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舆论监督是我国监督体系中一种独特的公共权力监督机制,它虽不像司法监督具有强制力和约束力,但在大众的心目中它是一种具有威慑力的监督。开展舆论监督,针砭社会时弊,维护民主法制,既是新闻工作者的职责,也是党和人民赋予他们的一项权利。在舆论监督中,新闻工作者必须具备民主意识和法律意识,使舆论监督取得良好的效果,达到预期的目标。增强法律意识,也可使新闻工作者在舆论监督中不至于触犯法律的规定。司法实践中就有新闻记者因为泄露国家秘密、侵犯他人隐私而被判刑的先例。法律意识属于社会意识范畴,是人们关于法律现象的观…  相似文献   

2.
国内新闻界     
全国政协委员、《人民日报》副总编辑张虎生在全国政协九届二次会议分组讨论发言建议,制定专门法律来保障和规范舆论监督。张虎生委员说,进一步做好新闻舆论工作,亟须以法律形式指导、支持、保障和规范舆论监督,保障新闻工作者的合法权益,使舆论监督有法可循,走向法制化的轨道。他提出,如果制定一个比较完备的新闻法条件一时尚不成熟,可否先制定保障舆论监督的专项法律,对舆论监督的指导思想、宗旨、范围、权利和义务等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  相似文献   

3.
赖龙光 《新闻窗》2005,(2):51-51
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的一大功能,是党和人民赋予新闻工作者的权利和义务,也是新闻工作者手中的有力武器。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从事舆论监督部门的编辑记者们却倍感舆论监督的艰难和风险,常常陷入尴尬的境地,尤其是党报的舆论监督。  相似文献   

4.
最近看到不少关于督促出台舆论监督法的报道,我想就此谈一些看法。我们确实需要从法律上明确新闻工作者的权利和义务,保障媒介监督在法治的范围内正常进行。在新闻传播法尚未出台之前,是否需要单独出台舆论监督法?我认为没有必要,理由是:我国现行的法律(包括最高  相似文献   

5.
舆论监督是法律赋予新闻工作者的权利和义务,“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一向是群众对新闻工作者的厚望,也是新闻记者的行为准则和最高追求。舆论监督的力度加大了,新闻失实的数量也便相应增多。因为新闻不可能杜绝失实,批评报道的次数越多,失误的可能性就越多,新闻官司可能就越多。这是辩证法,不可否认的新闻规律。  相似文献   

6.
实体法与程序法是法理学上以法律规定内容的不同为标准对法进行的分类。实体法是指以规定和确认权利和义务或职权和职责为主要内容的法律、法规、规章,如《刑法》、《民法通则》、《档案法》等。程序法是指以保证权利和义务得以实现或职权和职责得以履行的有关程序为主要内容的法律、法规、规章,如《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立法法》、“档案执法监督检查工作暂行规定》、《档案行政处罚程序暂行规定》、《档案行政许可程序规定》等。实体法和程序法的分类是就其主要方面的内容而言,它们之间也有一些交叉,实体法中也可能涉及一些程序规定,程序法中也可能有一些涉及权利、义务、职权、职责等内容的规定。  相似文献   

7.
偷拍偷录是一定条件下的合法采访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记者》开展偷拍偷录法律问题专题讨论,触及了当前新闻和法学理论界的一个热点、难点问题,实践和理论意义深远。从眼前看,这个问题的讨论将有利于新闻工作者正确行使采访权利,更好地履行舆论监督职能;从长远看,能够进一步完善新闻法制理论,推进我国法制建设。我认为,偷拍偷录是新闻工作者在一定条件下应当行使的合法采访权利。以下从两个方面加以阐述。一、偷拍输录某些违法行为是合法采访权利新闻工作者偷拍偷录现象,主要是在揭露违法行为报道中发生的。如果法律一概不允许偷拍偷录,受损害最大的莫过于本来就十分脆弱的媒体…  相似文献   

8.
王梓 《新闻传播》2010,(1):37-37
开展舆论监督,针砭社会时弊,维护民主法制,这既是社会主义制度下新闻工作者的职责,又是党和法律赋予新闻工作者的权利。近年来,随着"中国质量万里行"活动、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以及其他一些媒体的报道,舆论监督更加普及和深入人心,而新闻官司也有逐年增多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江菲 《青年记者》2007,(16):30-30
在舆论监督中,新闻工作者必须具备良好的法律意识,使舆论监督取得良好的效果,达到预期的目标。然而,目前许多新闻工作者的法律知识欠  相似文献   

