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主体与师生关系阐释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教育理论中,对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的研究,可谓是仁见仁,智见智。迄今为止,主要的观战有:教师主体、学生客体说,学生中心说,教师、学生双重主体说,复合主客体说与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说。这些观点之所以有些相左,是因为它们关注的重点不同,认识问题的出发点有别。  相似文献   

2.
李杰  张吟梅 《保山师专学报》2002,21(4):25-26,29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交往是最频繁的,如何形成良好师生关系,这也是教师特别关注的一个问题,当今时代的进步呼唤人的主体精神的弘扬,教师要处理好师生关系,就必须强调学生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3.
主体间性与师生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主体间性扬弃传统哲学中的主客二分模式,强调多极主体间的理解和融合。主体间性哲学要求突破二元对立的师生关系模式,建立理解和对话的新型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4.
论主体间性教育中的师生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主体性教育的发展,我们逐渐认识到主体性教育已经不能满足教育的需求,我们需要改变师生关系中单一的主体性的局限,这时,哲学上主体间性概念的提出解脱了主体性教育理论的困境,使师生关系成为主体间师生交往关系。  相似文献   

5.
传统教育中以教师为主体和以学生为主体的理论都注意了教育活动的认识特性,并分别从不同角度说明了各自所认定的教育主体及其特征,它们都展示了自身的存在价值。而双交往主体观则强调“平等的主体交往”,开始把对教育主体的认识引向实践范畴,注意教育的实践主体问题,从而运用于构建全面的、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6.
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既是一个数师观问题.又是一个学生观问题,两都是重要的教育思想问题。只有树立科学的教育主体现.才能“形成相互激励、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3],才能更好地推进素质数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7.
复式教学特指把两个年级以上学生编在一个班里,由一位教师在同一节课内用不同的教材,交叉地引导不同年级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与此对应,一个班内均为同一年级的教学班,我们称其为单式班。 弘扬学生的主体性是当代教育的主题。现代教学论强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及个性发展。近十多年来,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和研究,逐步转向学生主体,研究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怎样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那么,按照主体教育思想,复式教学中师生存在怎样的关系呢? 一、复式教学中的师生角色观 教师与学生是复式教学活动诸多因素中的动力…  相似文献   

8.
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主体为主体群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本文提出了主体群的概念并对其内涵作了界定,简要阐述了主体群的特点,在此基础上从主体群视角解读了学生和教师的关系问题,以及教育活动中教师的组织、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针对社会学中“和谐社会”的高频率出现,“和谐教育”在教育学中的倡导也成了必要。“和谐教育”的内涵很丰富,但其真谛在于实现每一个社会成员的个体能够全面发展。师生关系作为教育中重要因素是影响教育成败的关键,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构建和谐教育的关键。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要求在充分坚持教师和学生双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建立良好的主体间关系。在教育中实现观念、话语和方法的转变都是建立良好主体间关系的一系列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1.
近代的教育理论不断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具有不可低估的历史意义.但是随着学生主体性的不断发展,学生出现了以为我为中心,漠视其他社会群体的问题.使得教育理论面临着困境.为了让学生不但重视“为我”,更要重视“为他”,需要构建一种新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2.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质量的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作为培养创新人才重要基地的高等学校要想把创新教育落到实处,必须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的、和谐的、愉快的教学氛围,确保实现培养目标,推进创新教育。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特别强调学生通过课堂教学获得的知识具有生成性的特点,并把它作为现代课堂教学的本质特征之一。文章以此为切入点,探讨了学生主体行为的重要性,以及主体行为与和谐师生关系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4.
略论现代教育中的师生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生关系问题在教育界历来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现代教育中师生关系的基本取向应是促进学生主体积极性的发挥,现代教育中新型的师生关系应包括人格平等,道德互促,交往互动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从教育学、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分析了师和矛盾冲突的产生,指出了建立新师生关系的紧迫性。只有信任学生,尊重学生人格,满足学生合理的心理需求,关注“问题学生”,才能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6.
17.
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即是一个教师观问题,又是一个学生观问题,两都是重要的教育思想问题。只有树立科学的教育主体观,才能“形成相互激励、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才能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8.
19.
主体的追寻--师生关系的历史嬗变与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师生关系的历史嬗变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1)主体的缺失;(2)主体的发现;(3)交互主体性的建构。“交互主体性”是主体性教育视野中一种理想的师生关系。这种理想的师生关系给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它昭示了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和学习观等一系列教学理念的革新。  相似文献   

20.
主体间性视野下的师生关系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教育界关于师生关系的认识局限于主体性框架中,无法走出"主客体二元对立"的误区.作为现代西方哲学中的重要概念,主体间性教育提出教师与学生都是教育活动的主体,两者构成了"主体一主体"或"主体-中介-主体"模式,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往活动,对传统师生关系进行了修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