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兰台世界》2015,(2):161
<正>清代官府文书按行文流向分为上行文、平行文、下行文。凡职权地位相当的或彼此不相统属的官署间的行文,被视为平行方向,为平行文,常用的有关、咨、咨呈、移、移会、知会、牒、牒呈、照会等文种。在平行文这一行文流向上,由于封建等级制度的作祟,平行文内各文种及使用划分极细,文种之间尚存在高低之分,且某一文种本身亦具有尊卑含义。从《大清会典》有关记载及大量的清代平行文文种使用情况来看:官署层次、级别不同,选用的文种亦不相同。司道以上的高级官署之间相互行文时使用咨文,司道以下较低级之间行文用移文,京城内阁典藉厅、六科、稽察房等层次的官署与各部、院、寺、监行文用移会,文武官员之间使用照会。鸦片战争以后照会逐渐变为外国沟通交流的专用文书,而京城内阁典藉厅、六科、  相似文献   

2.
从古代诏敕制度的演变看明清君主专制统治的加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论文以封建时代诏敕制度为中心,通过与之相应的文书机构、文书制度、行文格式、文种的演变,对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加强进行了分析,具体体现了封建文书所具有的鲜明的阶级性。  相似文献   

3.
<正>札,作为公文名称始于宋代的御札,但其性质为诏令文书,属于圣旨类。札作为官府文书中的下行文种,则始自清代。清初,凡遇重要、难办的公务,官员之间常先用书信商洽沟通而后行文处理,这类商洽沟通的公务性书信转化为官府文书后,凡下属致上司陈述或请示者,为上行文种"禀文",上司回复属下者则转化为下行文种"札文"。起初,上司给属下回复公务性书信时,因可以不用或少用公文套语,更不必编写字号和加盖半印,故使用起来远比法定的下行文种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东北地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收录的大量宣传文书为基础,对其文种进行分类探查。由于具有文种的多样性、发文机关的广泛性、行文对象的选择性、传播内容的导向性和表现手法的文学化等特点,宣传文书在民主革命时期得到广泛运用,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李喜凤 《档案》2008,(4):51-52
人事档案的完整性和真实性是人事档案价值的根本所在,但是,在人事档案的整理过程中,笔者发现人事档案并不是人们想象和期待的那样绝对真实和完整。在人事档案的转递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造成人事档案的缺失、错误、作假等现象时有发生。笔者曾遇到一个事业单位在撤并后,文书管理员对放置的成捆入党志愿书、申请书不知该移交到何处而犯愁。  相似文献   

6.
科学界定公文文种的行文方向对于实际公文处理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公文行文方向的划分应摒弃对于行政级别、权力关系静态认识上的误区。公文文种行文方向多向性,是公务处理活动复杂性的特点决定的。科学界定公文文种的行文方向,应依据公务处理活动的具体时空语境,结合行文隶属关系、职权范围,采用综合的、动态的灵活的方法。文章对现行法定公文文种的行文方向逐一做了界定。  相似文献   

7.
杨霞 《档案学研究》2020,34(2):69-72
我国现行党政机关公文文种设置科学合理,但在实际运行中也出现了一些需要改进和完善的方面。现行公文文种数量较多、外延交叉、功能重叠、方向失衡,本文建议文种稳中求降、明晰适用范围、厘清文体功用、平衡行文方向,通过提出文种设置及使用建议,继续强化文种功能和发挥公文效用,为现在和将来的公文建设提供必备的专业支撑和具体的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8.
赵颖  罗艳丽 《档案管理》2021,(5):113-116
陕甘宁边区政府公文为重要文书史、党史研究文献,本文通过纵向的历史演变和横向的文书种类变迁进行研究,分析文书改革是陕甘宁边区政府公文发展的重要节点;公文文种的由繁趋简和公文功能的交叉重合是边区政府公文的显著特点.简化公文文种、规范公文程式、规范公文用语和改革公文处理制度是陕甘宁边区政府公文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从1951年到2006年的55年内,中国内地的行政公文文种体系先后有5次大的调整。其中调整比较频繁的是上行文种;从文种的增删和同一文种适用范围的调整,可以看出我国法制建设的进程和经济体制转变的轨迹。未来文种的设置会更多地考虑民众的喜好与否;下行文种将会逐步减少,行文方向不确定的通用文种将会逐步增多;法定文种会越来越多;对误用、错用文种的查处力度会逐步加强。  相似文献   

