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位匈牙利的瓷器画家安妮科·冯、德赛和她的丈夫尼古劳斯·冯·德赛在慕尼黑开设了一所别致的工场。他们修复贵重的瓷器,例如图中他们正在修复十九世纪的一个中国花瓶。把易碎的残片重新拼凑在一起是一件颇费时日的工作。散失的部分需要重新制作并画上与原件一模一样的花纹与图案。修复的花费也相当昂贵,每小时约需四十马克。  相似文献   

2.
威廉·格林与雅科布·格林兄弟是德国伟大的童话作家、语言学家,几乎尽人皆知。但他们还有一个最小的弟弟叫路德维希·卡尔·格林,而且还是个画家和版画家,知道的人就不多了。他已经  相似文献   

3.
拿破仑说过:“成年男子睡五个小时,青少年睡六个小时,妇女睡七个小时——笨蛋睡八个小时!”实际上拿破仑每夜只睡三到五个小时,但他却有一种令人赞叹的本事,能在两次接见的空隙很快地睡上五分钟。另外一些以睡短觉出名的人是亚历山大·冯·布洛特、弗里德里希大帝和鲁道夫·菲尔肖。睡长觉的有名人氏也不乏其人。比如歌德,他能连续酣睡二十四个小时。俾斯麦每天总是极其恋恋不舍地离开他的热被窝。哲学家阿图尔·叔本华把睡眠说成是“向死亡支付的利息”。他说,人们越准时越充分地去支付这一利息,资本被索回的时间也就越晚。他又说:  相似文献   

4.
天空是蓝色的,约翰·丹佛说过他属于天空,所以偶尔仰望天空时会令我想起约翰·丹佛。我从第一次听到《乡村路带我回家》时,就开始喜欢那由布鲁斯演变来的乡村音乐。而且,我从没见过像约翰·丹佛那样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人。也许,生命的颜色才真正属于他。他的歌不像许多流行歌手那样矫揉造作,也没有杰克逊的夸张,但他就是他,他的歌声就像新酿出的啤酒,金黄透明的清新。我总觉得约翰·丹佛才代表了真正的美国,一望无际的麦田,边上坐着几个拿着吉他高声唱歌的人,旁边放着新酿的啤酒,他们唱出他们的欢乐,唱出他们从自然中获得的馈赠,这也许正像…  相似文献   

5.
不论是菲多尔·陀思妥耶夫斯基或是列夫·托尔斯泰,都不需要什么专门介绍。他们的名字、他们对文学所持的独特见解,甚至于他们待人接物的准则和处世态度,即使是这些经典作家学生时代的那些不友好的同学也是知道得一清二楚的。那么两位作家在家中、在家庭里的情况以及与孩子们的关系究竟是什么样的呢?本文要回答的就是这个问题。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莫斯科文学家伊戈尔·沃尔金。权威的学者们认为,沃尔金所写的情况令人信服地使我们看到作家的内心世界和整个面目。《旅伴》月刊将沃尔金的新作《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世的最后一年》中的一章重刊如下。  相似文献   

6.
从三藩市驱车北行,过金门大桥上37号高速公路东行,约1个小时便抵达索诺马县城,这是加州一个颇具历史意义的地方——美国独立前墨西哥人统治时的首府。索诺马县城距杰克·伦敦故居约15公里,经过索诺马山的一个缓坡,便到了杰克·伦敦故居——杰克·伦敦纪念博物馆。这里林木葱郁,流水潺潺,十分幽静。杰克·伦敦说:“我之所以来到这里,是我厌倦了城市生活。我要在这块美丽而原始的土地上定居。”自然,由于这里“幽深的峡谷,茂密的森林和终年不断的泉水溪流”,深深地吸引了他:“我需要的,是在乡间有一幽静处写作;在自然中生活并得到我所需要的。…  相似文献   

7.
追随梦想     
影子 《世界文化》2003,(2):9-10
当一个人最悲观的时候,我们应该鼓舞他的精神,给他以力量,使他能够战胜困难,继续前进。 ——哈特·沃里尔·丘瑟 “斯克莱特先生,那是真的吗?或者只是因为他们听起来比较容易记住,您才把他们写在公告牌上的?” “你指的是什么?”我问道,其时,我正伏案疾书,因此没有抬头。  相似文献   

