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刘琦 《兰台世界》2012,(19):17-18
陈天华(1875—1905),原名显宿,字星台,又字过庭,别号思黄,湖南新化荣乡人,清末著名的资产阶级宣传家、思想家。在其短暂的一生中,始终忧心于国家兴亡。曾著书《猛回头》、《警世钟》等,痛陈种种民族危机,并提出了关于救亡图存的革命主张,为唤醒中华民族、宣传革命起了重要作用。1905年12月8日,陈天华以死殉国,年仅31岁。  相似文献   

2.
陈天华(1875—1905),字星台,是我国清末资产阶级革命派,革命大文豪和爱国主义者,其少年老成,深受革命思想影响,胸怀改变国弱民难之志;其笔锋犀利,撰写《猛回头》和《警世钟》等书,倡导反帝爱国斗争;其铁骨铮铮,以投海自尽方式报效祖国,期冀唤醒民众意识。革命文豪陈天华一生短暂,却始终坚持反帝爱国的救国救民思想,可歌可泣,受人崇敬。一、力主御侮的青年斗士陈天华是湖南新化人,自幼从父识读,  相似文献   

3.
《图书馆》1981,(5)
黄兴(1874—1916)原名轸,字廑午,号杞园。湖南长沙县人。1902年夏留学日本,和杨笃生等创办《游学译编》。次年参加拒俄运动及军国民教育会。1904年末和陈天华、宋教仁等在长沙组织华兴会,策划长沙起义。1905年在日本拥护孙中山组成中国同盟会,任执行部庶务。1907年起,先后参与或指挥钦廉防城起义,  相似文献   

4.
《新闻天地》2006,(7):I0004-I0004
新化四中地处新化、安化、溆浦三县交界处,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浓厚的治学氛围,是娄底市农村高中教育的一朵奇葩。千年古邑新化,人杰地灵,孕育出无数英才豪俊:蹈海警世、天下为怀的陈天华,学贯中西、卓然一家的成仿吾就是从新化四中走出去,成就了他们辉煌灿烂的人生。  相似文献   

5.
1949年8月4日,在湖南省会长沙城爆出一道石破天惊、轰动全国的消息:国民党长沙绥靖公署主任兼湖南省政府主席程潜和国民党第一兵团司令官陈明仁,接受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八项和平条件,率部7万余人起义,长沙宣告和平解放.  相似文献   

6.
19世纪末期,陈宝箴做湖南巡抚,黄遵宪任湖南巡按使,梁启超主讲于长沙时务学堂.此时的湖南维新浪潮澎湃,读书人纷纷废科举习新学,在这一情况下,湖南长沙人氏陈子沛、陈子寿兄弟和堂兄陈子美结伴东渡日本留学,进一步接受了新思想.  相似文献   

7.
1988年一位年方26岁的新化山区中学教师来长沙举行个人书法展引起轰动;此刻面对这本新近由湖南美术社出版的《鄢福初的书法艺术)仍不免震惊。时下的“著名书法家”很多,但真正够得上称“书法”者少,不少是和那种写些连自己都不知所云的句子便自诩为“××派诗人”一样乃“皇帝的新衣”。以致前两年老书家吴丈蜀痛感伪  相似文献   

8.
1937年9月,才加入中国共产党四个月的翦伯赞,遵照党的指示,从南京回到了阔别多年的家乡--湖南,在长沙与吕振羽、谭丕模、张天翼等人发起,组织湖南文化界抗敌后援会和中苏文化协会长沙分会,担任两会的常务理事,主编省委领导的《中苏》半月刊.长沙文夕大火后,作为省委的特别党员率分会迁往湘西抗日救亡运动的中心--沅陵县城,住总爷巷28号,改名为湖南中苏文化协会,仍以原来的名字与苏联对外文化协会(Voks)联系,主要是接受他们赠送的书报杂志和寄赠给他们的《中苏》及其他公开出版物.  相似文献   

9.
八十年前的1930年,中国工农红军曾两次攻打湖南省会长沙,第一次彭德怀率红三军团胜利攻占了长沙城,并占领了十天.这是中国工农红军历史上唯一一次攻下省会城市,战果辉煌,在国内外影响很大,连共产国际都感到惊讶.1936年毛泽东接受斯诺采访时说:第一次打长沙"对全国革命运动所产生的反应是非常大的".  相似文献   

10.
1949年8月4日,在湖南省会长沙城爆出一道石破天惊、轰动全国的消息:国民党长沙绥靖公署主任兼湖南省政府主席程潜和国民党第一兵团司令官陈明仁,接受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八项和平条件,率部7万余人起义,长沙宣告和平解放。  相似文献   

