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能源消耗量不断增加,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面临枯竭的危险,使用这些能源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给人类的生态环境带来极大的危害。因此,一些国家在积极寻求新的能源,出现了向月球、太空、海水、海底要能源的科研态势,把未来新能源希望寄托在月球、太空、海水、海底上。这些是需要以高科技手段获取能源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太空太阳能电站是利用卫星技术,在太空把太阳能转化成电能,然后以某种方式传回地球供人类使用的系统。一旦建成,就成为一种“取之不尽”的洁净能源。我国“神七”的“太空漫步”试验,从长远来看,太空行走是我国从太空获取能源的关键技术步骤。  相似文献   

3.
充分利用太阳能是新能源领域最热门的话题,对太阳能的利用设想甚至从地球开始延伸至浩渺的太空。在日本因地震引发的核泄漏危机后,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取代核电的呼声日渐高涨。最近,日本一家公司公布了一项在月球上建设太阳能电站的“月环”计划,希望把月球上的太阳能转移到地球上来。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我国能源现状、能源结构以及对各种形式能源的潜在价值、开发技术等多方面的分析,认为我国能源结构向多元化方向发展,走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从高碳到低碳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节能有妙招     
科学家一直致力于探索廉价、环保、高效的能源制造方式,其中最有前景的一种方法是利用氢制造能源。氢作为燃料可推进太空飞船,也是内燃机和其他交通工具的潜在燃料源。 作为环保燃料,通过分解水可以生成氢,但具体实现过程仍待进一步探究。目前,科学家从大自然获得了灵感,制造出一种人造树叶,可以生产廉价能源。  相似文献   

6.
卢永记 《软科学》1989,3(3):68-72
<正> 一、前言由于1986年原油价格的急剧下跌,全世界对能源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石油与经济的关系方面。石油价格下跌所造成的影响主要有三个方面,即世界经济、石油工业本身和发展中国家的能源政策。世界上工业化国家的石油增长率从1984年的4.6%下降到1986年的2.5%,而发展中国家仅从1985年的4.8%下降到1986年的4.2%。本文分析了世界能源的发展状况,展望了未来的发展前景。未来全世界对能源的投入,不但要视其  相似文献   

7.
云帆 《百科知识》2002,(8):21-21,35
各种能源增长率大不一样从各种能源增长率的巨大差别,可以看到从化石燃料经济向太阳能/氢能经济的转变。上个世纪90年代,风力发电增长非常显著,年增长率为25%,从1990年的1930兆瓦增加到2000年的18449兆瓦。同时,太阳能电池的销售量年增长率为20%,地热能的年增长率为4%。水力,位列第四的可再生能源,年增长  相似文献   

8.
当前在全球范围内,能源问题已上升到国家安全战略高度。本文在概述我国当前能源利用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着重阐明我国所面临的严峻的能源压力,指出能源多元化战略是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有效方法。对各种替代能源进行了分析,论述了其资源量、开发状况及其未来发展潜力等问题,最后提出了能源多元化战略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9.
陈英超  冯连勇  王建良 《资源科学》2016,38(12):2270-2282
能源资源开发过程中的环境影响和资源消耗问题日益凸显,而现有的以经济价值为衡量标准的评价方法对此考虑不足。本文从能源开发本质是为社会提供净能源这一层面入手,结合能值的相关理论方法,把能源开发过程的能源投入与产出及环境影响均视为能量的流动或贮存,建立了基于能值的能源投入回报法,并以大庆油田进行实例分析。根据实地调研数据,基于能值的能源投入回报方法结果显示大庆油田的能源投入回报值已经从2001年的6.3下降到2012年的3.6,说明其为社会提供的净能源正在递减。与标准能源投入回报方法相比,基于能值的能源投入回报方法结果下降趋势更明显,更符合实际情况。此外,基于能值的能源投入回报可以视为一种反映能源开发活动生态变化的指标,该方法关注经济活动的能源资源基础,从相对物理的视角反映了能源资源开发中的资源与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发展以及人们生活观念、环境和能源等发生变化,化石燃料高峰时代被逐渐削弱。虽然石油天然气在未来仍继续保持主导地位,但可再生能源将获得较大发展。与传统能源相比,生物质能、风能和地热能等资源更具备商业竞争力。地热能储存于地下,不受气候条件的影响,既可作为基本负荷能,也可作为峰值负荷能使用。从其开发利用成本来看,地热能源相对于其他可再生能源更有发展潜力。地热作为一种清洁能源正受到全世界的日益关注。  相似文献   

11.
将时针回拨至2014年6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提出要推动能源消费革命、能源供给革命、能源技术革命、能源体制革命。这是我国作为世界最大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为抢占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先机的奋起一跃,更由此成为全国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践遵循。  相似文献   

