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监十五年(516) 夏四月,以安右将军豫章王综兼护军。 五月,以司空、扬州刺史监川玉宏为中书监,骠骑大将军、刺史如故。十一月,以兼护军豫章王综为安前将军。 萧统十六岁。 殷芸侍读东宫。《梁书·殷芸传》:“(迁)昭明太子侍读,西中朗豫章王长史,领丹阳尹丞。”按,《梁书·豫章王综传》云:“(天监)十五年,迁西中郎将,又迁安前将军、丹阳尹。” 太子詹事徐勉举何思澄等入华林省编纂《遍略》。《梁书·何思澄传》:“天监十五年,敕太子詹事徐勉举学士入华林撰《遍略》,  相似文献   

2.
宋武帝刘裕为何小名寄奴,《宋书·符瑞志(上)》称:“宋武帝……始生之夜,有神光照室,其夕,甘露降于墓树,皇考以高祖生有奇异,名为奇奴。皇妣既殂,养于舅氏,改为寄奴焉。”这种说法虽含有一点合理成份。但荒诞不经,与历史本来面目相去甚远。《宋书·武帝纪》载:“高祖以晋哀帝兴宁元年岁次癸亥三月寅夜生。”《南史·武  相似文献   

3.
萧统,字德施,小字维摩,梁武帝萧衍的长子,为丁贵嫔所生。齐中兴元年(公元501年)九月诞生于襄阳。梁天监元年(公元502年)十一丹立为太子,梁中大通三年(公元531年)四月卒于南京。据《南史》(《梁书》略同)本传所载: 太子美姿容,善举止,读书数行并下,过目皆忆。每游宴祖道,赋诗至数十韵;或作剧韵,皆属思便成,无所点易。又说: 时俗稍奢,太子欲以己率物,服  相似文献   

4.
萧统编订的《文选》是我国最早的文章总集。萧统(501—531),字德施;南兰陵(今江苏常州西北人)。南朝梁武帝萧衍长子,幼时立为太子,未即位而卒,谥号昭明。他自幼遍读五经,爱好文学,后与刘勰等才学之士讨论篇籍,商榷古今,编成《文选》。所著已佚。明人辑有《昭明太子集》。《文选》,世称《昭明文选》,共选入先秦至  相似文献   

5.
答:初中《中国历史》第一册109页(人教社版)写道:“265年,魏国权臣司马炎夺取魏的政权,自称皇帝,建立晋朝,定都洛阳,历史上叫做西晋。”一般历史书也说西晋建立于公元265年。如果细查历表,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三国志·少帝纪》记载:魏元帝咸熙二年“十二月壬戌,天禄永终,历数在晋。诏群公卿士具仪设坛于南郡,使使者奉皇帝玺绶册,禅位于晋嗣王,如汉魏故事。”《晋书·武帝纪》记载:“泰始元年冬十二月丙寅,‘炎皮奉皇运……升坛受禅’”。《资治通鉴》泰始元年:“十二月壬戌,魏帝  相似文献   

6.
刘勰与萧统     
南朝梁代的刘勰和萧统,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著名人物。刘勰撰写了《文心雕龙》,萧统编选了《文选》,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比较亲密的。据《梁书·刘勰传》记载,刘勰曾兼任昭明太子萧统的东宫通事舍人,“昭明太子好文学,深爱之。”即萧统十分喜爱与刘勰交往。萧统为什么十分喜爱与刘勰交往呢?本文拟就此进行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7.
刘勰与《梁书·刘勰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书·刘勰传》出自曾任梁代史官的姚察之手,应是评述刘勰及其著作的重要依据。从姚察仕宦和著书的经历与李延寿及其《南史·刘勰传》相比较,阐明姚书刘传具有不可代替的文本意义和史料价值。以此为立论点,对《文心雕龙》的思想倾向、刘勰的门第及其是否参与编纂《昭明文选》等问题,作出了与时下论者有所不同的阐释  相似文献   

