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有清一代,河道总督在死后受到祠祭的现象相当普遍。清代一百三十二位。河道总督中,死后受到祠祭的就有近三分之一。其祠祭类型更是复杂多样,大体有五种:河神;贤良祠;名宦祠;专祠;地方报功祠。厘清河道总督在后世受到祠祭的各种类型,有助于进一步加深对河道总督这一行政群体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河道总督是清代河政实施的中心枢纽,也是清代治河行政体系中最重要的一个政府环节。清代河道总督一职的设置变更频繁,因此,对其历史沿革进行详细梳理非常必要。同时,频繁的制度变更状况说明清政府面临着一个无法回避的难题,即河道总督的设置面临着通筹全河与分区治理的两难。  相似文献   

4.
总督制是清代地方行政的重要制度之一。传统研究对于总督制度的讨论视角往往局限于乾隆朝以来所确定的“八大总督”的格局,以此为基础进行宏观、线性的梳理,未能将讨论代入到制度的关系与过程之中,因而忽略了这一制度形成过程中的有机与动态。本文所讨论的川陕总督,在清朝初期发挥着巨大功用,几乎贯穿了清前期总督定位调整变动的全部历程。在乾隆朝定格总督部署格局之后,川陕总督这一职务遭到拆分,因而通常被既往的总督研究所忽略,将其简化为四川总督和陕甘总督形成过程中的临时形态,从而忽略这一职务在清前期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本文试图通过对这一职务的设置、调整、变动进行还原梳理,以期深化学界对总督制度的形成过程的认知。  相似文献   

5.
清代四川经学可以划分为前、中、后三个时期。清初四川经学基本上可以看成是宋明之学的延续,经学方面很少有影响力的作品问世。中期四川经学有所复兴,但只有到晚清五十年,四川经学才异军突起。从整个清代来看,四川经学虽较江、浙、皖等学术文化大省逊色,但还是在曲折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6.
书院是中国历史上一种重要的文化教育模式,自宋初至清末,存在千年之久。河州地处西北,书院兴起较晚,发展速度比较慢,制度与学术上的建树有限,但其在区域教育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清康熙以后,河州兴起的凤林、龙泉、爱莲三大书院,对河州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嘉应学院学报》2017,(2):97-100
为钩沉清代杰出武状元,考据历史殿试钦点,借助文献资料法、历史考据法对乾隆年间广东嘉应州(令梅州)唯一被朝廷钦点的武状元李威光进行考述.从李威光简介、进京赴考轶事、仕宦经历等方面作了扼要的考索.考究结果:李威光是梅州五华县华城镇黄埔村人,于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上京赴考,参加壬辰恩科会试,殿试钦点,状元及第,授头等侍卫,成为嘉应州唯一武状元;在武试中以"狮子滚球"、"捺地割葱"等武艺夺得了冠军,在文试中以一篇《武论》使乾隆皇帝大喜;前后任御前侍卫、广西提标左营游击、浙江黄岩镇水师中军游击、福建烽火门参将、台湾为安平协水师副将、闽安副将等重要职务.  相似文献   

8.
封印,指官府封闭印信,停办公事。清代,封印期延长至一月,封开印日期由不固定到相对固定,封印与封宝同时进行,封开印仪式规范化,与封印相关的行政规定也不断完善。封印制度的完善,体现了清廷对官印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
总督是清代政治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联系清廷中央政府与各省地方政府的中间环节.常设定制八总督虽无明确的任期限制,但却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与科举制度及考绩制度有着内在联系,反映了清代政治演化的基本规律.咸同光宣时期与雍乾嘉道时期相比,总督人选上的满汉比例及总督的任期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受湘淮系督抚势力坐大的影响,总督们的任期较大幅度地延长.  相似文献   

