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王寿斌 《现代家教》2003,(10):12-12
经常带着孩子出入各种各样的场合,难免遇到一些不便说或不好解释、不想解释的事情,于是便用8岁的女儿做“挡箭牌”临时应付。比如,不凑巧在某个地方玩得晚了,别人问起缘由,便顺口答道:“都是王兢(女儿名)闹的,贪玩不肯回家。”走在大街上,心血来潮想吃羊  相似文献   

2.
女儿上小学时,常带回试卷或作业本叫家长签字。凭良心说.她学习挺认真。见是满分,我便利索签名并赞许说:“就要这样.对作业要求百分之百正确才行。”女儿似乎懂得我盼她成风的心情,常常向我炫耀:“老师今天又表扬我了。”有时还会扭扭捏捏地提出要求“想要块香橡皮”或“想换个铅笔盒”。这小东西还真会抓时机。  相似文献   

3.
魏民言 《山东教育》2005,(14):61-61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家长、老师都要努力帮助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和掌握生活技能。这里所谓的“生活技能”不是指洗衣、做饭、整理内务等生存能力,而是指一个人的心理社会能力。世界卫生组织将心理社会能力解释为:是一个人有效地处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需要和挑战的能力;是个体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并且在与他人、社会和环境的相互关系中,表现出适应和积极的行为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5.
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过:儿童是有个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一切有成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可见,兴趣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成材有着怎样重要的作用。教育不只是知识的传承与经验的授受,教育还意味着对孩子意愿的尊重,对孩子潜能的发现,对孩子好奇心与求知欲的呵护,甚至还包含着对孩子发展自我兴趣的支持和鼓励。无数的事实验证了这样一条教育规律:给孩子一个世界,他立刻可以创造出无数个世界来还给你。范霍夫小的时侯非常喜欢做化学实验。一天,他在老师下班后悄悄地潜入了教学楼,撬开实验室的门,拿出了仪器和药品。…  相似文献   

6.
在培养孩子方面,我们相信“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的古训,更相信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康的人格与顽强的生存能力,远胜过留给他多少家产。  相似文献   

7.
天那么蓝,阳光那么明媚,谁知道会发生海底地震呢?谁又知道地震过后会发生大海啸呢?在我们生存的这个星球上,灾难总是不可避免的,有天灾也有人祸,人的—生,就是—个不断回避危险的过程。与成人相比较,儿童在这方面更是弱势群体,他们年幼,阅历少。  相似文献   

8.
冰子 《现代家教》2002,(3):18-18
我碰到过一件挺尴尬的事儿。一次出差归来,刚搬来的邻居小女孩跑过来串门。活泼的孩子像只小鸟一样在我前后飞来飞去,一会儿一声“叔叔”,叽叽喳喳问个不停。当看到我从包里捧出一堆花花绿绿的巧克力时,她惊奇得瞪大了眼睛。当她明白这是送给她的时,小女孩并没表示出应有的欣喜,也未伸出双手来接,只是犹豫地摇了摇头说:“叔叔,妈妈不让我要别人的东西。”尽管她嘴里这样说,可她的眼神分明告诉我,她非常想得到这份礼物。于是我开导她:“小朋友,你看叔叔是不是坏人?”她肯定地摇了摇头。我说:“既然这样,你就收下吧,你妈妈不会怪你的。”也许是我的话为她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借口,也许是她太喜欢这诱人的巧克力了,小女孩终于把巧克力装进兜里,一蹦一跳地唱着歌走了。  相似文献   

9.
章剑和 《师道》2005,(12):47-48
美国阿拉斯加国家动物园的鹿苑里,鹿群因为不必为觅食而发愁,也不必为逃避敌害而穷于奔跑,因而很快就繁殖起来。然而在一度兴旺之后,病弱残疾与日俱增,最后竟出现濒临绝种的危机,当地政府曾不惜斥巨资予以挽救,可惜一概无效。后来一位聪明的管理人员建议,把几只凶残的恶狼引进鹿苑,许多病、弱的鹿被捕杀了。几年后,鹿的数量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大大增加了。狼捕食了病弱,又迫使鹿群为逃避狼害而重新拼命奔跑,从而使得留下来的鹿群体质日益健壮。后来,人们把这种奇特的动物“保护”方式称为“逆向关怀”。  相似文献   

10.
现实生活中,为了不使他人难堪,我们常常拒绝说“不”,而结果往往适得其反,最终使自己陷入非常尴尬的境地。许多成年人不善于从实际出发,动辄便以“礼貌”、“谦让”等压制孩子的真实愿望,不仅失去了礼貌教育的意义,而且可能会在孩子的心灵埋下虚伪的种子。  相似文献   

11.
闻泉新 《家庭教育》2002,(11):25-25
记得我小时候,家里有只五斗橱(橱的一边有五只抽屉),父亲把这些抽屉“分”给我们兄妹三人:每人一个抽屉。当我有了自己的抽屉后,不管什么东西都往这个抽屉里放,这抽屉简直成了我们兄妹的“百宝箱”。而感到最心满意足的是:从此有了自己的“世界”,有了可以存放自己秘密的“天地”,而且,我们对这方天地真正可谓是尽心尽职。当然,父亲也会经常建议我们开展竞赛活动,比比谁的抽屉整理得最整齐,但我们从来没发现父亲“私自检查”过我们的抽屉。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有了自己的书桌、自己的房间,到现在有了自己的小家庭以及自…  相似文献   

