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回顾激流回旋运动员的选材过程,分析激流回旋项目青少年运动员培养的方式,对运动员基本功,基本能力进行训练;剖析青少年运动员培养应该注意的要素;探索激流回旋项目青少年运动员科学训练之路。  相似文献   

2.
摘要:赛前准备活动不仅是项目特征的高度反映,同时也是运动员成功参赛的重要前提。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基础上,首先分析了皮划艇激流回旋项目的赛前准备中的认知活动和机能活动两个基本单元;进而,依据皮划艇激流回旋比赛的特点,区别了单轮赛次前准备活动序列结构和连续两轮赛次间准备活动序列结构。最后,根据跟踪调查的结果,梳理了世界优秀皮划艇激流回旋运动员的赛前准备活动模式。  相似文献   

3.
皮划艇激流回旋项目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备战北京奥运周期中,中国皮划艇激流回旋项目既有长促的进步,也有明显的不足,而这都源于对该项目本质特征和规律的探索和认识.为此,在对备战2008年奥运训练的反思、国内外运动员训练比较和项目比赛特点分析的基础上,从项目的特点、项目特点之间的关系、项目的本质中,探索项目的本质特征.以期为皮划艇激流回旋项目的科学化训练,提供理论依据和训练理念指导.  相似文献   

4.
中国激流回旋竞技运动的奥运发展战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徐刚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10):1411-1413
在系统剖析国内外激流回旋项目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对我国激流回旋竞技项目的发展进行战略研究.竞技体育发展的可持续性体现于空间意义上的数量增长及关系协调,也体现于时间维度上的不间断性,具有时空的协同性.世界激流回旋项目的竞技格局表现为"以欧洲为核心的四强领先与列强纷争",女子单人皮艇和男子双人划艇是我国激流回旋运动员北京奥运夺金的重点项目.要促进我国激流回旋竞技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应该进一步加强和谐组织文化建设、训练与竞赛制度建设、人力资源培养、科技攻关与信息服务以及基地建设等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5.
采用观察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在观察运动员运动实践资料和收集其运动实践经验资料的基础上,结合运动训练学和运动心理学理论,分析激流回旋专项心理特征和运动员参赛行为调控.研究结果显示,激流回旋对运动员心理特征的要求呈多元化趋势,包括:1)水感、船感、桨感;2)运动知觉和空间知觉;3)情绪控制能力;4)意志品质;5)读水和利用水能力;6)形象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激流回旋运动员参赛行为的调控表现为:1)比赛从读水开始;2)半决赛也是决赛;3)制定个性化参赛准备程序;4)参赛准备方案的监督执行.  相似文献   

6.
我国自1999年开展皮划艇激流项目以来,为了更好地保障训练和比赛,国内各地先后建立了10余个符合激流特点和大赛要求的训练比赛场地,特别是为了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在顺义水上公园建造的激流回旋比赛场地更是体现了激流场地的发展趋势,本研究分别介绍了国内主要激流回旋场地的基本特征,分析了国内主要激流回旋场地的优势与不足,并针对其不足提出一些建议,以期对我国激流回旋场地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逻辑分析法,对皮划艇激流回旋项目进行系统归纳和总结。认为皮划艇激流回旋运动是一项技能复杂、对心理素质要求过硬和对体能要求高的湍流划船竞速项目;运动员要具备全面的竞技能力,精确的划行线路、湍流中船艇的平衡稳定和对划桨的有效控制是专项技术的三个核心要素。在激流回旋训练过程中,要特别注重认识和把握训练和竞赛的现象与本质的区别。为实现激流回旋项目在伦敦奥运周期中突破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备战2004年雅典奥运会资格赛的14名国家激流回旋集训队划艇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因子分析法,从45项测试指标中遴选出反映该项目运动素质主要特征的5类素质指标,为激流回旋运动的训练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采用测验法对20名激流回旋运动员的神经类型及竞赛心理素质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神经类型分布为:灵活型、亚灵活型为10%;亚稳定型为16人,占总人数的80%;亚易扰型为10%;在认知状态焦虑、状态自信心与水上运动常模组经t检验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t=6.601,p<0.01;t=7.557,p<0.01),躯体状态焦虑与水上运动常模组经t检验差异不显著(t=0.244,p>0.05)。主要结论:激流回旋运动员神经类型,亚稳定型居多;运动员认知状态焦虑偏低,躯体状态焦虑适宜,状态自信心偏高;在责任感、抱负水平、应付困境能力得分较高,具备了取得优异成绩的心理能力。  相似文献   

10.
跟踪记录了我国皮划艇激流回旋队备战2008年奥运会的3名重点运动员2007—2008年冬训6个月的训练内容和训练负荷,并进行了4次耐力测试和2次力量测试。测试结果反映3名重点运动员有氧耐力能力和力量能力得到提高,负荷分析结果显示此冬训期间重视了低强度有氧耐力训练,有效实现了传统力量训练和核心力量训练的互补性和独立发展性。  相似文献   

11.
我们于2002-2004年对国家队23名运动员进行了损伤状况的检查统计和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是这个项目中发生率比较高的一种伤病.23例中有3例,男性2例,女性1例,其患病率13%.损伤的性别差异显著(P<0.05),男性比女性易发生腰椎间盘突出.  相似文献   

12.
目前在高原地区举行的体育比赛越来越多,其海拔高度已达到5,231 m.但由于高原低氧、寒冷等条件影响,不仅对运动员生理机能及运动能力带来影响,而且造成诸多运动贞不能保证比赛质量或完成比赛任务.就高原环境对运动员运动成绩和身体机能的影响、高原比赛的参赛时间和适应性训练安排以及注意问题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以期为高原比赛和训练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基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系统构建与组织运行相结合的原则,从复杂系统科学的视角出发,以北京奥运会单项竞赛组织管理工作的协同机制为核心,以单项竞赛组织管理工作的协同发展特性为重点,以皮划艇激流回旋项目为实施范例,系统构建奥运会单项竞赛组织协同的理论模式,审视北京奥运会单项竞赛组织协同的赛时运行机制,探悉北京奥运会竞赛组织管理工作的精神内核与发展机理。  相似文献   

14.
摘要: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个案分析等研究方法对艺术体操运动员参赛准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艺术体操程序化参赛方案包括突发事件应对预案和程序化参赛运行模式两个部分。运用程序化参赛方案将运动员参赛活动进行周密安排与控制,从而提高运动员自信心和自控能力,建立大赛的正确行为和心理定势,优化参赛过程,帮助运动员将竞技能力最大限度的转化为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15.
在搜集2006年度世界前150名与国内前20名顶级选手的比赛成绩后,作数据录入处理并利用统计软件SPSS 11.0进行因子分析。对比分析国内外优秀运动员比赛成绩的因子载荷矩阵,得出制约国内选手的成绩发展内在因素是国内选手的基础素质相对较弱,特别是力量因子上与国外选手存在显著差异,整体水平偏低。明确一流十项全能选手的总体因子结构是以力量(绝对力量)、速度、耐力以及弹跳技术为主要的影响因子,在此基础上对国内十项全能的选材、训练、比赛的调节等提出建议:增强弹跳能力,提高耐力水平,注意力量性训练的合理把握。我国选手弹跳项目水平突出,应继续保持。注意科学选材,男子十项全能运动员应是身材高大、体重轻、速度快、反应快,动作协调的选手。加强运动员的思想意志品质教育,提高训练及比赛时的心理素质。合理引进国外选手的训练方法,加强国内外教练员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