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伊索寓言》与《庄子》中的寓言是东西方不同社会的文化背景下产生的经典寓言,它们产生的时期大体相当,本文从两本书中以动物、植物、人为主角的寓言来论述它们的异同。  相似文献   

2.
<庄子>散文中以庄子自身活动为材料的寓言故事凡二十四则,占<庄子>寓言总教的较大比例.从这些寓言中可以大体看出庄子其人的生活境况、志趣追求、处世方式和哲人智慧,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庄子研究史料不足的缺憾.要理解庄子思想形成的原因,这类寓言的价值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3.
一部《庄子》,“寓言十九,重言十七,言日出”。(《寓言》)他所说的“寓言”包括一切神话故事;其“重言”是假借某些历史事件和传说的人物(多为假托);其“言”是随机应变而寓有深意的话语。通而观之,三者均为假借人物故事来表达理想的,实际都应看作寓言。 《庄子》寓言丰富而艳丽,主要是受时代和地域的影响。战国时代,社会上流行一种讲寓言的风气。当时人们在各种场合,想要说明问题时,常常借助寓言来表达,尤在外交场合,这样的情况更多。比如我们可从《战国策》中,看到各国大臣和游说之士,都能随口说出一则寓言,以表达各自见解,如“鹬蚌相争”和“狐假虎威”等故事,写得都很生动,意义也很深刻。庄周和屈原一样,同是在楚国文化肥壤中成长起来的文学家。荆楚秀丽的山光水色陶冶了他酷爱自然的天性,为他的文章提供了大量的资料;古朴的民族习尚也深深地影响了庄周。据《楚文化史》记载,古代荆楚之地巫风盛行;这楚地巫风及其神奇迷离的浪漫主义手法也被庄周吸收而使之成为寓言材料,以表达其玄妙的理想。因此《庄子》在文学史上主要是以寓言故事见长。其浪漫主义特点和寓庄于谐的表现手法,以及它在语言和结构方面的形式美等,皆成为其独特之处。 《庄子》寓言不是对现实的直接描述,而是从否定现实出发  相似文献   

4.
围绕同一寓意而组织起来的若干篇寓言,即同心圆寓言。在对同心圆寓言作了界定的同时,对《庄子》同心圆寓言也进行了分析,认为《庄子》同心圆寓言可分为平列式、嵌入式和公转式三种类型。《庄子》同心圆寓言,既可以形象地表达思想,也能鞭辟入里地进行论辩,还有利于保存寓言珍品。  相似文献   

5.
为寄寓哲思,避免争论,庄子注重其寓言的叙事方式。在现代叙事学视野下,庄子寓言的叙事技巧得以深层揭示。庄子寓言的叙事策略以第三人称、全知视角、直接引语、场景叙事为主,使叙事客观灵动、张弛有致;"庄子"作为隐含作者和叙事人在寓言中或隐或现,使其叙事亦真亦幻,进退自如;庄子寓言亦具互文性叙事特征,社会、历史、自然万物交相辉映,构成自在悠游、博大精深的庄子寓言世界。  相似文献   

