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语文对话教学是一个纷繁复杂的组合体,新的对话教学理念让师生在阅读教学中如沐春风。但由于传统教学习惯的影响,离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互教互学,师生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体教师式学生和学生式教师。教师不再仅仅去教,而且也通过对话被教,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的对话阅读要求相去甚远。 相似文献
2.
3.
4.
阅读训练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如果阅读不带有个性,不带有创造性,那只能叫做“死读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学生通过文本与作者的对话是富于个性化的, 相似文献
5.
6.
一、以情趣化的对话教学,张扬学生个性。语文教学应该为发展学生的个性唱主角。情趣化的对话教学,对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是一种很好的滋养。学生的阅读,可以有个性情趣;学生写作和理解,允许情绪化;学生做作业,允许强化趣味性。在语文对话教学中如能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存在,就会激发学生个体活力,从而使个体更趋完美。1.努力创设愉快、轻松的对话教学氛围,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教育学家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只有在一个平等、民主、和谐、心情舒畅的教学环境中,学生… 相似文献
7.
8.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和重点,传统的作文教学,通常是教师讲得多,束缚了学生的思维,禁锢了学生的个性。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新课程标准为当前作文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要求,新课程语文个性化写作教学更为中学生展现自我,发展个性提供了很好的契机。所以说,强调"确定新的学习观和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强调要让学生"乐于书面表达",提倡"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觉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然而,作文教学的现状却是"清规戒律"太多,如强行命题、框死文体、规定写法、限定字数等,使学生的写作处于被动,以致千人一面,无思想火花,无个性色彩.因此,"尊重学生个体,张扬习作个性"是作文教学应该倡导的一个主题.那么,应如何去强化学生作文的个性指导呢? 相似文献
10.
11.
张扬个性复归本源--关于语文教学个性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世纪90年代由《北京文学》发起的关于语文教育的一场大辩论,给当今的语文教学以尖刻的质疑和否定,但并没有击中要害,没有抓住语文教学个性化这一本质。从语文教学的优良传统和成功经验上看,只有围绕个性化特点来思考,来探索,才能更好地表现语文教学的创意和魅力。 相似文献
12.
13.
张苏法 《基础教育研究与实践》2004,(1):120-121
历史教学所面临的是具有独特个性的学生,不仅其现有的历史知识基础不同,而学生的问题、困惑、思考、见解兴趣、经验等也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些既是历史教学的出发点,同时又是教学的主要生长点。历史教学的任务就是把这种学生个体的特性和各种潜在的能力都能充分地发展起来,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4.
龙涛滔 《黔东南民族师专学报》2006,24(2):78-79
在作文个性化教学过程的探索中,要始终以生活为写作之源,个性为写作之魂的原则,只有牢牢抓住这两点。让写作这一活动真正成为学生精神享受,学生才能抒真情、说真话。写出支质兼美的文章来。 相似文献
15.
杨惠 《华夏少年(简快作文 )》2008,(2)
在全面推行素质教学的今天,语文教学在知识传授、道德熏陶、智能开发、创新精神的培养诸方面都肩负着重要使命,而个性化的课堂教学对完成这些使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语文教 相似文献
16.
马关林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1)
阅读教学要充分关注学生的阅读心理的独特性,尊重学生个人的见解,要把阅读活动变为学生自我探究、自我体验的活动,使学生在阅读中发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那么该如何张扬学生个性、优化阅读教学呢?从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我注重结合在实际的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教学实践活动,浅谈对个性阅读的教学的一些看法,以便于在今后长期阅读教学中更好的对待个性阅读,提高阅读质量。 相似文献
17.
“以人为本,发展个性”是语文课程标准的核心内容,是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张扬个性是语文教学改革和发展的生命力之所在。 一、张扬教材的个性 教材凝结着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个性。例如,对题材的选择、主题 相似文献
18.
19.
语文学习中的“对话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在平等地位上产生的一种以“文本语言为中介”而展开的认识、情感、精神领域的多向互动,最终促使学生产生个性化的感悟,促进言语和精神的同构共生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前不久,我在多媒体教室里上了一节公共课。从接受任务的那天起,我心里就紧张、害怕,倒不是听课的人很多,有校长、主任、全校语文教师,而是这节课该如何自然地体现出新课标精神?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如何发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这诸多的问题,都成了我心中的忧虑。经过反复琢磨,我决定这节课精心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把学习的自主权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做问题的发现者、思考者、探索者。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