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三方就业协议是我国高校为适应市场化进程,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过渡性产物。由于设计理念行政管理色彩浓厚,加之当前就业法律制度与政策不完善,由三方就业协议引起的纠纷和矛盾很难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在实践中已难以真正发挥其应有的服务性和导向性的作用,特别是毕业生就业权益面临各种法律风险和侵害。  相似文献   

2.
高校毕业生就业权益保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毕业生基本的就业权益进行分析,指出毕业生就业权益被侵犯的主要表现形式:就业歧视、信息不对称及其他原因引起的纠纷、隐私受到侵犯等,提出毕业生就业过程的权益保护需要从建立健全劳动者权益保障的法律法规,增强毕业生个人权益的自我保护意识,政府部门加强监管,学校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与服务等四个方面进行毕业生就业权益保障.  相似文献   

3.
高校毕业生就业权益保护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毕业生就业权益受损的原因有:维权意识淡薄,高校普法教育宣传欠缺,有关大学毕业生就业法律法规欠缺.保障大学生合法权益的途径有:增加学生法律知识,加强辅导员队伍培训,健全大学生就业保护的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4.
随着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大学毕业生就业权益被侵害事件频频发生。本文在阐明大学毕业生就业权益的涵义、大学毕业生享有的就业权益及保护大学毕业生就业权益必要性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侵害毕业生就业权益的主要表现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能对大学毕业生就业权益保护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5.
本文结合相关案例对毕业生就业协议的性质与地位、毕业生就业协议与劳动合同的区别、毕业生就业协议的形式、毕业生就业协议的订立、毕业生就业协议的违约金条款等作了系统说明.毕业生只有充分掌握就业协议的法律属性,才能在选择用人单位时按规定程序订立合法有效的就业协议,以维护自身的就业权益.  相似文献   

6.
在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逐步走向市场化、法制化的今天,作为改革的直接承受者和参与者。高校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应增强维权意识,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随着高职院校的不断发展,其毕业生人数在所有普通高校毕业生中占据了一半左右。但是对高职毕业生来说,其在就业时具有较为特殊的方向性,所以针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权益法律保护总是做得不到位。本文中,将就高职院校毕业生进行就业保护的现状分析,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合理的改善建议,旨在为高职院校毕业生提供更好的法律保护,使其能在良好的环境中完成就业。  相似文献   

8.
经过十年左右时间的发展,我国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规模已经占普通高校毕业生总量的50%左右。因高职毕业生就业方向等特殊性,其就业权益往往很难得到有效的保障。针对高职毕业生这一特殊群体,在问卷调查跟踪研究的基础上,文章分析了高职毕业生就业权益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强高职毕业生就业权益保护的对策措施,以维护高职毕业生的合法权益,提升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率,并为其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法律法规在大学生就业权益保护方面依然存在不足,在保护大学生就业权益方面的规定缺乏可操作性,大学生就业权益保护工作还有待改进.本文分析了大学生就业权益受损的一些现象,指出了在保护大学生就业权益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保护大学生就业权益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高校学生的数量呈现出几何式的增长态势,这直接导致了毕业生就业压力的增大。由于工作岗位竞争的日益激烈,用人单位侵犯毕业生就业权益的事件时有发生。究其原因不难发现,毕业生就业权益保护意识的淡薄是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症结之一。本文通过对毕业生就业权益保护意识的分析,提出提高毕业生就业权益保护意识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毕业季高校毕业生常常会陷入就业歧视、求职陷阱等就业权益被侵犯的困境,究其根源在于现有法律法规不够完善、高校就业指导虚无、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如何避免高校毕业生就业权益免受侵犯,需要培育大学生的法治素养,深化权利保护意识,强化政府监管力度,完善就业法律法规,夯实高校就业指导根基,共同构建大学生就业权益保护体系,保障毕业生充分就业、快乐就业。  相似文献   

12.
目前,由于我国有关高校毕业生劳动权益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运行尚不够顺畅,政府有关部门缺乏对用人单位的有效监管等原因,学生的合法权益遭受侵害的事件时有发生,为了更大范围内保护其权益,拟从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劳动权益保护现状入手,探讨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的劳动权益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于2011年进行的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抽样调查数据,对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工作因素对就业满意度有显著的影响;非工作因素对就业满意度既有直接的影响,也通过影响工作选择而间接地对就业满意度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4.
偏好是一种理性选择排序.从求职者的就业偏好角度出发,定量研究了求职者就业偏好的不同指标对于其就业的影响.将求职者在选择职业时的影响因素重要程度的主观评价作为求职者就业偏好的指标,根据研究需要通过因子分析降维选择求职者对于单位前景待遇偏好、个人价值偏好、岗位自由舒适度偏好和单位规模地域偏好四个潜在因子值作为就业偏好自变量,定量研究得出在控制人力资本、家庭背景、学校状况和求职努力程度等变量以后,求职者的就业偏好对于求职者就业起薪、就业行业和就业地域具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关于高职毕业生就业权益及法律保护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大学生就业权益经常遭到侵害,这有悖于法治社会的要求。本文分析了毕业生就业遭遇的歧视现象、合同陷阱等,阐述了高职毕业生就业权益的内容和法律保护对策,以促进高职毕业生的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教育厅高校毕业生“一次就业率”的公布,有力地促进了高校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视。但“一次就业率”只能简单反映阶段性的“量”的成果,不能很好地反映“质”的状况。探索建立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从对就业的“量”的评价提升到“质”的评价,可以提高高校就业评价的合理性,并为政府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宏观优化政府教育资源配置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逐渐从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逐渐凸显出来。文章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展开了探讨,并提供了一些应对策略,以期为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探讨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8.
就业与疫情令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空前严峻。课题组于2020年4—6月持续两个月对全国3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展开疫情期间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综合调查。根据回收的样本,研究发现:已就业毕业生税后月薪半数集中于3001—5000元,就业总体满意度较高,到岗稳定性相对较高。未就业毕业生主观因素和客观疫情共同加剧了就业难度,期待就业去向以企业为主,报考国家或地方公职岗位意愿强烈,地点和薪酬最被看重,期待职业类型岗位与社会所提供的主要职业类型岗位匹配性较差,期待薪酬总体偏高于已就业毕业生实际获得薪酬和全国月人均可支配收入。毕业生对高校就业指导服务满意度总体评价良好,但优化改进依然刻不容缓,如,存在诸如专职教师规模偏小、专业化水平不高等诸项难题。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性别、家庭经济状况、学校类型、学校层次、学科类型、学科层次、个人学历、学业成绩、外语水平、期待薪酬、求职花费等变量对就业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异。亟待高度重视农村生源未就业的毕业生求职、求职经济支出困难毕业生的精准帮扶、隐匿且不容回避的就业歧视、实质性帮扶毕业生创业以促进就业新增长点的四项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9.
社会资本与大学生就业的实证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就业具有重要影响。在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就业影响的实证研究中,形成了多种理论模型,如“双重嵌入”、“运作空间”、“差序格局”,以解释社会资本影响的运作机理,厘清社会资本与大学生就业机会获得、就业选择的关系,探讨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就业的消极影响、与大学生就业政策绩效的关系。研究表明,就大学生就业政策的愿景而言,应重在营造公平的就业竞争环境;就政策措施而言,应重在开发和利用公共就业社会资本。  相似文献   

20.
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选取了30个就业竞争力的关键指标,让用人单位对所选取的30个指标进行重要性评价,运用因子分析法构建出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以两所高职院校的毕业生为研究对象,进行就业竞争力测算。最后根据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总结,对两校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水平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