8.
百年孤独     
何·阿·布恩迪亚和乌苏拉是表兄妹。他们的结合受到亲族们的反对,因为乌苏拉的一个姑妈同何·阿·布恩迪亚的一个叔叔结婚,生下了一个长猪尾巴的孩子。但年少气盛的何·阿·布恩迪亚却无所顾忌地说,生下猪崽子也没关系。两人毅然结婚。可乌苏拉总是心有余悸,结婚一年多拒绝跟丈夫同房。慢慢地村里人都传说何·阿·布恩迪亚不通人道。在一次斗鸡中,他赢了邻居普罗登西奥,后者心里窝火,当众奚落他不能讨好老婆。何·阿·布恩迪亚受不了这种侮辱,  相似文献   

9.
冰上双人舞选手杰恩·托维尔和克里斯托弗·迪安虽说还没有把黛安娜从报道热门消息的一些小报的头版新闻中完全挤掉,但近日来在英国人心目中他们已毫无疑问地成为仅次于这位英国威尔士王妃的二号新闻人物。他们俩现在远比摇摆舞明星博伊·乔治更为人们所喜爱。在托维尔和迪安于里约热内卢取得惊人胜利的翌日,伦敦三家报纸都以“炉火纯青”为题报道了这一消息。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给他们拍去贺电:“你们不仅赢得了你们同胞的心,而且也折服了整个世界。”女王伊丽莎白也发去贺电:“衷心祝贺你们的成功。我怀着极大的喜悦观看了你们的超级表演。你们是金牌的当之无愧的获得者。伊  相似文献   

10.
行已有耻──做人的根本态度钱逊"行己有耻"。──《论语·子路》"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孟子·离娄下》"无为其所不为,无欲其所不欲,如此而已矣。"──《孟子·尽心上》在上一篇文章《他们的死值得吗?》中,我们从人生价值的角度讨论过关于"是否值...  相似文献   

11.
他们俩于1912年秋相邂逅,他四十六岁,已婚,已是一个独树一帜的著名多产作家;她十九岁,未婚,默默无闻。十年后他们的同居关系结束时,有三个人受到了难以估计的,或者说是无法补偿的损害,但这并非由于缺乏对问题的解决。在赫·乔·韦尔斯生前,责备他的情妇丽贝卡·韦斯特忘恩负义。至于她呢,把自己刻画成一个受害的“另一个妇女”,不得不以有限的一点收入将他们的私生子安东尼·韦斯特抚养成人。现在,安东尼已六十九岁,也来介入了这场纠纷。这已不是第一次了。1955年安东尼在他的自传体小说《继承》一书中已描述了他早年不愉快的生  相似文献   

12.
荣誉     
“……让我们为我们的生活,我们的事业,我们神圣的荣誉祝福。”这是独立宣言的结尾。我们的先辈虽则各自的秉性不同,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都珍爱荣誉。二百多年过去了,我们似乎将它失去了。我们难得在学校里学到什么是荣誉。因为荣誉不能用尺子度长短,不能用金钱估价值,荣誉已成了傻瓜的游戏;倘若亚伯拉罕·林肯在今天徒步十英里之遥去图书馆还书的话,他会被人耻笑并冠以“愚人”的称号。荣誉是那些因循守旧的人,那些愚蠢糊涂的人所追求的,是一种由亚瑟王、由唐·吉诃德所流传下来的幼稚的遗物。但果真是这样的吗? 猜想一想以下几则真实的故事:  相似文献   

13.
葛丽泰·嘉宝将近五十年前,葛丽泰·嘉宝曾宣称:“我愿意独自一人。”实际上她是说:“我不要别人来打扰我。”于是,她便成了一个神秘、隐居的传奇式明星。由于她的只身引退,倒使得她的魅力比过去更加诱人。她住在一套俯瞰纽约东河的公寓里,从不宴客,从不接受采访,她除了需要一人独处外,别无他求。这位扮演过茶花女、马塔·哈里和安娜·卡列尼娜的大明星隐居已近半个世纪,摈弃了一切影星界的服饰,不与外界交往。一位专门缠着名人偷拍照片的日本摄影师在嘉  相似文献   