8.
《离骚》中“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句中“皇考”一词,现行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三册第二课的随文注释为“皇考,太祖”。笔者认为,将“皇考”释为“太祖”是不恰当的。第一,“皇考”本来就指“死去的父亲”。《礼记·曲礼下》中有“祭王父曰皇祖考,王母曰皇祖妣,父曰皇考”之说,并进一步指明“生曰父,死曰考”。由此可知,“皇考”即为“死去的父亲”。第二,据对屈原家世的考证,“伯庸”是屈原父亲的字,故本文中的“皇考”即“伯庸”,也就是“死去的父亲”。第三,从“太祖”这一称谓来看,它有两个含义:一为庙号,指一个朝代的开国皇帝…  相似文献   

9.
柳向春 《文教资料》2001,(3):137-141
清王鸣盛《十七史商榷》卷55“萧氏世系”条:“《南史·梁武帝纪》:‘梁与齐同承淮阴令整,整生皇高祖■,■生皇曾祖副子,副子生皇祖道赐,道赐生皇考顺之。于齐高帝为始族弟。’案:《齐高纪》亦从淮阴令整叙起,整生儁,儁生乐子。尚于副子排行。乐子生承之,承之生道成。窃疑道赐与顺之似是倒误。当为副子生顺之,顺之生道赐,道赐于齐高帝为始族弟。如此方合六朝人兄弟排行者多也。虽姚思廉《梁书》与《南史》同,然大可疑。”又云:“《南齐书》卷38《萧景先传》:‘景先为太祖高帝道成之从子’,而其祖名爱之,其父名敬宗。敬…  相似文献   

10.
信阳长台关出土竹书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先秦竹书的发现,载入史笈的主要有三次。汉武帝末,鲁恭王在孔子故宅,得古文《尚书》,见《汉书·艺文志序》;晋咸宁五年,汲(?)出土竹简古书十余万言,后来整理编次为十六部、七十五卷,见《春秋经传集解后序》、《晋书·束皙传、王接传、荀(曰助)传》,近人朱希祖著《汲(?)书考》(1960年中华书局出版),言之最详。齐永明三年,襄阳楚墓出土简书十余枚,见《南齐书·文惠太子传》、《南史·王僧虔传》。又《南史·江淹传》称:“永明三年……襄阳人开古(?),得玉镜及竹简古书,字不可识,王僧虔善识字体,亦不能谙,直云似是科斗书,淹以科斗字推之,则周宣王之简也,简殆如新。”  相似文献   

11.
西汉开国皇帝刘邦的籍贯问题,《史记·高祖本纪第八》(以下称《高祖本纪》)和《汉书·高帝纪·上》(以下称《高帝纪》)载“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以下简称“沛丰邑人”),但至今诸家注说仍存在明显差异。或云今江苏沛县人,或云今江苏丰县人,或云丰生沛养,众说纷纭。目前比较流行的说法是刘邦为江苏沛县人。范文澜著《中国通史简编》(修订本第二编)中说:“沛(江苏沛县)人刘邦是个中农。”《辞海》(1980年版)亦对“汉高  相似文献   

12.
马志正、许韶立二同志的《汾河何时失去漕运之利》(载《山西师院学报》84年第1期)一文,简短千余字,概述了汾河漕运史及其衰落原因,读后受益良深。然而文章尚有几处值得商榷。第一,该文所引《晋乘(?)略》:三国时期(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应为汉献帝建安年间),“乌桓数入寇,曹操将击之,凿渠自滹沱入汾,名平虏渠”,本身就是一条以讹传讹的史料。其原始史料则见于《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建安十一年,“三郡乌丸(桓)承天下乱,破  相似文献   

13.
一、皇帝之妻后皇帝的正妻。《礼记·曲礼下》:“天子之妃曰后。”皇后皇帝的正妻。《史记·孝文本纪》:“三月,有司请立皇后。薄太后曰:‘诸侯皆同姓,立太子母为皇后。’”女君皇后。《三国志·魏·文德郭皇后传》  相似文献   