10.
档案工作法制化建设历经十余年的发展 ,初步形成以《档案法》为核心的档案法规体系。法律、法规的出台 ,只是完成了法律运行的内潜阶段———立法工作 ,进入其运行的外显阶段 ,即如何把法定权利和义务转变为现实的权利和义务 ,如何把客观形态存在的法转变为主体行动中的法的实施阶段后 ,档案行政执法就成为加快档案工作法制化进程的关键环节。因此 ,加强档案行政执法工作十分重要 ,就此问题本文试作简要论述。一、加强档案行政执法 ,要增强社会档案法律意识增强社会档案法律意识 ,是档案行政执法工作开展的前提。虽然依法治档倡导多年 ,但并…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似乎新闻与法律不沾边,由新闻工作引起的矛盾、冲突和纠纷,都经行政主管部门调解、定调、拍板而平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法律知识的普及,特别是《民法通则》的施行,新闻工作开始出现了进入法制轨道的趋势,这是一个历史的进步。全面探讨和论述新闻与法律,它将涉及新闻单位的法人地位、管理体制、新闻工作者的权利和义务等一系列问题,而今迫切需要研究的是,如何正确解决由舆论监督引起的诉讼问题。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主义政治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公民法律意识的增强以及新闻舆论监督的深化,自1987年《民法通则》实施以来,在新闻与法律关系方面出现了新闻官司的问题,也就是法律如何保障新闻工作者合法权益、新闻如何依法宣传报道的问题。这是在新形势下新闻界和司法界面临的新课题,并日益  相似文献   

13.
对社会丑恶现象和党内腐败现象实施舆论监督是党和人民赋予新闻媒体的权利和义务。离开舆论监督这一基本功能,新闻媒体就会失去亮点,失去观众和读者,失去生机和活力。新闻工作者一定认清自己的社会职责,勇于拿起舆论监督的武器,对损害党和人民利益的行为与现象进行  相似文献   

14.
张颖 《新闻前哨》2001,(9):38-39
马克思曾经指出:舆论是一种“普遍的、无形的和强制的力量”,并形象地称之为“另一个法庭──社会舆论法庭”。舆论监督虽不像司法监督具有强制力和约柬力,但在大众的心目中它是一种威慑力的监督。开展舆论监督,针砭社会时弊,维护民主法制,是新闻工作者的职责,是党和人民赋予的一项神圣权利。 新闻工作者要履行自己的职责,搞好舆论监督,必须具有强烈的法律意识,它包括:责任意识、权利意识、事实意识、诉讼意识等。 一、责任意识 舆论监督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是一种代表人民利益的有效监督。要想发挥舆论监督的功能和作用,新闻…  相似文献   

15.
王国庆 《传媒》2002,(6):7-8
新闻出版法规概况 新闻出版法规是国家实施新闻出版行政管理的主要依据。我国新闻出版法规的现状按法律的权威性可划分为:法律、法规和规章。 1.法律。我国目前还没有出台新闻的专门法律,与出版有直接关系的法律有《著作权法》,新闻出版的相关法律规定主要散见于其它的法律中,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五、三十八、五十一条,《民法通则》有关名誉权及相关权利的规定,《刑法》,《保密法》,《广告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涉及的法律范围相当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的不断深化,各类媒体依法对社会生活各个领域进行舆论监督的功能日益增强,收效也越来越显著。然而,同任何‘’游戏”都要遵守“规则”一样,舆论监督也不能无视甚至违反“约束”参与者行为的相应“规则”。这些“规则”便是有关的法律、法规,以及根据媒体自身的地位所享有的职责、权限。而事实上,当前在这方面确实存在着某些值得引起重视和警惕的迹象,即个别媒体不注意自己的“身份和权限”,忽视有关法律、法规以至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的有关条款,滥用监督权利,有时甚至对中央人民政府即国务院的…  相似文献   

17.
论文缩微     
舆论监督与监督舆论 常歌在《新闻论坛》上撰文论述,舆论监督具备了沟通法律与道德的中介功能。就监督的对象来看,舆论监督直接面对的是各级行政执法部门、经济部门、社会百态;就舆论监督的功能来看,权力阶层的违法行为与社会不法行为正是通过舆论监督昭然于世,或受法律制裁,或受道德谴责。 舆论监督不是一个简单的话题。没有民主的舆论氛围和法律的有力保护,舆论监督的进程注定是漫长而艰难的。舆论监督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一把“双刃剑”。舆论监督与监督下的舆论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是不可分割的两种权利与义务。既然是在民主与法…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法律是这样来规范新闻活动的——通过权利界定,保障媒体履行舆论监督的特定权利;通过义务界定,限制媒体滥用舆论监督的权利。媒体应在法律给定的空间内从事新闻活动。  相似文献   

19.
在现代法治社会.依法办事是所有社会组织和个人处世的底线.新闻活动当然也不例外。但是.由于我国的新闻法还未颁布.新闻权利和义务尚未得到法律明确的规定.因此.新闻活动所应遵循的,是与之相关的法律和法规如《宪法》、《民法通则》、《著作权法》等。与此同时.新闻记者还必须关注我国的立法进程,以使自己的新闻采访活动.  相似文献   

20.
李欣璟 《新闻世界》2014,(8):348-349
舆论监督是法律赋予新闻媒体的重要权利和义务,作为社会的瞭望哨,新闻媒体本应积极正确地履行舆论监督职责,有效促进社会的和谐进步。然而去年4月份,《京华时报》却卷入了与农夫山泉的纷争,终因舆论监督失范而导致公信力及媒体形象严重受损,该事件一度成为舆论的焦点。本文就《京华时报》对农夫山泉的舆论监督失范之处进行了分析,旨在促进新闻媒体更加科学有效地进行舆论监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