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梁山是《水浒传》故事以及水浒文化的发源地和载体,汇聚了黄河文化和运河文化的精华,传承了中华文明和传统文化,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光彩照人的一块瑰宝。梁山武术是梁山好汉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为求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满足身心需求,经过不断提炼而形成的武术活动。梁山武术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研究梁山武术对于弘扬民族传统武术文化,推动我国传统武术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和保护工作的深入,武术"文化空间"逐渐步入人们视野。面对繁杂而又模糊的文化环境,甄别出武术"文化空间"将有利于武术文化的本真性、系统性和整体性传承和保护,为此对武术"文化空间"进行梳理分类显得尤为必要而又紧迫。研究可知,武术"文化空间"按其空间性可分为固定场所类和无固定场类两种,按其历时性可分为初始性类和再生性类两种。同时,此四项亦有不同分项,因此不能以一成不变的视角来对待变动不居的"文化空间",也不能禁锢武术"文化空间"原有的生成环境,而应放大到其存活环境,尤其是其再现环境。  相似文献   

3.
澳门武术文化特征及其发展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推进我国体育社会化,在具有深远当代意义的港澳体育文化中寻找有益的启迪.从文化学的角度,剖析澳门外、中、内层武术文化特征,进而提出澳门武术运动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4.
通过文化哲学视角,对武术中的哲学思想和文化特征进行了探讨和研究,从文化的器物技术层、制度习俗层和价值心理层,分别论述了武术文化与哲学的关系.以期通过对武术文化中哲学思想的挖掘和探究,来进一步深入研究武术文化.  相似文献   

5.
武术"文化空间"随人们文化需求日趋多元化。竞技赛场因为体制性、政治性而呈现出主导的态势,其在为一元化竞技武术提供了展示舞台的同时,亦成为承载精英文化传统武术的重要场域。但"舞与武的分道扬镳","日新月异"的技术变化和传统文化流失很难使尚武者从赛场获取技术认同和找到昔日熟悉的"技术身影",终使竞技性武术"文化空间"门可罗雀。因此要坚持"技术自信",积极应对外来文化,变"冲击"为"动力";增加武术竞技赛场"文化软实力";光复文化传统,大力推进武术竞赛"城市化"与"农村化"道路的共存,积极到基层"寻根"和"采风";加强国民武术文化意识,举办"全国武术大会"。  相似文献   

6.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田野调查、比较等方法,对甘肃境内内武术文化的地域分布特征及典型拳种的地域风格特征进行研究。研究认为:甘肃“西枪东棍”农牧两分的地域分布特征,是由于历史时期的甘肃地处农牧交汇地带,受农牧两种生产方式的影响而形成的;以八门拳、天启棍、壳子棍为代表的本土武术拳种较好的保留了古代武术元素,呈现出原始、古朴的地域风格特征,是由于历史时期封闭的自然地理环境,落后的交通条件、封建保守思想、及经济落后等原因阻隔了武术间的交流与传播,形成武术的封闭性,其原有的传统、质朴的风貌得以保存。为中国鲜明的地域武术文化的研究提供补充完善。  相似文献   

7.
对中华武术文化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术是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遗产,它表现在对中华民族运动攻防技击的理解和运用,同时还表现了中华民族的思想感情、意志、理想、追求、欣赏习惯、思维特点等各种心理素质和民族文化特点。作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武术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刚健有为,注重整体思维、重和谐、以家族为本位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人类学为视角,对地域武术文化在研究方法与视角、实践操作与运用、文化建构与意义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与思考。认为人类学民族志的整体观让我们重新思考何为文化,以及逐步理解“文化”应成为地域武术文化研究的逻辑起点;“田野中的逻辑”和“逻辑中的田野”告诉我们,学习“地方性知识”以及“他者”文化解读是地域武术文化研究的实践基础;如何突破地域民族的局限,去寻求人类文化的普遍法则与意义系统则是地域武术文化研究的最终目的;在文化研究中探寻发现人类实践活动的意义,彰显文化重构是地域武术文化研究的时代价值取向。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地域武术的学术研究应更加注重微观的田野调查与个案分析,力图实现武术技术与文化之间学理层面的自由融通以及人类学民族志敏锐的学术洞察力,从而尽可能的为全面深入研究地域武术文化提供学理启示以及实践层面的学术引导。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徽州武术分布现状及文化特征进行调查研究。研究得出,徽州区域内共有21种拳种流传,其中歙县和黄山市区分布拳种最多,歙县分布有18种拳种,占拳种总数30%,黄山市区分布有13种拳种,占总拳种数22%。从拳种分布范围来看,徽州地区内分布较广的是太极拳和徽派武术,其中,徽派武术以板凳花、腰带舞和楸担为代表。这些拳种都具有典型的徽州文化特征。徽派武术拳架低、起腿少、重防卫,以自卫为出发点,强调后发制人。习武者抱拳礼让,并相互退步以示尊敬。徽派武术具有徽州文化典型的"归"、"闭"思想。  相似文献   