12.
给孩子自尊     
有个孩子,对一个问题一直想不通。为什么他的同桌想考第一,一下子就考了第一;而他想考第一,才考了全班第二十一名?回家后他问:“妈妈,我是不是比别人笨。我觉得我和他一样听老师的话,一样认真地做作业,可是,为什么我总比他落后?”妈妈听了儿子的话,非常悲伤。因为她感觉到儿子开始有自尊心了,而这种自尊心正在被学校的排名伤害着。她望着儿子,没有回答,因为她不知该怎样回答。又是一次考试。这一次,孩子考了第十七名,而他的同桌还是第一名。回家后,儿子又问了同样的问题。面对儿子的疑惑,她真想说,人的智力确实有三六九等,考第一的人,脑子就…  相似文献   

13.
给孩子读书     
丛冰 《现代家教》2003,(12):20-21
四岁的女儿有许多的兴趣和爱好,其中最喜欢的,莫过于听大人读书、讲故事。还在她几个月大的时候,我就惊喜地发现,抱在怀里的宝宝,每当看到我手拿幼儿图书柔声地读时,她便会瞪着水汪汪的大眼睛,盯着我的脸和嘴巴出奇地安静。我因此相信了美国教育家吉姆·特利里斯的话:“如果你认为孩子已到了可以与之说话的年龄,那么就完全应该给他读书听了。”女儿喜欢书,逛街时看到书店  相似文献   

14.
章睿齐 《家教指南》2003,(11):62-64
星期六早晨,明明的妈妈把她精心准备好的早餐放到了桌子上,可5岁的明明一点也不领情,闹着要吃鸡蛋。妈妈马上给他炒了一盘鸡蛋,可这时明明又吵着要吃果酱面包了。好不容易弄好了果酱面包,妈妈还没坐下来,明明又提出了新的要求:“鸡蛋都是我的,你们不许吃。”看到明明马上就要准备哭出来的表情,做妈妈的马上让步了。在那些溺爱孩子的家庭里,常常会看到类似的场面。许多父母都会为自己辩护说:“我只是希望让孩子得到最好的。”但是事实却是:过多的爱只会害了孩子。专家有时将父母对孩子的溺爱称之为:“甜毒品”,虽然表面上似乎香甜可口,但其实…  相似文献   

15.
(资料)智商是一个人智力年龄与实际年龄的比值,一般用公式表示为:IQ=(智龄/实龄)×100。理论界通常把智商100作为正常儿童智商的标准线:智商在90~129的儿童都为正常儿童;智商在130以上(也有人认为140以上)为超常儿童;智商89以下为智力偏低儿童;智商70以下为智力低下。(背景)据某媒体报道,天津市部分小学在去年的招生中,不仅要对适龄儿童进行面试,还让孩子们到医院去测智商。因此,从6月初小学招生开始,天津市儿童医院的门诊部几乎每天都要接受几所学校安排的一些孩子来测智商,其中有重点学校,也有不少普通学校。这些学校的做法不仅遭到了许…  相似文献   

16.
陈思 《陕西教育》2005,(9):46-47
陈蓓,我们的女儿,已经4岁了。回首过去的岁月,有的是对拥有蓓蓓的满足、感激和庆幸。孩子的妈妈今天居然叫孩子“贝儿”,这个称呼凝聚了我们对女儿的多少爱、多少感动,以及由此在而生的多少创造和妙想!  相似文献   

17.
陈安云 《现代家教》2002,(11):20-20
依恋是人与生俱有的一种情感表现,是儿童寻求企盼与另一个人保持亲密接触的一种倾向。它源于孩子对抚养、照顾、关心、爱护他的人的一种安全感、信赖感,和由此产生的亲情需要和体验。一定的依恋对儿童以后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及对心理健康发展有着促进作用,它有利于诱导一个人的信赖感及自我信任。而过度的依恋则是一种病态的情绪反应,它主要表现为孩子不愿离开他所喜爱的人或物。一旦与他们分离,便会出现哭泣、吵闹、闷闷不乐、少言寡语、与其他人疏远等与日常反应异常的行为,以至于身体感到不适,出现头痛脑热等生理症状。这一切不仅影响了儿童正常  相似文献   

18.
19.
有一天女儿放晚学回家后,匆匆拿了半包饼干就和小伙伴们跳皮筋去了。吃晚饭时,我发现她依然挺能吃,心里纳闷,她平常不是这样子的。我问她:“你刚才不是吃了饼干吗?怎么还吃这么多?”她说:“爸爸,那些饼干我只吃了两块。”“哦,那半包饼干都哪儿去了?”她说:“我刚吃了两块,就轮到我跳皮筋了。我把饼干放在一块干净的石头上,  相似文献   

20.
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发现一些孩子上学后,亮晶晶的眼睛变得灰暗,能问十万个为什么的却变得一个为什么都问不出,“好孩子”的感觉也逐渐被“坏孩子”的感觉所取代。究其因,许多家长在家教方面存在误区。为此,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