新闻媒…  相似文献   

17.
王军 《网络传播》2010,(3):16-17
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将于今年7月1日起施行,这部与《物权法》一样核心在于保障私权、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起支架怍用的法律,在第36条中规定:“网络用户、网络服务提供者利用网络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网络用户利用网络服务实施侵权行为的,被侵权人有权通知网络服务提供者采取删除、  相似文献   

18.
6月7日的央视《新闻联播》报道了当天高考的新闻,街头画面中出现了一年前的过期资料画面,被广大观众和网友质疑为“高考假画面”。下午,《新闻联播》在央视网贴出公告称.该画面为江西电视台提供,因制作时间紧未能审出其为资料画面。央视就误编画面向观众致歉。  相似文献   

19.
常常在一些报道中看到“照章纳税”一词,其实,从法学角度看,“照章(或遵章)纳税”的提法不符合法律要求,不够妥当。 纳税在我国已是一种法律行为。《宪法》第五十六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显  相似文献   

20.
2006年末,美国《时代周刊》把“使用互联网的每一个人”评为年度风云人物,个人网络用户已实现从一般“受众”,向集“受众”与“传播者”双重身份于一体的转变,“全民爆料”现象在娱乐业特别明显.明星的行踪、恋情、个人隐私……常常被“洞悉内情“的网民搬上网。网民成为“新闻传播者”,网络信源变得越来越强势,无疑给传统媒体带来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