14.
84岁的罗伯特·佩恩·华伦在睡眠中悄然长逝。他是1986年美国正式授予的第一位桂冠诗人。他曾幽默地宣称,如果是由于写了那些用于礼仪上的诗歌,他宁愿不接受这个称号。“天啊,不,”当时他说道,“我不期望人们将会听到我作诗赞美罗纳德·里根夫妇。”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华伦几乎赢得过每一项文学奖。最突出的是,他是唯一的一位普利策小说(《国王供奉的人们》,1947年获奖)奖与诗歌(1958和1979年两次获奖)奖的双奖得主。这位人们称之为“红色的”肯塔基州人,同时还是一位颇具影响的评论家兼教师,他与克林斯·布鲁克斯合著的《关于诗的理解》和《关于小说的理解》深受几代学生的推崇。  相似文献   

15.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1989年为安娜·阿赫马托娃年 终于,我们可以高声颂扬如安娜·阿赫马托娃、奥莉加·贝戈尔茨、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奥西普·曼杰利什塔姆、尼古拉·古米廖夫和弗拉季斯拉夫·霍达谢维奇等诗人了。对他们的正式认可姗姗来迟,人们原期望这一天能早一点到来。  相似文献   

16.
阿·阿·柳比谢夫教授是个对科学有多方面贡献的人,他的一生为我们树立了坚持不懈、孜孜不倦地发挥个人潜力的榜样。他写下的著作,达一万多页!其中有动物学、遗传学、哲学,还有进化论方面的专著、论文和小册子。作家达·格拉宁向我们揭示了这位科学家靠自我修养取得成功的秘密。柳比谢夫五十六年如一日,一丝不苟地安排并记录了自己度过的岁月。这是一张异常精细、愔时如金的计时表。须知,只责备自己碌碌无为,百不去计划自己的时间(许多人就是这样日复一日地混  相似文献   

17.
在奔赴善恶大决战战场的路上,自封的救世主大卫·科雷什将他的信徒引向了妄想狂、暴力和性虐待的生活。因追随大卫·科雷什而断送了性命的是些什么样的人?悲伤不已的亲人们纷纷讲述他们的丈夫、妻子和儿女受自封的救世主蛊惑的经过。  相似文献   

18.
选择     
滕梅 《世界文化》2002,(3):11-12
“9岁的时候,我第一次见到瑞奇。”贝蒂·什麦尔告诉我。“瑞奇·科瓦克与我在同一所学校,他喜欢科学和音乐。放学后他经常送我回家,我们无话不谈。”1938年,贝蒂全家在希特勒侵略捷克之前逃到了布达佩斯,瑞奇一家就住在那里。等到这两个孩子长成少年,他们之间的友谊变成了  相似文献   

19.
“到客家人的祖地闽西龙岩来访问,是我多年的愿望和计划,今天终于实现了,我感到非常高兴。在龙岩时间虽短,但过得很愉快。龙岩很美,山好,水好,人更好,下次我一定要带我的太太和朋友来这里考察访问,让他们也亲眼看看这美好的地方。”杨·布雷曼教授在访问龙岩期间多次对笔这样说。  相似文献   

20.
在南北战争之前的美国,奴隶制与自由之间的分界,既是一道鸿沟,又是一条窄线。那时的自由黑人,特别是那些居住在北方各州的自由黑人,对此是再清楚不过的了。这些自由州里的居民不但了解奴隶制,而且了解自由。他们中的很多人曾经在南方当过奴隶,还有一些人的亲友仍处于南方奴隶制的束缚之下。因为他们酷爱自由,他们所享受的那点受到法律和风俗约束的有限的自由则更显得微不足道。他们的杰出领导人弗里德里克·道格拉斯、马丁·德拉尼和哈里特·塔布曼,曾强烈地指出过自由的意义和在南、北方把桎梏自由的枷锁彻底砸碎的必要性。他们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