11.
田申,原名田海男,著名戏剧家田汉的长子,原籍湖南长沙,1923年12月生于上海,14岁时任长沙<抗战日报>记者、<抗战儿童>周刊编辑、"儿童剧团"团长,后考入黄埔军校成都本校第16期,16岁参加抗日战争,后赴晋察冀军区参加解放战争,1949年10月1日以华北军区战车团代团长的身份,参加了开国大典阅兵式,在军中历任营、团、师、军各级职务,1983年离休.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逝世31年了,他的子孙近况如何?本文介绍的,是他的次子一家. 岸青童年倍受磨难 毛岸青是毛泽东和杨开慧的次子,1923年11月23日生于湖南长沙湘雅医院,2007的3月23日4时2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党的"八七"会议后,毛泽东同志赴湘赣边界组织秋收起义,1930年10月24日,在长沙板仓坚持地下斗争的杨开慧被国民党军阀何键逮捕,同年11月14日英勇就义.  相似文献   

13.
抗日战争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中华民族的伟大胜利,是中国各族人民的伟大胜利.湖南在抗日战争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1945年9月15日湖南地区在长沙接受日军投降,由于相关受降资料极少公布,宣传报道也不多,人民对抗战史上神圣时刻知之甚少,湖南省档案馆珍藏了一份1945年8月日本侵略军在湖南向中国战区第四受降区受降的档案《中国战区中国陆军第四方面军长衡岳受降报告书》,详细介绍了受降准备、接受之实施及经过概述、接收军品及物资之整理与统计、日本官兵解除武装后之处理、使用日本官兵之劳动计划、汉奸之侦捕、地方秩序之恢复与赈济等,为我们重现了当年日本侵略军向湖南人民投降的历史画面.  相似文献   

14.
王燕 《新闻天地》2011,(1):13-14
20天前,对于来自新化山区的12岁女孩罗欣欣而言,长沙只是地图上的一个大城市,可以帮爸爸治病的地方;20天后,她要回老家了,却哭着告诉大家:“长沙是我的家,我长大了会再回来的。”  相似文献   

15.
全面抗战爆发后,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南迁,于长沙组成了国立长沙临时大学,后南迁昆明成立了西南联大.目前学术界多集中于对西南联大的研究,而关于西南联大前身——长沙临时大学的专门论述较少.本文拟探讨长沙临时大学对抗战时期湖南教育界的影响,以期揭示三校内迁与战时湖南教育发展之间的若干联系. 一、长沙临时大学为战时湖南教育界传播了抗日的火种  相似文献   

16.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长沙报业之历史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惟楚有才,于斯为盛. 湖南长沙,传媒业最活跃的地方之一.90年代,长沙黄泥街的出版业"闻名于世";而湖南卫视、湖南经视的娱乐节目从湖南省辐射全国. 在人才聚集的长沙媒体中,如今讨论的一个重要话题是:继电视湘军、出版湘军之后,能否出现报业湘军.  相似文献   

17.
《湖南医学院》报,自创刊至今已有近七十年的历史.它的前身系1919年5月由湘雅医学专门学校三班学生龙毓莹等创办的《学生救国报》(周报),是长沙最早出版的著名进步学生周刊之一;1919年6月《学生救国报》更名为《新湖南》周报,自第三期起聘请毛泽东主编,成为当时长沙进步学生进行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和科学的主要阵地.并和湖南学联的《湘江评论》、周南女中的《女  相似文献   

18.
沙伟 《湖南档案》2010,(9):16-18
八十年前的1930年,中国工农红军曾两次攻打湖南省会长沙,第一次彭德怀率红三军团胜利攻占了长沙城,并占领了十天。这是中国工农红军历史上唯一一次攻下省会城市,战果辉煌,在国内外影响很大,连共产国际都感到惊讶。1936年毛泽东接受斯诺采访时说:第一次打长沙“对全国革命运动所产生的反应是非常大的”。  相似文献   

19.
屈原高洁的道德节操,以死殉道的行为,从古至今一直深得湖湘人士的敬仰.湖湘人士将屈原作为以身殉国,保持完美人格的象征,躬身践履.在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湖南第一师范学院青年毛泽东纪念馆里,陈列着众多湖南一师的湖湘知名人物.其中三位校友构成了另一道绚丽而悲怆的风景,他们以一种共同的方式--蹈海自杀,效仿屈原怀沙报国,表达着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热爱和沉痛的忧思.他们分别是陈天华、杨毓麟和易向沙.1921年,易白沙蹈海自杀后,<大公报>把他们赞誉为湖南"蹈海三仁".  相似文献   

20.
余海波 《传媒》2021,(18):17-18
7月15日,以"诚聚力量信赢发展——共建网络诚信新时代"为主题的2021中国网络诚信大会在湖南长沙召开,笔者很荣幸参加了这次会议,与大家相聚在长沙.惟楚有材,于斯为盛.古往今来,无数名家对湖南不吝赞美.在唐朝诗人笔下,这里是"秋风万里芙蓉国";在毛主席笔下,这里"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吃得苦、耐得烦、霸得蛮"更成为外界赞誉的湖南人精神.湖南是养育快手的重要水土,双方有着极深的渊源.截至2021年7月,湖南的快手活跃用户超过千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