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德国双元制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启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简要介绍了职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分析了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教学改革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介绍了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中培训条例的制定及培训的组织、考核、职业资格认证等方面的情况,并谈了对我国高职教育发展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对德国某职业学校的课程计划分析,以全新深刻的视角对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内涵予以了重新审视。并通过中德职业教育对比,就如何深层次地借鉴和吸收德国职业教育“双元制”模式的精髓,提出对工学结合教学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结合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工作的实践,针对连锁经营专业的特点,提出了“弹性学期制”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该模式的关键是围绕核心能力培养合理安排教学周期,并形成独特的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学习模式和教学模式。为了推行“弹性学期制”工学结合模式,高职院校必须更新观念,出台相应的保障制度,实施与教学要求相适应的教学管理。  相似文献   

4.
“双元制”课程模式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关键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它以职业活动为中心选择课程内容和进行课程编排,由校企双方合作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其突出特点是既重视基础性教育,以提高学生的未来适应性,又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使学生具有较强的操作能力,毕业后就能直接上岗工作。  相似文献   

5.
在对德国的职业教育学习考察过程中,"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应该充分学习借鉴德国成功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经验,在职业教育过程中创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校企合作机制,使高职院校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定、双赢的战略合作机制;以合作企业为主导,按企业的人才培养规格培养学生;以合作企业为依托,全面提升学生职业素质。  相似文献   

6.
德国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整个社会都为各类学生的学习和实践开绿灯。通过介绍“工学结合”与“校企合作”的内涵引入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模式和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企业主导型”教育特色,更好的阐明德国大学的“工学结合”与“校企合作”。并从中汲取值得我们借鉴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7.
本文阐述了高职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在建设和改革过程中,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的构建,课程建设,实施教学为工学结合的切入点,创新工学双线共进人才培养模式,揭示了专业建设的开放性与工学结合内涵的内在联系,形成专业特色和品牌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双元制”作为德国职业学院的一种教育模式,促进了德国高等职业教育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已经深深扎根于德国社会的土壤之中。本文基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的不足,通过分析“双元制”的基本特点,探讨其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启示,以促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德国职业教育独具特色,其职业教育和培训主要是通过"双元制"来进行实施的,建立了以生产为导向、能力为本位的课程体系。本文通过对中德职业技术教育比较,分析了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职教体系、师资培养、管理体制以及评价方式,并对近年来在我校汽车专业的运用探讨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构建“工作室制”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工作室的教学与实践模式,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式的教学实践环境,它比传统的实践教学拥有更多的自主权和更广泛的实践教学面。成立工作室并构建“工作室制”符合当前教育部大力提倡在高职院校开展工学结合的指示。并且对“工作室制”工学结合教学组织形式和企业化管理的构建形式作了必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工学结合实践的开展离不开理论的支持,理论研究的薄弱已经成为制约实践开展的重要原因.工学结合研究需要形成一个理论体系,而内涵是建构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工学结合内涵的界定需要从纵向的历史维度和横向的现实维度进行考查,以此为工学结合内涵的界定确立理论依据.工学结合内涵的界定要兼顾历史上不同的发展形态以及国外的现实特征,并结合自身独特性,以此为基础确立内涵的要义.  相似文献   

12.
做实“工学结合”是加快高素质劳动者培养的必经之路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的自身规律与基本特征。本炙从“默会知识”理论阐释了高职教育走“工学结合”道路的必然性,论述了“工学结合”是中外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共同经验和必由之路,并进一步分析了我国与世界上最完善的“工学结合”模式——“双元制”所存在的差距,最终提出了做实“工学结合”是加快高素质劳动者培养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3.
人才培养模式的雷同以及由此带来的办学特色匮乏,已经成为制约地方高校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地方高校必须以校企深度合作为依托,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以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德国"双元制"模式固然是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重要途径,但地方高校在借鉴利用过程中,必须结合实际,从把握本质、就业导向、双元并进和培育亮点等4个方面入手,探索其本土化路径。  相似文献   

14.
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深入探求,使高职教育着重培养动手能力的特点越来越被教育工作者重视。本文依托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就冶金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予以研究。改变传统的"以课堂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行"以就业为导向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5.
连锁经营专业"弹性学期制"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工作的实践,针对连锁经营专业的特点,提出了“弹性学期制”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该模式的关键是围绕核心能力培养合理安排教学周期,并形成独特的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学习模式和教学模式。为了推行“弹性学期制”工学结合模式,高职院校必须更新观念,出台相应的保障制度,实施与教学要求相适应的教学管理。  相似文献   

16.
林振琨 《广西教育》2008,(33):17-18
本文分析了中职汽修专业在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德国“双元制”可供借鉴的经验。并提出校企合作办学持久健康发展的教改思路。  相似文献   

17.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双元制"模式是德国职业教育的主体和核心,是最独到、最有特色的内容,也是德国职业教育获得成功的关键。它具有法制性、实用性、社会性、公平性、选拔性和先进性等特点。探索德国"双元制"模式,可为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8.
工作室制教学是源于西方的艺术设计教学模式,本文以国际上成功的"工作室"教学经验,分析国内高校工作室建设现状,探讨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符合工作室制的功能以及工学结合的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19.
基于“以饭店企业需求作为人才培养目标的导向”的基本理念,从系统学的角度整合4种教育要素:培养目标、实施主体、教学体系、质量控制,突出饭店人才培养应以“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并重,构建饭店管理专业“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并对“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机制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20.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国的职业教育被认为是一个成功的典范,主要归功于它特有的职业教育模式,即“双元制”模式。“双元制”模式成功实现了学校与企业、理论与实训的整合。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中国正日益成为世界的加工中心,这对中国的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在这种背景下,需要有一种国际化的眼光来审视中国现有的职业教育模式。德国的“双元制”模式曾经一度引起了中国职业教育理论界的重视,在部分地区甚至试图把它付诸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