6.
《庄子》散文中以庄子自身活动为材料的寓言故事凡二十四则,占《庄子》寓言总数的较大比 例,从这些寓言中可以大体看出庄子其人的生活境况、志趣追求、处世方式和哲人智慧,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 史料不足的缺憾。要理解庄子思想形成的原因。这类寓言的价值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7.
神话是寓言的一个重要来源,《庄子》寓言直接取材于古代神话和吸收神话的浪漫主义手法,在先秦寓言之林中独树一帜;《庄子》寓言以其理喻与情节的水乳交融,人物形象的精心刻画和强烈的喜怒哀乐之情,确立了文学寓言的相对独立地位,从而推动了寓言艺术的飞速发展。这是《庄子》寓言对中国文学的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庄子》寓言丰富的美的因素中,归纳出三个最为突出的审美特征,即朦胧美、雄浑美和谲怪美。三者互相辉映,共同营构,给人们以复杂多样的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9.
《庄子》寓言在先秦诸子寓言中独树一帜,在中国古代寓言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庄子》寓言具有鲜明的审美特征和极高的美学价值,其美学价值体现在自然美、雄壮美、和怪诞美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庄子生活在浇薄乱世和楚文化神秘的氛围中,他想超越人生,脱离尘世,心目中设想了一个“无何有之乡”。这使他十分宽容,却又嘲讽今世;十分达观,又极为苦痛。庄子是个十足的奇人,他的书——《庄子》是“天下第一奇书”(金圣叹语)。奇就奇在,“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奇在“皆空语无事实”(《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的寓言却孕含着一个庞大深邃的哲学体系;奇在寓言本身诡异谲怪,放射出自由磅礴的艺术光辉。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可以说是博大精深,先辈们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是值得我们享用终生的,而在这其中,《庄子》的寓言文学何以在战国这样一个充满了激烈变化的时期出现并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去认真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与众不同的叙事模式是《庄子》寓言具有特殊艺术魅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概略 场景”的叙事时间,二是“中立的全知”类型作者叙事情境。这种叙事模式的形成是《庄子》寓言理论的具体反映。  相似文献   

13.
关于《庄子》寓言定分种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故事性与寄托性的统一,是为《庄子》寓言定分的基本标准。按照这一标准确认《庄子》寓言共261则。可分为三类:一是关于社会方面的寓言,共213则;一是关于自然方面的寓言,共34则;一是直接与庄子其人有关的寓言,共14则。形成《庄子》寓言中人物寓言占绝大多数情况的原因,一是接受者心理定势的选择,二是对儒家某些思想的有意反叛  相似文献   

14.
《列子》一书为魏晋人伪作,其书的寓言创作受到《庄子》诸多影响。从文献角度对《列子》应用《庄子》寓言的情况作一全面的梳理,大致可分为三类,即直接引用型、扩充型、杂揉型。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概念隐喻理论为指导,针对《庄子》中丰富多彩的寓言,以《庄子》中"道本"、"自由"、"无为"这三类道家思想作为目的域,分别阐释和解析其中的源域,以期从一个新的视角来解读和欣赏这部旷世之作的语言艺术。  相似文献   

16.
高晶 《教育教学论坛》2013,(30):277-278
《庄子》和《韩非子》二书中的寓言同具幽默情趣,但《庄子》寓言的讽刺性极强,甚至达到辛辣的地步。而《韩非子》的幽默多表现为滑稽,在滑稽中见讽刺。  相似文献   

17.
18.
《庄子》寓言里有众多的畸人形象,分析其成因,一是《庄子》作者深受上古文化观念的影响;二是当时刑网广张,诛戮惨重;畸人们形体不类常人,而德性完足,正好可以用来表现庄子学派的哲学观念,阐述其高深莫测的"道"。  相似文献   

19.
庄周(约公元前369年——286年)是在战国中期特定土壤中生长出来的一个怪才。郭沫若同志曾经指出:“庄子在中国文化史上的确是一个特异的存在,他不仅是一位出类的思想家,而且是一位拔萃的文学家。”(《蒲剑集·鲁迅和庄子》)在中国历史上,庄周以其宏深玄妙的思想,汪洋恣肆的文辞著称于世。今传本《庄子》共三十三篇,其中包括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经考证,大多认为内篇出自庄周之手,其余多为庄周后学所依托。《庄子》写作上的最显著特点是大量运用情致奇特的寓言来表达思想,所以司马迁在《史  相似文献   

20.
高深 《现代语文》2007,(1):34-35
“寓言十九”是《庄子》最重要的创作手法,《庄子》中的“寓言”既不同于今天所说的作为文学体裁的寓言,又不同于先秦文学中惯用的寓言故事,它是包括寓言故事在内的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比拟、类比、引用、举例等的总和。不仅如此,《庄子》作者对其功用、特点有明确的认识,首次、大量、有意识地使用“寓言”来阐发其深邃的哲理和深沉的感情。其语用策略表现在三个方面:独立的存在形态、哲理与形象相融、细节与意境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