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古知三、章组塞音、塞擦音声母在湘方言的读音及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三、章组声母读音在湘方言历史上经过了极剧烈的变化,在现代湘方言中表现复杂。现代湘方言三.这几个古声母的读音有舌尖中音(t组)、舌面前音(tG组t组)、舌尖后音(ts组)、舌尖前音(ts组)、舌根音(k组)、舌叶音(t∫组)、等。前四种读音在湘方言区成块状分布:舌尖中音主要分布在湘方言区的中部;舌面前音主要分布在湘方言区的西部和南部;舌尖后音主要分布在湘方言区的东部;舌尖前音主要分布湘方言区的北部和邵阳部分地区。后三种读音分布于个别方言点。  相似文献   

2.
汝南方音     
汝南方音,属于北方方言区中华北次方言区的一个小分支,在发音上有独特性。本着“每县一点”的方言调查研究原则,这里着重以汝南方音的声、韵、调系统与北京音(普通话标准音)的差异,来谈汝南方言的语音系统(以城关发音为研究对象)。一、声母汝南方音的声母共有二十个;b[p]、p[p']、m[m]、f[f]、r[v]、d[t]、t[t']、n[n]、l[l]、g[k],k[k']、h[X]、j[t]、q[t]、[n]、x[]、z[ts]、c[ts']、s[s]、[z]。其中没有北京音中的舌尖后音zh[ts]、ch[ts']、sh[s]、r[z]这四个声母,但增加了[v]、[z]、[n]这三个北京音中没有的声母。(注:方…  相似文献   

3.
西昌方言中古庄组字多读[t]组,但有少数字读[ts]组。抽取西昌方言中所有读[ts]组的庄组字共70个,将其声、韵、调与中古《广韵》中的对比分析,结果发现:读[ts]组的庄组字基本上是中古生母止流梗三摄开口二、三等和遇摄合口三等平声字,演变在西昌方言中主要读/s/声母开口呼阴平字。联系汉语其他方言知庄章的今读情况,可判定西昌方言读[ts]组的庄组字是历史遗留的结果,而普通话中读[t]组西昌方言读[ts]组的原因则是由语音演变的时间性所致。  相似文献   

4.
郑州方言属于中原官话中的郑开片,具有官话的共性,又具有方言的个性。中古精见两组声母分化出如今普通话中舌面音音t?、t?‘、?,而在郑州方言中古精组声母不分洪细仍读ts、ts‘、s,见组声母洪音前仍读读作k、k‘、x,细音前分化为t?、t?‘、?。  相似文献   

5.
钦州正是广西钦州的一种汉语方言,过去也叫官话,是教学、祭祀等文化活动的工作用语。它与普通话比较的主要语音特点是:有[n,l]两个声母,有舌叶音[t∫ t∫h ∫],没有舌尖前音[ ts tsh s ]、舌面音[tc tch c]和翘舌音[h];韵母44个,有[y]韵母,但跟普通话[y]韵母管字不同,阴声韵母像普通话;有入声,平入分阴阳,上去不分阴阳,舒声的调类像普通话。  相似文献   

6.
常州方言中,古知庄章精见五组声母的合流类型有两种:一种是知章精见组合流为舌面音[渤]、[渤‘]、[礰],其中有部分字的声母因受舌面前元音i、y的影响,而变为舌面前辅音;另一种是知庄章精组合流为舌尖前音[ ts]、[ ts‘]、[ s],先是知庄章组合成卷舌音樣,继而平舌化与精组合流为ts。这一语音现象在许多方言区都普遍存在,只是各地的发展不够平衡。  相似文献   

7.
中古精组、知组和照组声母在吉水话中因韵母而异,精组拼三等和四等音为[ts]组(止摄例外),其余则读[ts]组,知组和照组拼二等也读[ts]组,知组和照组拼三等读[t]组。通过描写各组声母在吉水话中今读音,分析比较各组声母的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汉语语音教学中,方音辨正是教学难点之一.如舌尖前音z、c、s与舌尖后音zh、ch、sh的分辨,这两组音在普通话里有明显区分,有分辨词义的作用,因此不能混用.而这两套声母在吴方言、闽方言、粤方言、客家方言及北方方言的次方言东北方言等方言区中混为一套:有舌尖前音z、c、s而没有舌尖后音zh、ch、sh.因此以上方言区的人要想依照普通话音系把一套声母分为两套  相似文献   

9.
在普通话中,[1]韵母只和声母[ts]、[ts‘]、[s]相拼。而在合肥方言中,[1]韵母除了和[ts]、[ts‘]、[s]相拼之外,还可以和十个声母,一个零声母相拼。相拼后和普通话相比有的声母不变韵母变了,有的声母韵母全变了,变成另一个音节。下表可以显示合肥方言[1]韵与普通话[1]韵和[i]韵的大致对立关系。  相似文献   

10.
太原南北郊区方言的声母有五个特点:①生书禅母字读为齿唇清擦音f;②日母字读为齿唇浊擦音v;③精清心邪母读为舌面音tc,tc6h,c(限于止摄合口三等,蟹摄合口三等);④见溪群晓母读为舌尖前音ts,ts^h,s(限于止摄开口三等以及蟹摄开口四等);⑤精清从心母读为舌尖前音ts,ts^h,s(限于蟹摄开口三等、四等及梗摄开口三等、四等)。  相似文献   

