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逸周书》的异名《周志》、《周书》、《汲冢周书》在献中被录、引用的时间不同,说明《周志》是《逸周书》的底本,编成于春秋早期;《周书》编成于战国早期;《汲冢周书》编成于东晋时期。今天《逸周书》保留了《汲冢周书》的面貌。  相似文献   

2.
《逸周书》本名《周书》,称今名始于东汉,而非晋代。《逸周书》本为先秦古籍,并非出自汲冢。本书各篇篇名之末原来没有“解”字,我们引用时,应该去掉“解”字。本书卷《大匡》当是《文匡》之误。  相似文献   

3.
以唐朝人赵蕤所著《长短经》引用的《逸周书·官人》的文句,删补改乙今本《逸周书》的数十处衍夺讹倒及脱简错简。  相似文献   

4.
《逸周书?王会解》记载了繁富的四方奇异之物,这些记载是在历史真实基础上的虚构加工。在叙事上,与《山海经》大体相似的叙事模式,又通过空间铺排描写展现出阔大的艺术效果,实现了颂美周王朝赫赫声威的目的。在表现主题、篇章结构等方面,与汉大赋有异曲同工之妙,对后代的职贡图亦有影响。  相似文献   

5.
慈利楚简整理者将简文内容分为两类:一是传世文献典籍可资对勘的,如《国语.吴语》和《逸周书.大武》;一是《管子》、《宁越子》等书的佚文或古佚书。有的学者不同意整理者的意见,认为这批楚简极有可能为铎椒所作的《铎氏微》。其实从简文及《铎氏微》文体的比较来看,整理者的观点更切合简文实际。慈利楚简对于理解《国语》的编纂来说提供重要的材料,但是《国语》和《逸周书》并非像整理者所言可能是同一部书。  相似文献   

6.
逸周书     
说起《逸周书》这本古籍,倒是颇有几分神秘色彩。为什么这样说呢?它为什么被称为《逸周书》呢?这一个“逸”字正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7.
《逸周书》中的《武寤》篇是歌颂武王伐纣事迹的《大武》乐辞的第二乐章“再成而灭商”,即《宿夜》。《武寤》是诗歌,描写的是武王伐纣前夕的情景,与《书传》记载的《宿夜》的内容相同,而且《武寤》全诗18句72字,比现在已经确定的《大武》各乐章的字句都多,与《宿夜》在《大武》中的重要地位相当。  相似文献   

8.
《逸周书》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籍,随着近年来研究方法和视野的累进,其中蕴含的学术思想及意义越来越多地得到学者的重视。《大匡》是《逸周书》中重要的一篇,其内容主要记载了周文王对大荒的匡助救赈措施。首先从其篇名、字词及语义内容方面考释了此篇的成文年代,认为《大匡》当成篇于战国后至秦汉时期。其次探讨了本篇所蕴含的思想,可以发现《大匡》篇已透视出早期中国文明的集权色彩。  相似文献   

9.
《王会》是《逸周书》里很重要的一篇文献,其中提到了稷慎、秽、良夷、扬州、解、发、俞、青丘、高夷、独鹿、孤竹、不令支、不屠何、东胡、山戎共计十五个东北古国。本文对《逸周书·王会篇》中提到的这十五个东北古国进行了逐一梳理,力求勾勒出西周时期东北古国概括。  相似文献   

10.
《逸周书·时训解》运用象征、类比手法,由自然物象延伸到社会生活事象,出现的物象既凝结了先民的精神积淀,同时又按照作者的期待视野加以变形改造,形成了严整而有序象征意象群,使《时训解》成为物候历发展过程中比较有特色的篇章。  相似文献   

11.
运用汉字排序字符对《山海经》篇章、段落进行统一的排序编号。《山海经》一书是由帝禹时代《五藏山经》、夏代《海外四经》、商代《大荒四经》和西周时期《海内四经》、东周时期《海内经》合辑而成。在数千年漫长的流传过程中,《山海经》一书内容的许多文字、段落都出现了错讹,其中尤以《海内四经》文字、段落的错讹为甚。为了方便读者阅读《山海经》,长期研究《山海经》并出版有多部《山海经》专著的学者,特意撰写了《海内南经校正版》、《海内西经校正版》、《海内东经校正版》。  相似文献   