10.
在研究福建的地理环境、社会历史、生产生活方式等地域文化特征的基础上,从人类学、历史学、文化学的视角,分析福建武术的地域文化特征。研究表明:独特的地理环境是福建武术风格形成的物质基础;"宗族门派观与尚武特质"构成了福建武术文化典型的社会特征;"爱国主义和民族气节"积淀起福建武术文化厚重的精神特征。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对壮族武术文化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壮族武术作为民族传统武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独特表现形式,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社会文化背景下产生并发展起来的文化体系,具有共同性、地域性、民族性和多样性的特征,并在价值取向、思维方式、传承方式、审美情趣等方面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2.
摘要:拳种是武术的基因和核心,对拳种的认知并透视拳种所具有的价值和诉求与依存的关系,是当下我们重新认知武术、发展武术的基础和前提。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从“整体与个体”的角度透视武术与拳种的关系,研究认为:拳种以个体的身份存在于武术发展的空间之中;武术与拳种存在着共性与个性、整体与个体的关系;拳种是整体的武术发展的核心部分,其未来的走向应遵循共存与平衡、创新与发展的双向原则。只有正确认识拳种和武术存在的轨迹,透视其表达及未来发展的内容和方向,并寻求拳种与武术合理关系的建立,真正实现拳种的存在与价值,才是个体的拳种与整体的武术繁荣发展的共同诉求。拳种的未来要以“非遗保护”为前提,坚持共存与平衡的双向原则;以“非遗保护”为基础,坚持创新与发展的时代路线。不仅有利于拳种的保护与传承,更是对拳种个体身份的重视与认同。  相似文献   

13.
武术的文化层次与武术文化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等方法,从“文化学层次理论“的角度,把武术的文化层分为:1)武术的物质文化层;2)武术的制度文化层;3)武术的理论文化层。并对目前武术文化三个层次的现状提出相应的文化开发措施。  相似文献   

14.
摘要:以模因论和文化结构层次理论为依据,以中国传统武术中的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少林拳四大拳种的典型技术动作为主线,以少林、武当、峨眉三大武术流派的功法、套路、格斗形式为载体,以与武术“技术”特征和“攻防”特色相关联的文化因子为研究对象,采用文化组学量化与逻辑思辨相结合,田野调查与结构式访谈相结合,专家甄别与问卷调查相结合,探索性因子分析与验证性因子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挖掘、提取、筛选、凝炼对中国传统武术理论体系形成、发展、演变以及不同拳种拳理、拳法、拳路、拳势(式)等形成起统摄作用的文化基因,建构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基因谱系理论模型。结果显示: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基因谱系结构模型由“思维方式”“价值观念”“拳理基础”“技击思想”“德行思想”“审美情趣”六个维度所涉及的24个文化基因组成。六维度结构模型既能鲜明的体现出中国武术的文化特性,也可为解释中国武术的文化特色提供较为满意的答案。对认识武术文化基因,彰显武术文化特色,守护武术文化家园有重要借鉴意义。文章还对中国传统武术的共同文化基因和特色文化基因、武术文化基因的作用等问题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15.
从"武术文化"的概况入手,分析了武术文化的传统性、民族性、开放性与教育性等特性,以期能为进一步认识与了解武术文化有所作用与价值.  相似文献   

16.
摘要:大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构建更有力的软环境,为我们的强国自信提供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是我们必须重视的时代课题。基于此,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跨文化研究等研究方法,以中国武术文化软实力为研究对象,对其理论的来源、演变、作用机制进行较为深入的探析进而形成自己的观点。研究认为:武术文化软实力是指仅当把武术作为独立、完整的文化体系时,在跨文化传播中,以武术文化作为资源的软实力;武术文化软实力实现是一个动态的传播过程;武术文化软实力的权利转化需要两个步骤来实现,而在软实力的权利转化过程中权利主体能够起作用的主要是第一步权利的转化,因此对于武术文化软实力的研究的重点应该是第一步权利转化,即由其软实力的资源转化为受众吸引力的传播过程。该研究为武术文化软实力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明确了武术文化软实力的概念及作用机制,对于武术文化软实力来说是研究“源头”的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7.
中国武术文化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化是人类共同创造的社会性产物.由于思维定势,往往使人们对社会现象不能作出正确的认识.通过对文化概念的理解与分析,对竞技武术与传统武术的文化形态进行剖析,提醒大家在武术走向世界时应摆正思路,为进一步弘扬祖国文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