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宋雅 《华章》2010,(33)
教育公平是教育民主化进程中一个重要原则,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动力.我国教育公平问题最突出表现之一就是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本文主要从教育公平与教育资源的涵义出发,分析我国教育资源配置的特征,试图从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的角度找到解决我国教育公平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我国教育不公平的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利琼 《教育与职业》2007,(33):176-178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在我国目前优质教育资源稀缺的状况下,需要对我国教育不公平的表现和原因进行分析,以扼制现实中不公平现象的进一步蔓延。文章从教育起点、教育过程、教育结果三方面分析了我国教育不公平的表现,并从教育政策、教育资源配置、教育内容、教育腐败四个角度探讨了我国教育不公平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公平的发展":一种新的教育发展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在建立和谐社会的大视野中,阐述了我国教育公共政策向教育公平的宏观转变的情况,从理论角度探讨了教育公平与教育发展的关系、教育的"外部公正"和"内部公正"、"效率优先"思路对教育的误导、教育的发展性差距和制度性差距等问题,提出了"公平的发展"的教育理念.其中着重论述了公平发展的基本准则、教育资源配置的优先顺序、公平与优秀的关系、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中国教育资源供给与配置中的公平与效率问题,是我国教育经济学的一个现实问题。本文对“短缺教育”条件下教育资源配置效率与公平问题的实质与根源、强化政府在教育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教育产权制度层面的创新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作为社会公平基石的教育公平问题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和研究的热点。"学区房热"现象作为曲线择校方式,使名校成为富人子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合法途径。折射出我国基础教育阶段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问题。杜绝"学区房热"现象需全社会共同努力:转变观念,确立全面成才思想,树立长远培养意识;完善体制,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努力实现教育公平;加强法制,重视规范教育市场,打击不良商业行为。  相似文献   

6.
教育公平是指国家对教育资源进行配置时所依据的合理性的规范或原则.我国当前出现的种种教育不平等.表现在教育资源配置的失衡、重点学校制度加剧了教育不公、教育政策中的"城市取向"、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不公.解决教育公平的问题.要践行科学发展观,要统筹财政支持力度,兼顾教育资源的平等;要统筹调整教育评估体系,兼顾教育过程的平等;要统筹完善教育法规.兼顾保障公民受教育的合法权益的平等;要统筹推进终身教育.兼顾促进教育结果的平等.  相似文献   

7.
教育公平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性地位和作用,但当前我国在教育资源的配置、教育机会的享有以及教育制度、教育观念等方面却存在着很多不公平现象。建议通过加大政府对教育事业的投入,促进教育资源配置的合理化、均衡化,建立弱势补偿的政策机制,加强对教育腐败与教育特权的监督,扩大教育规模等途径来解决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的教育公平问题。  相似文献   

8.
对推进我国"教育公平"的现实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社会对于教育资源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越来越高,人们对教育平等和教育公平问题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建国以来,我国在实现“教育公平”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在社会转型期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教育不公”现象在某种程度上依然存在。本文对“教育不公”的表现、成因及推进教育公平的对策作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9.
高中教育资源公平配置:取向与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高中教育的发展,高中教育资源配置的价值取向逐步从效率转向公平,精英发展阶段“效率优先”,而大众化和普及化发展阶段“公平优先”。高中教育资源的公平配置是现阶段我国高中教育的价值选择。公平配置高中教育资源,要以区域内教育有限均衡发展为目标,明确省级政府在高中教育资源配置中的主要责任,同时,确保弱势群体利益最大化,公共教育资源向弱势群体倾斜,并给予其补偿。  相似文献   

