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张宇 《海外英语》2012,(15):263-265,269
新词新语是对社会现象的一种文化表达,研究语言不能脱离其所在的社会、文化背景。在文化语境中分析新词新语,可以更好地探寻语言与社会的关系。该文将从影响英语和汉语发展的主要几种文化语境:多元文化历史背景、发展中的东西方社会文化、信息时代的网络文化三个方面去讨论英语和汉语新词新语的产生、发展及相互影响。通过分析可以总结出:语言在与社会、文化的共同演变中富有创新性、多样性;英语和汉语之间相互影响,互为生长;要重视文化建设创造美好的语言环境。  相似文献   

2.
从委婉语看英汉文化的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汉两种语言都有大量的委婉语,由于各个民族的文化既有相通之处又存在着差异,使得委婉语在表现形式上也因文化背景不同而存有异同。本文从英汉语中委婉语所产生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以及使用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新词新语是对社会现象的一种文化表达,研究语言不能脱离其所在的社会、文化背景.在文化语境中分析新词新语,可以更好地探寻语言与社会的关系.该文将从影响英语和汉语发展的主要几种文化语境:多元文化历史背景、发展中的东西方社会文化、信息时代的网络文化三个方面去讨论英语和汉语新词新语的产生、发展及相互影响.通过分析可以总结出:语言在与社会、文化的共同演变中富有创新性、多样性;英语和汉语之间相互影响,互为生长;要重视文化建设创造美好的语言环境.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汉语中出现了大量的字母词,这是汉语文化与以英语为代表的西方文化交流与碰撞的结果。目前字母词的发展已经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但字母词能否进入汉语词家族,在语言学界一直存在争论。本文拟从字母词性质和特点、字母词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以及字母词对现代汉语的影响几方面对字母词做一些讨论。  相似文献   

5.
国俗语义指的是词汇在特殊社会文化背景下所具有的特定含义.本文比较了英汉语中的基本颜色词(红、绿、白、黄、蓝、紫、黑)在国俗语义层面上的异同,以便看出社会文化背景对语言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语言模式的生成必然受到思维模式的控制和支配,语言行为和语言形式重现着人类历史的社会文化图像。从不同民族的习用语中,可以窥探其独特的造词心理和文化传统。为汉语惯用语探源,不是为了个体考证惯用语的来龙去脉,而是从整体上把握惯用语生成的心理机制和文化背景,从而从根本上解释汉语词汇系统中为什么会产生大量为汉族人所喜闻乐说的惯用语。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语言和习俗文化的关系。以实例论述了西方习俗文化对英语的影响, 并比较了中西习俗文化的若干差异, 及由此导致的汉语、英语在表达上的差异, 强调了语言教学不能脱离社会文化背景。并提出了将语言教学和社会文化背景教学相结合的四个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8.
交际能力包括语言、社会、文化、心理、情感等多方面的要素,是知识与技能的综合体现。由于受学习环境、学习时间、文化背景、知识水平等等因素的影响,要想使少数民族学生达到完美的汉语交际能力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培养少数民族学生有缺陷而有效的汉语交际能力应成为现实可行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中式英语是指中国人在学习和使用英语时,受汉语文化和思维模式的干扰而产生的可能影响有效交流的中介语。汉语思维方式和英语教学模式的影响、文化背景的差异是大学生中式英语产生的主要原因。我们可以通过强化错误分析,改进英语课堂教学,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等方法减少大学生的中式英语现象。  相似文献   

10.
委婉语是英、汉语中共同的语言现象,它的产生基于共同的心理—避讳心理、求雅心理、补偿心理、礼貌心理和掩饰心理,但英汉委婉语反映了各自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本文探讨了英汉委婉语发展历史和产生的心理基础;并着重从语义和语音两个方面探讨了英语委婉语的构造方式及英汉委婉语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赵朋 《闽江学院学报》2005,26(6):113-116,125
语言与文化息息相关,文化是语言赖以生存的基础。语言的社会性决定了异语交际离不开其特有的文化背景和社会规约。在跨文化翻译过程中,不同语言和文化在交流中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又相互对立,其积淀会明显地显现出来。本文拟从三个层面探讨在异语文化的翻译中语言和文化因素在交际中所居的重要地位并提出文本诠释的文化翻译观。  相似文献   