10.
<正>引言:政府机构在行政实践中,产生了大量文书档案,它们是珍贵的档案资源。通海县档案馆馆藏有民国时期文书档案612卷,计14839件、7.2万余页,主要形成于民国时期通海县、河西县各旧政权部门,大部分形成于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至新中国成立前。本文从通海县档案馆馆藏民国文书档案中辑录3份原文(其中一份档案内容为图表,未辑录,以图片代替),从民国文书的行文特征、文种变迁的时间脉络、文书原文解析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1.
结合实例,针对关于“意见”文种的行文方向、特点和作用、行文方式的错误和片面观点,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相关依据。即认为根据现行的公文法规的规定,“意见”的行文方向具有多向性;“意见”不仅具有共有性特点,还因为行文方向的不同而具有非共有性特点和作用;在行文方式上,“意见”作为独立的法定文种,应选择逐级行文(下行和上行文)和直接行文(平行文)的方式,而不应选择“迂回”的方式。  相似文献   

12.
文章运用比较研究方法 ,以公文处理工作的五个新旧政策文本为分析对象,围绕处理原则、公文文种、行文规则等三个不同视角,对当前公文处理工作的最新规范性文件《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等进行了政策解读,为广大文书工作者学习、领会与贯彻新的文件精神,纠正工作实际中的惯性思维提出了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3.
针对党政机关法定公文中的四个上行文种,即请示、报告、议案和上行的意见,在对照它们的用途、找到相同或相似之处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其不同之处,认为以上文种在形成使用的主体、行文目的、行文时间、写作内容与要求、提出事项的适用情况和重要程度、行文规则、发挥的作用等方面均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14.
题本文书是明、清两朝特有的文书文种,自产生起,渐渐成为最为重要的公文文种之一。其规制格式、适用范围、办理流程都有一定的特殊性,对当今秘书工作也有一定的借鉴与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新旧党政机关公文处理法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比旧《条例》和旧《办法》,新《条例》在整体构架、文种数量及功能、格式要求、行文规则、公文办理及管理等方面都发生了一些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题本文书是明、清两朝特有的文书文种,自产生起,渐渐成为最为重要的公文文种之一.其规制格式、适用范围、办理流程都有一定的特殊性,对当今秘书工作也有一定的借鉴与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7.
看到《历史档案》一九八四年第二期刊登潘国华等同志的《辽宁省档案馆藏明代档案》非常高兴。我们从事教学工作中常讲,清代文书从文种、文件结构、公文术语以至行文制度等等方面,基本沿自明代。而我们看到的明代文件很少,特别是地方衙门的文件。潘国华等同志这篇文章,使我们得知辽宁省档案馆还藏有相当数量的明代地方档案,这将对查清  相似文献   

18.
太平天国广泛使用文书并有完备的文书制度,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文书资料.拜上帝教对太平天国公文的影响也表现在对文种的改造上.在阅读大量太平天国留世公文过程中不难发现,这一时期出现了一批和前代以及同时代清朝公文文种有别的带有宗教性质的文书.所谓宗教性质的公文是以拜上帝教精神领袖天父或天兄为发布者或者收文者的公文.  相似文献   

19.
呈文 文书名称。上行文书,始于宋代,当时称“呈状”,以后历代均有。清代沿用,改称呈文。凡织造、关监督行文户部,提督、总兵行文兵部,道府以下直接行文六部,布政使、  相似文献   

20.
申请书是个人或集体向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或社会团体表述愿望、提出请求时使用的一种文书。申请书的使用范围十分广泛,尤其是在商品经济的大潮下,人们的交往越来越多,申请书的使用大有用武之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