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职业教育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人才培养方案是基础;构建和完善人才培养运行机制是保障;构建和开发人才培养教材体系是支撑;构建和创新人才培养管理机制是促进的动力。构建和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推进职业教育教育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职业教育推进工学结合的制度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霞 《职业技术教育》2007,28(31):28-31
建立健全我国工学结合的制度保障体系,应修改完善《职业教育法》,明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法律地位;建立健全政策激励机制,提高企业持续参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积极性;建立与教学和就业指导有机联系的工学结合模式运作机制;建立多渠道资金投入体系和职业教育学生资助制度;职业院校必须在合同基础上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3.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途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人才培养模式和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基础上,剖析了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三重三轻”问题.提出高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三原则”和五条改革途径:搭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管理平台;构建“职业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实施“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改革;建设具备“工学结合”教学实施能力的教学团队和建设具备“工学结合”功能的实习实训基地,并对各条途径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阐述,对高职院校“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基本途径,笔者探讨了当今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见解:更新观念,进一步明确工学结合的地位;加强建立健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保障机制和措施;紧紧依托行业和社会.  相似文献   

5.
人物形象设计专业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构建人物形象设计专业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方案与教学内容改革是形成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是提升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运作水平的重要条件;"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推行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保证。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比较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与工学结合才培养模式,展示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优点;分析了大多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未能全面而深入地推开的原因;深入探析了怎样完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并结合专业工学结合的实际,讨论怎样深入有效地开展高职教育从而培养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7.
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学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创新工学结合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可着眼于贯彻工学结合的教育理念,设计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对接区域产业发展,构建特色专业体系;紧贴岗位需求,深化课程体系改革;突出技能培养,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校企共育共享,加强"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医体结合"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可行性:一是"医体结合"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阐述了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在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健身防病、摆脱亚健康生活状态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二是"医体结合"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内容,包括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两个方面;三是"医体结合"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具体阐述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方式与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9.
试论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类型,决定着人才培养必须是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工学结合为核心,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载体,重构课程结构与教学内容;根据工学结合教学要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保障工学结合课程实施为依据,推动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只有如此,才能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学校与企业双赢的校企合作之路,构筑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新平台。  相似文献   

10.
知识经济时代与现代化建设以及高职高专的定位需要建立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是实现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推行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保证;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是提升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运作水平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1.
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要紧密结合地方产业的需求,切实为地区经济的发展服务。大连交通大学在五年制双专业复合型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中,结合产业国际化的特点进行教学改革,体现了人才培养国际化特色;通过校企合作,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同步;注重产学研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相似文献   

12.
构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针对当前人才培养过程中认识不到位和实践层面遇到的问题,阐述了工学结合的内涵和实施工学结合的重要意义。结合近年来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在工学结合上的探索与实践,介绍了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途径:以人才需求调研为依据,整体设计专业教学标准;以工作任务分析为基础,建构工学结合课程体系;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开发工学结合的课程内容结构;创设真实的生产实训环境,在完成任务中完成学习;探索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彰显工学结合的特色。  相似文献   

13.
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及特征和民办高职院校的办学特点两个方面阐述了民办高职院校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就学校、企业和政策三个层面分析了民办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办学模式存在的问题。给出民办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五个完善策略:转变技能型人才培养观念,形成联合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学校、企业在该人才培养模式中的深度融合,形成良好合作的体制机制;加强学校自身建设,提升办学能力;学校着力建设对接区域经济的生产性实训基地;营造良好的政府主导人才联合培养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4.
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总被引:31,自引:4,他引:27  
陈维彬 《教育与职业》2007,23(21):97-99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专业性、多样性和综合性等特征,知行观、实用主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奠定了理论基础;英国三明治教育、美国合作教育和德国双元制教育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国际借鉴;工学结合的双重性、交替性和市场性决定高职教育应从培养目标、培养标准、培养条件、培养途径及机制等方面创新与实践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5.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分重要,然而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不适应;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资源没有得到有效整合。因此需要转变教育观念,加强工学结合模式下的师资队伍建设;转变教育模块,构建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转变教育机制,搭建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新平台。  相似文献   

16.
高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更加明确,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素质能力更加重要。基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校企合作需更加深入,由此本文从七个方面:目标决定模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再构建;"校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高职人才培养模式设计;校企融合激发动力;校企融合的成果展示;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对"校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7.
基于"人才培养全过程课程化"设计人才培养方案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工作的总体设计和实施蓝图,是组织课内外教育教学过程和安排教育教学任务的重要依据;全面阐述了基于"人才培养全过程课程化"设计人才培养方案的工作思路和实施保障,对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进行了有益探索;将人才培养全过程课程化管理,实现了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有标准、有设计、有评价,做到课内外有机结合,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态度培养有机结合,注重综合培养,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基础建设等三个方面对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和分析。提出应依据职业岗位能力与职业资格标准确定人才培养目标;着眼于三个结合,努力构建工学结合、融“教、学、做”为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着力于课程体系、实训基地和师资队伍等三项基础建设,全力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存在的思想问题及其原因,提出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推行;建立健全"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相关管理制度;引导学生转变观念和角色,尽力创造良好的实习条件。  相似文献   

20.
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以职业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高等职业教育应根据不同职业岗位而设定专业;再根据不同的专业,寻找一种符合中国国情,反映高职教育内在规律的人才培养模式,探讨了高等职业教育几种人才培养模式:“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岗证单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一体两翼三同步”人才培养模式;“模块+特长”人才培养模式;各高职院校应该根据各专业,各地区性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而实现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