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末阅报处的大量出现,不仅是近代报刊向大众传播转化链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亦是近代公共图书馆运动的重要序曲。清末阅报处为新图书馆运动酝酿了背景,奠定了基础,是新图书馆运动之前奏。  相似文献   

2.
清末岭南革命报刊风起云涌,致力于在下层社会传播革命思想。在报刊传播实际中,阅报所、演讲等中介形式推进了在识字率极低的下层社会进行的报刊推广。一方面,报刊阅读改变了下层社会获取知识与信息的渠道,是清末知识阶层"启蒙"运动的主要方式之一;另一方面,岭南革命报刊与政党及政治关系密切,阅报活动也是革命思想传播的手段。革命思想从报人到下民、从革命理想到武装起义,各种阅报活动在下层社会的普及推广起到了强大的"鼓吹"之力。  相似文献   

3.
许高勇 《编辑之友》2020,(10):88-94
民国初年,教育部制定《通俗教育讲演规则》,将阅报组织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范畴,促进了读报活动的发展。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中国报业的繁荣,阅报组织的发展登上了一个新台阶,"五四"成为一个阅读时代,公共阅读的趋势更为显著。阅报组织在构建社会阅读景观、形塑日常生活实践、推动青年思想革命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莫凡 《中国出版》2023,(1):39-43
近代报刊的在地化过程,即是读者由阅报感知到逐步接受的过程。在由读书人向读报人的转变中,新式报刊为士人提供了新式知识的体验场域,改变了他们认知社会的方式,并在阅报活动中赋予了个人社会“在场”的身份与意义。阅报惯习的形成是读者社会化的重要因素,他们由阅报而展开的自我审视与社会反思,逐渐内化为个人志业与理想,加速了传统士人向新式知识分子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从信息传播学的角度来看,清末阅报讲报活动对近代公共舆论空间的拓展主要表现为五个方面:一是以其阅、讲内容的丰富性拓展了公共议题;二是以其发起者身份的多样性扩大了传播者阵营;三是以其所触及民众的广泛性壮大了受众队伍;四是以其空间选择的灵活性拓宽了对话场所;五是以其机构分布的广泛性完善了信息传播体系。  相似文献   

6.
董广安  冯鑫 《编辑之友》2018,(3):103-107
清末民初的报刊讽刺画将漫画与新闻勾连,在建构国家民族图景的同时,形成新的新闻表达方式,成为传播文明的利器.作为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武器,报刊讽刺画展现出在自由思想传播社会掀起鼓动风潮背景下一批漫画家“画以载道”的人文志向,更反映出漫画已从单纯的艺术绘画脱胎为政治话语表达的工具.以现实为题材记录历史,针砭时弊.浓厚的政治色彩以及多重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得报刊讽刺画比当时的新闻报道更有效果.时至今日,报刊讽刺画的社会动员仍能凝聚人心,其批判丑恶启蒙心智的社会功能仍具有价值.  相似文献   

7.
科技期刊编辑的社会价值及其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建超 《编辑学报》2011,23(2):101-102
科技期刊编辑的社会价值包括编辑在促使科技期刊功能发挥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为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所作的贡献及其社会责任,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科技期刊编辑是科技人员的一部分,是期刊质量的把关人,是维护学术尊严的卫士,是发现、培养人才的"伯乐",是连接科技与产业的"桥梁"。科技编辑应从加强道德修养、培养科学精神、处理好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及协调好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等方面来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8.
李曙明 《青年记者》2015,(30):18-19
人们为什么“爱”评论?它在社会生活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体现着何种价值?为让其价值进一步显现,我们需要做什么?这些是本文要探讨的内容。  相似文献   

9.
本文立足于我国近代社会转型期"中体西用"及"全盘西化",晚清的"新学"与"旧学"及近代的"新学"的历史环境,考察论证了在清末民初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代表新旧文化的不同德育主张,并指出了清末民初德育观之争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0.
时攀 《云南档案》2011,(1):27-29
<正>对商业纠纷的调处古已有之。除了官方的权威性审判,还包括商人自有的团体组织——行会,它"是商业活动的仲裁机构,它扮演着执行自己制定的商业条规的角色,从而使商业争讼受到严格的限制。"各地商会成立后无不把调处工商争议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责。地处边疆的云南总商会,同样在当地的涉商纠纷调处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相似文献   

11.
作为传播权威新闻信息的主体,新闻媒体所传播的新闻信息与社会道德价值息息相关,其中包括新闻信息的舆论导向、政治主张、社会监督等作用,然而现在个别新闻媒体单位职业道德失范的现象,从侧面要求我们进一步发挥新闻的社会道德价值。本文将在了解新闻社会道德价值的基础上,对如何发挥其价值展开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社会新闻以可读性强而成为平面媒体吸引读者、扩大读者率的主要内容之一,从日前各个城市平面媒体新闻竞争的态势来看,这种趋向会更为加重,甚至为单纯吸引读者眼球,片面追求可读性而不惜过甚投入近乎泛滥。如果片面理解可读性,不准确判断读者的接受程度,不考虑这类新闻产生后果的危害性和对社会的负面作用.势必让社会新闻走入误区,陷入一味猎奇,[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试论文献传播的社会功能及其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4.
社会新闻是目前媒体用以增强新闻产品竞争力的重要一翼。它的社会功能体现在及时、真实、客观地记录、反映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记录事实,传递信息,帮助读者了解世界,扩大认知。由于社会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所以社会新闻有其特有的复杂性、多变性。  相似文献   

15.
张晓琴 《大观周刊》2011,(2):182-182
编辑在文化传播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是因为编辑主体在精神生产中、在文化传播中的智化劳动价值一编辑选择,是任何其他形式所不能替代的。本文试就新闻编辑选择的社会价值,阐述观点。  相似文献   

16.
自然美,是指客观世界中自然景物的美。自然美有两类,一类是纯自然状态;另一类是经过加工改造、凝聚着人类的劳动创造。自然美有各种光泽:灿烂绚丽、明灭迷蒙;有各种音响:;有各种形状:;有各种变化:四时代;有各种色彩:赤橙黄绿青蓝紫……自然美也是新闻美的构成内容之一,在许多新闻报如同我们生活中离不开自然美一样。倘若新闻报道无视自然美,那么新闻给人提供的现实图景是有缺陷的、不完整有些新闻的发生就与自然变迁紧密相联,如道,自然美往往成为重要内容,是这些新闻报道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有的新闻甚至整个事实都是由自然…  相似文献   

17.
18.
赵建国 《新闻大学》2006,14(1):34-42
清末民初,北京报界同人在致力于报业发展的同时,多次尝试以同业组织的形式,联络同仁,沟通域外,以共同抵制报律、争取言论自由、维护报界公益,表明报人职业意识与职业认同感的日益强化。借此可深入把握近代中国新闻职业意识的流变趋向,从团体的角度观测中国新闻职业化的变迁。  相似文献   

19.
窦坤 《历史档案》2007,2(3):70-76
名片为社交中的交往媒介,中国早在秦汉时期已经出现.清末开始采用西式名片,其形式与意义均与中国古代名片不同.本文利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立图书馆莫理循文件中大量的名片档案和北京市档案馆所藏档案中的名片资料,说明清末民国时期名片三个发展阶段的变化及其功能、特点和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在社会交往中的反映,以及中国人在接受外来文化过程中的某些特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哲学的价值论和辩证思想方面,分析研究了档案价值社会实现方面的主、客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期寻求档案服务社会的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