12.
家庭能源消费与节能减排的政策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能源消费、收入和污染物排放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复杂关联.基于大量的入户调查和定量分析,结果发现:在黄土高原西部地区城乡居民家庭实物用能的数量差异不大,但有效用能从大、中城市、县城到农村依次下降,形成明显的阶梯特征.从家庭层面核算,农户用能产生的污染物排放显著地高于城镇家庭.但从社会层面来核算,城乡居民家庭用能产生的污染物排放差异不大.有效用能与人均收入、污染物排放具有良好的交叉二次关系,家庭有效用能主要取决于收入水平.为应对未来能源消费的持续增长带来的一系列环境、经济问题,需要进一步调整能源结构,改进用能技术,提高能源效率,完善能源公共政策.  相似文献   

13.
世界能源机构最近的一份凋查报告指出:2015年全球能源消费量将达542000万亿英热单位,为现在的1.6倍,在可替代能源未出现时,未来十几年,仍依赖常规能源。鉴于能源资源的勘探开发状况,预计2015年以后,世界各国对常规能源的争夺将加剧。为此,各国都从长期战略出发,根据本国的经济社会状况和能源储备、能牦效率、未来能源需求预测、环境条件制约等因素综合制定了本国的能源战略。纵观全球的能源战略,大体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能源投入产出模型,对1997-2007年间我国对外贸易的能源成本进行了定量核算。研究表明:我国在巨大的贸易顺差背后付出了大量的能源成本,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能源成本大幅度增加,外贸内涵能源从2002年的64039.12万吨标准煤增加到2007年的151601.95万吨标准煤。为了改善这种现状,本文从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两个方面提出了从贸易环节上实现节能降耗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美科学家研制出一种新超黑材料美国科学家研制出一种新的超黑材料,能吸收几乎所有照射在其上的光,吸收率超过99%,在从紫外线到远红外线多个波段都获得了几近完美的吸光效果。科学家们表示,这种材料可广泛应用于从光抑制到为太空设备降温和"瘦身"等领域,有望开启太空技术研究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6.
现代化的工业生产和人类生活基本都离不开能源的支撑,但能源的过度消耗和一系列不合理的使用,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了诸如环境污染、气候变暖、能源短缺、能源损耗增加等突出的问题,严重影响着人类的生命健康,更影响着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完善,构建互联网能源,实现网络信息共享,合理使用能源就成为了可能。本文着重通过分析构建能源互联网的意义,进而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7.
《百科知识》2010,(13):F0002-F0002,F0003
未来的能源从哪里来?可能来自天空、海洋或是地底深处。现在,地球上某些地方的居民已经率先用上了洁净、环境友好的新型能源。而且更大胆的计划正在进行当中。  相似文献   

18.
太阳能是一种巨大的且对环境无污染的能源。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上许多国家在阳光充足的地区相继建立了规模不一的太阳能发电站,一遇阴、雨天便无法进行工作;即使是晴天,一天最多也只能一班作业。怎样才能让太阳能发电一天24小时连续工作呢?答案是:天上发电———用太空太阳能电站直接从空间采集太阳能。人们设想了两种方案:一种方案是建造太阳能卫星,即在地球轨道上部署大型太阳能采集器,通过光电转换把太阳能转换成电能,然后把采集到的能量以微波形式定向传送到地面,地面接收站通过整流天线再把微波能转换成可以利用的电能。早在1968年,…  相似文献   

19.
中国1996年~2005年能源生态足迹与效率动态测度与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文从探求中国能源可持续消费出发,运用生态足迹模型,重点将中国近10年化石能源消费的生态足迹进行了时间序列测度,并将其动态特征融入模型中,进行能源足迹产值、强度以及其带来的生态压力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横向和纵向对比,提出中国未来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分析表明:10年间,煤炭的足迹占据主要地位,1996年占人均总能源足迹的83.4%(0.301 hm2/人),到2005年占77.5%(0.418 hm2/人),整体上呈下降趋势;生产耗能足迹占有很大的比例,从1996年的83.30%(0.30hm2/人)到2005年的85.59%(0.450 hm2/人)整体上呈上升趋势,生活耗能的足迹所占比例则呈整体下降趋势,从1996年的12.75%(0.046 hm2/人)到2005年的10.48%(0.055hm2/人);自1996年起,能源足迹产值呈增加趋势,到2005年为0.33×104美元/hm2,比1996年的0.19×104美元/hm2增加0.14×104美元/hm2,能源足迹强度1996年最高为5.15 hm2/×104美元,最低为2005年3.07 hm2/×104美元;能源足迹对生态系统的压力自1996年到1999年呈下降趋势,1996年压力指数为0.84,到1999年为0.63,从2000年开始便逐渐增加,到2004年超过1,2005年达到1.20。  相似文献   

20.
信息集锦     
《今日科苑》2005,(10):44-45
“嫦娥一号”有望2007年奔月;瓦斯可以发电解决中国能源接续问题;海水能种庄稼南大搏士浇灌收获油葵种子;我国数字虚拟人上岗;从太空看地球大气层薄得像鸡蛋皮;SARS疫苗进入临床试验可用作医院人体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