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意境说是诗歌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开始出现的,从唐朝诗歌的创造看,唐代是中国古代诗歌的艺术高峰,唐诗的意境创造也是一个跨时代的超越,此时代的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他在诗歌艺术上能够吸取和总结前人的成就,融合众长,兼备诸体,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沉郁顿挫的风格,他的诗歌在意境上,更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  相似文献   

3.
一部杜诗艺术地体现了"爱人"思想和"爱物"思想;体现了儒家文化的人生价值观,即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同时,又对儒家传统观念有所突破,无论"穷"还是"达",都不忘天下苍生.正是这种大爱和大勇,使他的思想与诗篇在浓厚的儒家思想传统中脱颖而出,千秋万代,馨香四溢.  相似文献   

4.
杜甫的夜题材诗以其"史"的特征,保留了诗人丰富的生活和情感材料,在诗歌史上别具一格.这一题材影响到杜甫的创作心态,推动杜诗"沉郁"老境的形成;还影响杜甫创作了很多"以声摹物"的优秀诗篇;诗人描写夜间环境,有意识地创造诗歌中的特殊氛围.诗歌中生活化细节化的倾向对中晚唐乃至宋代诗人产生影响;夜题材诗歌中透露的伤感情绪体现了唐诗从盛唐到中晚唐的某种过渡性的情绪特征.杜甫的夜题材诗歌,展示了唐代一个普通"士人"心灵史的案例,在某一方面是具有代表性的.  相似文献   

5.
杜甫诗歌展现了丰富多彩的人物画廊,其中妇女形象占了很大比重,形成杜诗一大特色。杜诗中的妇女形象分为三类。1、劳动妇女形象。通过她们反映了社会动荡,人民疾苦。2、贵族妇女形象。批判她们的奢靡,反映社会不平。3、寄托诗人感慨之情的妇女形象。表现诗人的理想、操守,抒发人事沧桑之感。  相似文献   

6.
杜甫,才华横溢,满腔报国热忱,一生颠沛流离、漂泊无依,却又惦念国事、心忧黎民。万古青蒙蒙的群山,永远伴随着他——我国古代伟大的歌手和他的歌声,从漫漫黑夜,直到光辉灿烂的黎明。  相似文献   

7.
杜甫诗歌的价值和魅力,不仅表现为诗歌的内容具有“诗史”的历史价值,还具有崇高的审美价值。本文以广泛流传的杜甫名诗为例,分析其意境美的具体特点:高度概括,凝练集中;融情于景,情景交融;力求创新,风格多样。  相似文献   

8.
结合杜甫的诗歌从自然之情、亲朋之情、同情关心人民疾苦之情和忠君爱国之情去体会诗人极丰富、极真实、极深刻的情感世界,有助于我们还愿一个有血有肉的感情丰富的诗人形象。  相似文献   

9.
杜甫集诗歌艺术之大成,从盛唐走向中唐,成为这个过渡期的重要人物。柳宗元作为中唐文坛的代表,与杜甫具有惊人的相似之处,表现在对诗歌主题、情感载体和艺术风格等方面的自觉接受,并且像杜甫一样获“诗圣”、“诗史”之称誉。  相似文献   

10.
11.
旧有的隐逸文化和唐代特殊的隐逸风尚为杜甫的隐逸思想提供了滋生的土壤。积极入世的儒家思想引领着杜甫人生的主要方向,道家的隐逸情怀是辅助其思想成熟的工具。在其一生中,间接性的贯穿着隐逸思想,这种隐逸情怀调节了诗人困顿时的情绪。  相似文献   

12.
黄庭坚在诗歌反映现实内容、艺术技巧和用典等方面学习杜甫并根据时代和个人的特点有所创新,加上他渊博的学识,使作品增加了感情的厚度和思致的深度,具备了苍劲古朴、生新瘦硬的特色.黄庭坚对杜诗的创新求变奠定了他在诗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杜甫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展现出了忧国忧民的思想.他以凝重的诗笔、血泪的歌唱,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各种尖锐、复杂的社会矛盾和广大人民灾难深重的生活,展现出诗人悲天悯人、爱国爱家的博大情怀.这位伟大诗人诗篇中的忧国忧民思想影响深远,本文就是对其诗歌中的忧国忧民思想进行浅显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试论杜甫诗歌的比和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和兴是诗歌的两种表现方法 ,二者在诗歌的创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唐朝的诗人之所以取得成功 ,与他们善于运用比兴手法密不可分。杜甫在比兴手法的运用上具有鲜明的特点 ,为后人留下传世佳作  相似文献   

15.
杜诗“以丑为美”的创作手法,独树一帜,开后世之先路。杜甫用敏锐深刻的诗性直觉将丑景、丑物、怪异的“鬼神”入诗,形成独特的悲怆美、情感美、奇谲美,使杜诗更具有艺术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6.
杜甫的很多诗歌中都提到鸟,构成了一个绚丽多彩的鸟类世界 通过这些诗歌,我们可以对杜甫的曲折人生有一个新的认识青年时代的杜甫写过一首《画鹰》:“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掇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绦镟光堪摘,轩楹势可呼。何当击风鸟,毛血洒平芜。”诗的首联点题,写苍鹰挟风带霜,使洁白的画绢上腾起风霜肃杀  相似文献   

17.
18.
杜甫诗歌中存在着大量的对话现象。杜甫将对话进行了创造性的转换并灵活地应用到诗歌的各种体裁之中。若从对话在诗歌中表现形式来看,大致可分为完整的对话(即它具备对话的各个要素)和不完整的对话(或对话主体缺席,或对话信息省略,姑称之为“对话性”)。对话及对话性在杜甫诗歌中的创造性应用,不仅大大增强了杜甫叙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情感的蕴藉性和复杂性,而且还传递和体现着杜甫独特的“诗史”思维和浓厚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9.
杜甫目睹大唐王朝在经济上的种种弊端之后,提出了不少生财、用财、理财观念。他主张“销兵铸农器”,主张商业流通,主张“屯田”自给,主张讲究耕作方法、水利灌溉和经济的全面发展。从他的诗中我们能感受到一位诗人的个人生活意识和社会“经济意识”。  相似文献   

20.
杜甫的一生经历坎坷,生活困顿。然而,这一切却成就了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真实地反映了人民的苦难和国家的不幸,体现出了浓厚的悲剧美学精神。这种悲剧美学精神源于四个方面,即:政治理想的渐次幻灭、忧国忧民的圣人情怀、人格扭曲的精神痛苦、亲人朋友的生离死别。通过对其诗歌的解读,我们能够深刻感受到一颗伟大的心灵、一个仁爱博大的圣人胸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