12.
《孙子兵法》的话语是用于先秦兵家的学术环境。这就决定了它基本的话语模式和语用习惯。其概念的展示采用集中定义的方式,形成了所谓“概念群”.使我们可以从语义场的分析中得到准确认知。意象的运用也相对集中,形成了特有的意象系统和修辞场,生动地传达了其博大精深的思想理念。《孙子兵法》的理论创新也深刻反映在文本形式上。孙子开创了科学论文的标准范式,13篇具有前后一致的整体规划。全篇按道法术分呈的不同层面和两元对举的形式进行安排,形成了奇正相生的对称式格局,而每篇中又箴言警句层出不穷,成为一种独有的结构占位。这些文本特点也都反映在话语习惯、意象系统和修辞特点上,从而使其思想理论得到高度有序化的表述,成为东方兵学当之无愧的元典。  相似文献   

13.
张仲谋教授的新著《宋词欣赏教程》,是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江苏省高等学校精品教材系列”中的一种。该书共8章,既构成一个严谨的教学体系,又多有创新出彩之处;对于词的艺术个性有深刻的把握和精当的阐发;又善于引导学生,循循善诱。该书既是教材,亦具有学术专著的品格。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比较《四库全书总目》、《旧唐书.经籍志》与《新唐书.艺文志》中记载的小说类唐代书籍的异同,进而分析《四库全书总目》中小说类唐代书籍的可信度,发现这些书籍总体可信度都比较高,并非杜撰、虚构,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5.
"报本反始"观念至少在殷商时期已经生发于人们心中,至《礼记》则正式拈出了"报本反始"这个词,分别见于《礼记·乐记》《礼记·祭义》《礼记·礼器》和《礼记·郊特牲》中。其中,《祭义》《礼器》《郊特牲》重点阐释了"礼"的"报本反始"内涵,《乐记》在礼之外,则突出阐释了"乐"的"报本反始"精神。它从人体、他人和集体、天地自然三个维度,深入阐释礼乐的"报本反始"意义,给后世以深刻的启发。  相似文献   

16.
晚清史家继承了前代史书编撰的成就,并结合晚清的时代思潮,做出了新的探索,表现在:对传统史书编撰的继承和改造,对通史体例的追求和实践以及对西方传入的章节体的吸收和改造.这三种史书编撰的价值趋向主宰了晚清史坛,开拓了晚清史书编撰丰富多彩的格局.  相似文献   

17.
明代小说《平妖传》署名张无咎所作的两篇序文,虽有差异,但并非伪作,它们提供了《平妖传》版本的相关真实信息:《平妖传》二十回本和四十回本均非原本,四十回本为冯梦龙增补本,原本应该是回数在二十回和四十回之间的本子。这些信息为我们了解《平妖传》提供了不少有用的史料资源。  相似文献   

18.
《云笈七籖》号称“小道藏”,是北宋张君房编纂的一部最大的道教类书,囊括了《大宋天宫宝藏》的菁华。《云笈七籖》中收录了很多有关天文学思想的文献,有不少还蕴含着现代科学的价值。《云笈七籖》述及天文学思想的文献主要集中在卷二十一、卷二十二的《天地部》,卷二十三、巷二十四、卷二十五的《日月星辰部》。《云笈七籖》中的天文学思想包括天地结构理论和三十六天说及二十八星宿与北斗星的理论。  相似文献   

19.
写本为残卷。根据存有叶码的残叶来判断,它似为一多达四卷的佛经。在中国的这一叶属第三卷。根据写本的语言特点,该书成书或译成回鹘文在10—11世纪。但根据其字体和正字法特点,此写本则属于较后的13—14世纪。在某些叶的背面左方,用回鹘小字写有abitaki几卷几叶的字样。Abitaki应为汉文"阿弥陀经"的回鹘文拼音。经过与汉文《阿弥陀经》对照后,证明此书与《阿弥陀经》无关。而敦煌藏有回鹘文残片,左方除用回鹘文写有小字abitaki外,旁边尚用红墨写有五个汉字"大白莲社经",所以此书应为《大白莲社经》的回鹘文译本。  相似文献   

20.
本文联系唐写本《世说新书》残卷的部分篇章内容,运用相关工具书,结合先前学者的校勘及文献材料,对杨勇先生《世说新语校笺》一书中某些条例校录疏漏、值得商榷的地方进行申补及再校,略陈己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