14.
1987年,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由宋衍申主编、苗泼、王景周副主编编写的、标明为“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教材”的《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全书一册,不到40万字。我粗略地选读了其中的《尚书·牧誓》、《诗经·七月》、《左传·晋楚城濮之战》、《史记·秦始皇本纪》、《史记·货殖列传》、《汉书·武帝纪》、《汉书·张骞传》、《汉书·食货志上》、《后汉书·党锢列传序》、《后汉书·华佗列传》、《三国志·诸葛亮传》、《三国志注·让县自明本志令》等十二篇文选,觉得有的注释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5.
“县官”一词,屡见于《史记》、《汉书》。如: “元鼎元年,遂坐卖宅县官故贵, 国除。”(《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乃募豪民田南夷,入粟县官。” (《史记·平准书》) “县官衣食振业,用度不足。” (《汉书·武帝纪》) “庸知其盗买县官器,怨而上变告子。”(《汉书·张陈王周传》) “令丞相用事,县官信之。”(《汉书·霍光金日磾传》)其例多至不胜枚举。通而观之,《史》、《汉》中出现的“县官”一词,不外有两种  相似文献   

16.
陶潜“不为五斗米拆腰”的故事大家甚为熟悉。这个故事的记载最早见于沈约《宋书·陶潜传》,其后梁昭明太子萧统作《陶渊明传》,唐初宫修《晋书·陶潜传》及李延寿《南史·陶潜传》中都载此事。宋人韩子苍怀疑这个故事的可靠性,学术界不同意这种怀疑,但对这个故事中言及的“五斗米”的理解却存有分歧。  相似文献   

17.
札记二则     
(一)“如律令”掇琐 汉朝诏书制策末尾多赘“如律令”三字。《史记·三王世家》:“六年四月戊寅朔,癸卯,御史大夫汤下丞相,丞相下中二千石,二千石下郡太守、诸侯相,丞书从事下当用者。如律令。”《后汉书·光武帝纪》:建武二年五月:“癸未,诏曰:‘民有嫁妻卖子欲归父母者,恣听之。敢拘执,论如律。’”又,“建武六年正月辛酉,诏曰:‘往岁水旱蝗虫为灾,谷价腾跃,人用困乏。朕惟百姓无以自赡,恻然愍之。其命郡国有谷者给禀,高年鳏寡孤独及  相似文献   

18.
一、序言曹丕的出生年代,见《三国志》和《水经注》。《三国志》卷二《魏书·文帝纪》第二云: 文皇帝讳丕,字子桓,武帝太子也。中平四年冬,生于谯。《水经注》卷二十三,阴沟水注云: 沙水自南枝分,北迳谯城西而北注过……城东有曹太祖旧宅所在。负郭对廛,侧隍临水。魏书曰:“太祖作议郎,告疾归乡里,筑室城外。春夏习读书传,秋冬射猎以自娱乐。”文帝以汉中平四年生于此。上有青云如车盖,终日乃解,即是处也。  相似文献   

19.
《南史·谢弘微传》有一则文字云 :“元嘉十年卒 ,年四十二。文帝叹惜甚至 ,谓谢景仁曰 :‘谢弘微、王昙首年四十 ,名位未尽其才 ,此朕之责也。’”短短4 1字 ,读来却令笔者产生两点疑问。其一 ,王昙首与谢弘微一样 ,都是宋文帝倚信的大臣。但据《南史·王昙首传》云 :“元嘉七年卒 ,时年三十七。”则昙首享年仅 37岁 ,与上引文“年四十”不相符。其二 ,谢景仁为弘微从叔 ,但《宋书·谢景仁传》、《南史·谢裕 (按景仁的本名 )传》并云 :“(义熙 )十二年卒。”据此 ,谢景仁卒于义熙十二年 ( 4 16) ,比谢弘微卒于元嘉十年 ( 4 33)还早 17…  相似文献   

20.
萧  恺   《宣猷堂宴饯谢嘏》    《梁书·萧子恪附萧恺传》:“太宗在东宫,早引接之。时中庶子谢嘏出守建安,于宣猷堂宴饯,并召时才赋诗,同用十五剧韵,恺诗先就,其辞又美。太宗与湘东王令曰:‘王筠本自旧手,后进有萧恺可称,信为才子。’”恺,子显子,少知名,起家秘书郎,迁太子中舍人,王府主簿,太子洗马,父忧去职。服阕,复除太子洗马,又迁中舍人、太子家令,太清二年,迁御史中丞,侯景之乱,卒。萧  暎   《巡城口号诗》    《艺文类聚》卷二十八有梁简文帝《仰和卫尉新渝侯巡城口号诗》、庾肩吾《和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