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2001年6月8日,经国务院同意,教育部印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的通知,掀起了新一轮课程改革。这个《纲要》专门在题目后写上“试行”二字,充分体现了中央政府实事求是的态度。现在,《纲要》已“试行”六年了,小学已经过一个周期,初中已经过两个周期了。应当以科学态度,认真总结“试行”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3.
2001年6月8日,经国务院同意,教育部印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的通知,掀起了新一轮课程改革。对《纲要》进行多角度的解读,有助于增加广大教师的理解力和执行力,让新一轮课程改革取得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4.
一、教学目标的变化引起教材体系的变化《课程标准》与原来的《教学大纲》的重要区别,是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要求保持一致,即明确提出了三维目标,由此引起了教材体系的变化.以"模块一"为例: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高考语文考试大纲(以下简称“新考纲”)是对语文新课程进行学业纸笔验收的纲要性文件,对一线教学的引领作用丝毫不低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与语文课程标准。制订和颁行新课程考试大纲。是一项创造性工程,经过了多方面复杂而艰巨的工作。作为整个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尤其是特定过渡时期的评价方案,新课程考试大纲在我国语文高考历史上迈出了具有创新意义的一步。[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的颁布,标志着课程改革进入崭新时代。《纲要》是关系今后几十年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走向的重要文件,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总纲。2001年上半年,教育部已经作出了加快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决策。每一个从事基础教育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的教师,都必须认真学习,深入钻研,切实把握《纲要》基本精神,深刻领会《纲要》中突出阐明的、系列的教育观念,并作为自己的行为指南,这样才能跟得上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步伐。时代呼唤着我们:教师要与新课程同行。  相似文献   

7.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进入崭新的课程改革时代。新课程改革是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它追求的是一种全新的课程理念。课程改革的推进与实施需要构建一种开放、对话和合作的课程文化。为保证新课程的推进与实施,家长参与课程,给予课程合作与支持,成为开放、对话和合作的课程文化应有的含义。家校合作问题又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家长参与和支持成为影响课程实施的重要外部因素。在我国,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形成的家长参与意识不强,家长角色的错位,流于形式的家校合作,导致了家庭教育未能真正地发挥其作用,影响家长有效参与课程改革。因此家长如何转换自己的角色,明确自己在课程改革中的责任与地位,以积极的心态适应课程改革就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8.
一、新课程改革有两大派——“激进派”与“稳健派” 2001年6月8日,经国务院同意,教育部印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的通知,掀起了新一轮课程改革。对《纲要》的理解,可以分为两大派。一派是“激进派”,一派是“稳健派”。在教育理念上,两派没有分歧。“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的教育理念,已成为全球共识。但是,在如何推进课程改革上分歧很大。“激进派”的主张:“大破大立”,“另起炉灶”,“概念重建”,“范式转型”。在教学的具体操作中“至上而下”地“行政推动”,要求“真正使每一个课堂都成为落实三维目标的场所”。“三维目标”成为全国“大一统”的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9.
10.
从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上海市启动了两次课程改革,全国高考上海卷历史试题(以下简称“上海试题”)亦与时俱进,不仅在命题思路上开风气之先,而且对课程改革进行了有力的回应与引领,其中尤以1995、2001、2002和2004四个年份最为突出,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倡导文明发展主旋律“文明”包括人类的一切创造,物质的、政治的和精神的,制度、法规、生活方式等都属于这个范畴。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人类不断在以往历史的基础上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的历史。从人类最早的靠采集、渔猎为生,到今天的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都表明了人类的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的提升。“从文明演进角度看历史”,已成为新课程标准  相似文献   

11.
田美荣  公萍 《现代教育》2003,(22):12-12
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各项事业的进步,都要靠不断创新,而创新就要靠人才,特别要靠年轻的英才不断涌现出来。但是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观点,教育体制,教育结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相对滞后,影响了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不能适应提高国民素质的需要”。为了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这对广大教育工作者,  相似文献   

12.
朱煜 《历史教学问题》2005,(5):97-100,10
2005年的高考是江苏省高考独立命题的第二年,今年江苏也将加入到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省的行列。高考试题一向深受社会重视,尤其是高中的教师与学生,往往以高考试题作为复习、模拟的对象,不惜反复推敲、仔细揣摩,其对高三教学的影响是可以想见的。历史学科当然也不例外。透过2005  相似文献   

13.
实施新课程,理论学习是重要一环节,这一环节不过关,观念的更新也就无从谈起。《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是这次基础教育课改的指导性文件,必须认真研读,深入理解。特别要对课程改革的目标、教学过程和课程评价等问题要搞清楚,弄明白。  相似文献   

14.
2005年的高考业已结束,广东省作为全国惟一的既进行高中课程改革、又实行自主命题的省份,其历史试卷尤其受到全国教师的瞩目。大家都在关注广东省的历史试题是否与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接轨?是否反映出2007年高考改革的新思路?从表面上看来,今年的广东历史试题似乎四平八稳、  相似文献   

15.
进入新世纪,国家大力推行新课程改革,这是次教育的革命、教学的革命、学习的革命,更是一增强国力、积蓄未来与国际竞争实力的战略措施“整个课程改革涉及到培养目标的变化、课程结构的革、国家课程标准的重新制定、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教材改革、课程资源的开发、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师培训以及保障支撑系统等,是一个由课程改革所牵的整个基础教育的全面改革。”(引自《人民教育2001·9教育部王湛副部长讲话稿)在这次课改中,师是实践者,是推进者,教师的能力、素质对新课改革的成败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可以说新课程改革教师自身也是…  相似文献   

16.
2001年6月8日,教育部印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我国从此开始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课改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次新课程改革主要是针对目前我国中小学课程的弊端以及社会发展对课程提出的新的需要而进行的。在这次课程改革中,对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及管理等都做了重大创新和突破。  相似文献   

17.
高水红 《学科教育》2002,(8):1-4,14
本文通过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课程知识合法性的追问发现,国家、专家等角色在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发生了变化。“国家”角色开始隐退,“专家”由“象征性参与者”向“事实性参与者”过渡,使课程知识合法性的主体发生了变化:课程将不纯粹是“传递统治阶级意识形态,进行阶级关系再生产的工具”;“专家”与“国家”在角色、地位上既有磨合又有争夺,从而也改变了课程知识合法性的过程:课程由社会单方“控制”的中介变为多方“认同”、“妥协”的产物。  相似文献   

18.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课程改革纲要从2001年6月颁布到现在已近六年,课程改革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然而在理念指引下,当前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研究取得了哪些进展?  相似文献   

19.
从2001年开始,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式启动.以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为标志,我国基础教育改革进入了一个新时期.新课程理念的贯彻实施将直接对高考命题产生指导性的影响.本文就新课程改革实施对高考命题的影响作一探讨.1 课程改革带来高考数学命题中“能力立意”的策略“能力立意”一词自1999年教育部关于高考内容改革文件下达以来,被教育界广为使用.就考试评价领域而言,能力立意在试卷框架结  相似文献   

20.
2001年2月,国务院批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新一轮的全国课程改革正式拉开帷幕。此次由国家推行实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可谓是建国以来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和层次最高的一次教育革新运动,它积聚了此前多次教育改革的能量,进一步将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朝着国际教育主流的层面逐步推进。在实施现代课程方案的基础上,引领教育走一条现代人本主义的教育发展之路,全面实现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