12.
佛教自东汉年间传入中国,对中国本土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尤其是在译经写经以及弘扬佛教教义的过程中与汉语进行了有机的结合,进而产生了许多汉语新词新字,许多衍生词汇中也带有了佛教色彩,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汉语的词汇,促进了汉语词汇的发展,产生了诸如双音化、多音化趋向等语言现象,更为后世的翻译、不同语言互相交融树立了范本.佛源词汇的产生、发展有众多不同的方式,本文旨在从佛教汉传过程大致发展历程,尤其译经过程中的一些特点对佛源词汇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3.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学习一门外语的过程,也是了解和掌握该国家文化背景的过程。掌握其文化背景知识的程度直接影响语言知识的运用能力。本文主要从日常交际用语、社会风俗与礼仪、历史文化内涵三方面论述了文化差异对英语教学的影响,强调了文化差异的不可忽视性。  相似文献   

14.
土家族是生活在祖国腹地武陵地区的、历史悠久的山地少数民族。在现代化多元文化互动的背景下,土家族村落文化的变迁主要表现在经济生产方式、社会结构等诸多方面。变迁并不是传统文化的丧失,而是在其中产生出新的文化因子。本文拟对鄂西南的一个土家村寨的饮食、居住文化从文化变迁的角度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5.
翻译文学的创作不仅是两种语言文字的转换,还是两种社会文化从碰撞到融合的过程。翻译小说受到了译者语言水平、价值观以及特定时代背景下社会接受程度的制约。翻译小说要为本土读者所认可,必须做出一定的改变,即本土社会文化对翻译小说产生的影响。本文旨在探讨中国本土社会文化对近代翻译小说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民族语文翻译是一种为增强各民族之间相互了解的跨文化解读,而从民族语文的翻译中可以窥视到一种文化与周边民族的文化适应过程,对跨境苗族语言文字的学习和理解亦不例外。因此,对族际间人文社会环境的文化适应过程的认识,为如何更加准确地进行民族语文翻译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通过概述维吾尔语、察哈台语,以及回顾察哈台语发展的历史,总结分析其产生的背景,阐述其对新疆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在语言、政治文化、生活上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隐喻是我们赖以生存的一种语言现象和认知模式,它受社会文化背景影响,表现出明显的文化特征.从英汉隐喻的来源人手,通过对英汉一些常见的动、植物词汇和人体词汇隐喻的实例分析及其差异根源的探究,可以揭示英汉隐喻现象所折射出来的不同民族文化心理及其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位作家和翻译家,林语堂在国际国内文坛上享有极高的知名度,他一生发表了几十篇小说和专著,从不同角度刻画出东方文化背景下的中国人在各种环境下的生活。其小说中的人物、语言、思想及命运的安排等所体现出来的佛教哲学观无疑印证了作者林语堂本人的哲学观中的佛教的成分,折射出其东方宗教哲学体系中的佛教观。  相似文献   

20.
近代汉字术语(简称“新语”)是在中、西、日文化互动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其社会功能,一是塑模并规限近代学科的发展,二是造就新文体,推动白话文运动,三是提供新思想的语文部件。近代新语的启示之一是,东西语文的通约是可能的,又是不易的,有一个复杂的渐进过程;启示之二是,中日两国作为汉字文化圈成员,可以更有效地实现语文互补;启示之三是,外来语可以丰富汉语词库,提供了汉语文发展的“不世出之机”;启示之四是,对外来语要有选择,对某些语言污染需要净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