11.
方言区的人学习普通话,舌尖前音z、c、s和舌尖后音zh、ch、sh是两组难以区分的声母。南方方言一般都没有舌尖后音zh、ch、sh,北方方言的有些地方虽然有舌尖后音,但所管的字数也不完全同普通话一致。如何辨认舌尖前音和舌尖后音的字?通行的方法一般有三种:一、利用形声字偏旁对应类推。如以zh声母的代表字“正”类推  相似文献   

12.
本文参照《方言调查字表》对知、庄、章三组声母在四川大邑方言中的读音进行分析,揭示其演变规律。中古知、庄、章三组声母在大邑方言中基本合流为舌尖前清声母ts、ts‘、s,基本与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的舌尖后音声母t?、t?‘、?一致。部分声母例外读音的发音部位与普通话相同,发音方法上稍有差别,是语音历时演变不规则在共时层面的反映。还有极个别字不符合大邑方言语音演变规律,读音与其在现代汉语中的发音相同,原因尚待考证。  相似文献   

13.
"夹音"是壮侗语域方言的一种特殊中介语。壮侗语为母语的人们与壮侗语域汉语方言为母语的人们交际过程中形成的壮侗语对该方言区汉语的影响,同时该区域的汉语方言对壮侗语亦产生影响。在长期的语言交际过程中,壮侗语与汉语交互影响形成了壮侗语域"夹音"方言现象,贵州黔东南称之为"夹侗"。壮侗语域方言"夹音"方言最为典型的特征是壮侗语声母的汉语移植,韵母特征不凸显,语法影响较鲜见。  相似文献   

14.
湘乡方言中古见组声母今读有舌根塞音[k]和舌尖中塞音[t]两种,这里的舌根音是古音的保存?舌尖中塞音则是后期的演变。湘乡方言中共时存在不同历史层次的舌尖中塞音,反映出语音发展演变中不断出现语音叠置的普遍规律。  相似文献   

15.
闻鸣 《语文知识》2011,(2):81-82
在钟祥方言中,有一种特殊的语音现象:现代汉语中读音为[ts(?)]的轻声后缀"子",在钟祥方言中却读为颤音[r]及其变体[dr]。舌尖塞擦音变读为舌尖塞音,舌尖塞音又变读为舌尖颤音,再加之舌尖肌肉松弛,这些都是舌尖塞音变读为颤音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浙江台州府城(临海城)周边方言,东南片杜桥的字音与府城区别较大:府城的阳平和阴上单字调分别是22和42,对应到杜桥单字调中,多念213;府城[c][c‘][ ][ ]声母字,杜桥大都念[t ][t ^4][dz[ ]声母;府城[t ][t ][d ]声母字,杜桥部分念[ts][ts][dz]声母;府城部分[o]韵字,杜桥念[u]韵;府城部分[e][Ф]韵字,杜桥念[e]韵;府城部分[Ф][ε]韵字,杜桥念[e]韵;府城部分[ ]韵字,杜桥念[u ]韵;府城[y ]韵字,杜桥读[i ]韵。  相似文献   

17.
一、文中以“~”代替字头。二、方言中有音无字的词(或词素)借用同音字需注的地方,用括号加注。三、本文字头以声母为序。排列顺序是:p p′m f v t t′n l k k′(?) x (?) ts ts′s φ。四、呼和浩特有四个声调:平声[(?)]31调,上声[(?)]53调,去声[(?)]55调,入声[(?)]32调。五、文中未考的字,用通用字形。有些字,虽在《呼和浩特市汉语方言本字考》  相似文献   

18.
普通话的声母中,舌尖前音z.c.s 与舌尖后音zh.ch.sh区分严格,但在现代汉语的七大方言区中,就有六大方言区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只有舌尖前音没有舌尖后音,或虽有舌尖前音与舌尖后音,但二者所领有汉字可任意归属等问题.比如:在闽方言中,只有舌尖前音,没有舌尖后音;在赣方言与客家方言中,那些本应读舌尖后音的字,大部分被读成厂舌尖前音,另一部分被读成了舌尖中音d.t'在粤方言中,那些本应读舌尖后音的字大多被读成了舌叶  相似文献   

19.
驻马店方言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驻马店方言有以下特点:1.中古的知、照组全部和精组的洪音合并,与日母形成一个系列,读舌尖前擦音、塞擦音;2.舌尖前擦音、塞擦音声母在儿化时读为舌尖后音;3.不分尖团;入声中,中古清声母今多读阴平,中古浊声母今读阳平;4.中古通摄三等多读细音。  相似文献   

20.
无锡方言音系记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锡方言属吴语太湖片苏沪嘉小片。无锡方言内部情况比较复杂。无锡人认为:“无锡南北四城门外葛闲话搭城里闲话是勿一样葛。”所谓“城里闲话”指的是老城区内(护城河以内,今届崇安区)讲的话。这种话同老城区周围的话是有所区别的。如北门外“馋”字读[dzε213],“潮”字读[dζa213],而老城区内“馋”字读[2ε213],“潮”字读[ζa213],也就是说,北门外的语音系统中有与[ts、ts]和[tξ、tξ]相对应的浊塞擦音[dz]和[dζ]两个辅音声母,而老城区内却没有。又如:宕摄开口一等字、合口一等、三等字和江摄开口二等字在南门外等某些地区的语音中鼻音韵尾完全失落,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