10.
教育公平是一个独立的发展目标——辨析教育的公平与效率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教育公平从社会正义、平等、自由、人权的价值中产生,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发展目标。我国教育理论界过于关注教育的公平与效率之争,是经济领域“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口号泛化的结果,也与我国“财政视角”的教育改革路径有关。教育的公平与效率问题应当具体分析,其冲突主要表现在教育资源的配置上。在义务教育阶段,公平与效率是高度一致的,但在入学机会问题上,主要是公平、公正的制度和政策设计问题,与效率无关。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教育公平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当前教育的现实不公问题仍十分突出,教育公平的实现将是一个相当复杂而又艰难和漫长的过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但应该明确政府在这一过程中必须担负的责任,因此,政府有必要从加大教育投入、合理配置资源、规范教育法规等途径来进一步推进我国教育公平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教育分流与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教育分流对当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有重要影响。本分析了何时分流、如何分流等教育分流中的关键问题,并在回顾我国教育分流历史的基础上,指出了我国教育分流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教育分流、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社会公民所需要的优秀教育资源相对来说是稀缺资源,造成了择校风严重。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体现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也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可以充分的共享优秀的师资资源和教学资源,是推动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手段。通过在我市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实践活动,来探讨有效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4.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网络医学信息资源正逐渐成为一种新型的医学教育资源,在医学教育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及时了解Internet医学教育资源的种类、搜寻方法,正确认识应用Internet医学教育资源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有利于进一步推动医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教育均衡发展:理论、指标及测算方法   总被引:56,自引:0,他引:56  
翟博 《教育研究》2006,27(3):16-28
教育均衡实质上是指在教育公平思想和教育平等原则的支配下,教育机构和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有平等待遇的理想和确保其实际操作的教育政策和法律制度。教育均衡发展的本质是追求教育平等,实现教育公平。教育均衡发展从宏观层面分析是教育供给与需求的均衡,从中观层面分析是教育资源配置的均衡,从微观层面分析是学校教育过程包括内部课程教学资源配置的均衡、教育结果的均衡以及教育评价的均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历史范畴,按其实现程度可分为四个阶段。建立适应我国国情的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指数,科学地选择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要素,明确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数据分析表明,我国基础教育从整体上看正在趋向均衡。  相似文献   

16.
网络教育与学习型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学习型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要目标之一。构建学习型社会迫切要求我们对现有的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和深度开发,提升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建立起开放、灵活、发展、完备的终身教育体系,为社会的每一个成员、家庭、组织提供多次受教育的机会和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服务。传统教育模式无法适应这些要求。而网络与教育的结合,则能极大满足学习型社会的诸种需求。网络学习代表着未来学习的基本模式,这种模式顺应了知识经济社会中数字化生存的趋势,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途径。网络教育虽然相对传统教育具有许多独特优势,但网络教育不会替代传统教育,二者是有益的共存与互补关系。网络教育不仅仅是对我国现有教育资源不足的一种补充,它更应该是我们构建学习型社会的教育战略,网络教育要充分发挥其对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作用,也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推进教育创新。  相似文献   

17.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提法有其合理成分 ,但更带来一系列令人困惑的问题。保证基础教育健康发展 ,要顺乎历史进程 ,端正方向 ,创造条件 ,提高质量。长达 1 0年围绕上述提法的讨论 ,其意义远远超出争论问题本身。它关涉到教育理论和实践的许多重大问题 ,引发、开阔了思路 ,进行了广泛探讨 ,获得了重要成果。我们能从中总结教育领导、教育改革和发展、教育科学研究等丰富的经验和教训 ,把我们教育思想理论水平提高一步  相似文献   

18.
西部经济社会落后的根源在于教育落后,在于西部地区各级各类教育发展缓慢,水平不高,导致人口受教育程度低,人力资本和人才资源缺乏,进而造成知识和科技的吸收,生产和应用不足,丰富的自然资源得不到有效开发,经济社会不能更快更好地发展,因此,要开发西部地区,必然首先发展西部教育,发展西部教育,必须提高对教育在西部大开发中的战略意义和地位的认识,必须将党和国家发展贫困地区教育的政策落到实处,必须千方百计增加对西部地区教育的投入,必须全面提高西部地区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我国高校计算机教育的现状同社会需求之间存在的矛盾,并根据计算机发展的特点和前人的一些研究提出了以校企联营为依托,促进高校计算机教育发展的观点,同时指出通过校企联营,可以以企业“定单”为导向确定教育目标,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改革教学组织形式,同时可以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是高校探索计算机教育发展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20.
Momentum is continuing to grow in the circulation of neuroscientific discourse, informing aspects of how we live but affecting too how we think about education and learning. Neurologically informed intrusions into education frequently align with psychology which has until now largely adopted a ‘medical model’, supporting policies and practices which ultimately invoke psychopathology and arguably render individual young people more vulnerable to various forms of social and educational exclusion. This paper urges caution in respect of understandings of educational neuroscience that focus on individual deficits and diagnoses. Rather it holds in mind the broader historical context for neuroscience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our understandings of what it is to be human in the twenty first century and thereafter for education and learning. Theoretical resources from critical and affective neuroscience but also critical educational psychology are brought together specifically to support the principles of inclusionist policies and practices in educ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