10.
清代河东河道总督是管理山东、河南段黄运两河,以及附属河流、湖泊、闸座、泉源等水利设施的最高行政长官.其不仅担负着黄运两河的防洪、修缮、挑挖等任务,而且还负责附近区域的治安、巡防、催攒漕粮等责任,是一种行政与军事职能并举的部门.通过对河东河道总督的研究,对我们了解清代东河的河道、漕运、水利设施都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11.
晚清是鸦片泛滥的时期,罂粟的种植也大量增加。浙江地区也不例外,其罂粟种植有一定的历史。宋朝已经作为花卉来栽培,清末罂粟再一次涌入并且大面积种植,其中以温州、台州地区种植面积最大。温台人在本地种植罂粟的同时,也到其他地区开地种植,把罂粟种植方法传播到其他地区。罂粟的大面积种植也对浙江的经济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2.
清代前期的荒政集历代之大成,起到了保持国家稳定,维持社会再生产正常进行,调节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关系的重大作用。具有统治阶级高度重视,各项救灾措施完全制度化、经常化,救灾支出浩繁,办理赈务组织周密、有条不紊等特点。这一时期灾民一般可按数领到赈米赈银,大部分受灾州县可在灾后恢复社会生产。清统治者实行荒政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巩固封建政权、保护地主阶级的长远利益。  相似文献   

13.
海潮灾害对人类生命和财产安全构成巨大威胁。温州东濒大海,多受台风影响,是海潮灾害频发区。清代温州多爆发风暴潮灾,集中于夏秋两季,且具有突发性,破坏性大。海潮灾害危害很大,不仅吞噬百姓生命,毁坏房屋,而且破坏农业、盐业、渔业,引发一系列次生灾害。清代温州对海潮灾害的救援主要依靠政府和民间社会力量。  相似文献   

14.
文章考述了清代江永、顾镇、郑之侨、王昶、阮元、皮锡瑞在江西书院的教育活动,分析了江西清代的学风,探讨了汉学与江西书院教育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清代江南河道总督的设立,对江南地区的水道治理、工程修建、漕运事务具有重要的意义.江南河道总督不仅与两江总督存在着事务上的合作与协商,更有权力与利益上的冲突与博弈,其位置是否稳固与中央权力及地方权力是否保持平衡有很大的关系.清政府虽专注于保漕,但缺乏对黄淮运进行系统与长期的规划与治理,加之封建制度的日益腐朽与河政官员的贪赃枉法,最终也没能改变河政走向衰败的命运.  相似文献   

16.
清代河州穆斯林乡约制度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河州穆斯林乡约制度在西北穆斯林社会中具有非常典型的代表性,但穆斯林乡约制并非始于河州。清代河州乡约除承担内地乡约所承担的职能外,还承担着一些独具宗教和民族特色的职能。清代河州乡约制度的推行对于废除明代以来河州地区实行的世袭里长制有着积极的意义,对于建立一个兼容宗教、行政为一体的管理体系亦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是清政府直接管理西北穆斯林社会的成功尝试。  相似文献   

17.
清朝作为最后一个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政权,对边疆少数民族政权的巩固与发展尤为注重,本文通过对清前期北疆蒙古、西北新疆、东北、川藏及东南沿海治边内容的梳理,简单分析清代治边方略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简论清代前期的外商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清代前期的对外贸易政策一直被称为是闭关政策, 而外商政策作为对外贸易政策的一部分却体现了清朝对外商的友好与开放。从清代管理外商的机构、优待政策、具体管理等方面看, 说明清代已形成自己系统的外商管理政策。这种政策与一口通商形成互补, 有力地推动了清代前期对外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清代前期抑商问题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约从 2 0世纪 70年代开始 ,清政府是否推行了抑商政策成为学者们讨论的热点问题。但是包括笔者在内 ,绝大多数学者都是用现代经济学理论来解释“抑商”所指内容的 ,忽略了当时决策者对抑商的认识 ,所以有必要对此进行重新探讨。历史事实是 ,明清时期人们把抑末、抑商看成是对商人收税 ,这是抑末、抑商内容的唯一所指 ,并不包含其他内容。  相似文献   

20.
清代历任直隶总督对保定莲池书院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历任直隶总督与莲池书院的院长之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莲池书院的发展过程中,图书建设、学院经费、课程管理、考课、讲学等多方面,直隶总督都起着特殊的作用。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在任职期内对书院在嬗变中所做的调整及改革的努力尤为突出。政府与社会的合力是莲池书院兴盛与转型结局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