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环境育人,校园物质文化景观对学生有性情涵养、道德潜化和审美感染等作用。为有效发挥校园物质文化景观的育人功能,本文通过对一所大学和三所不同层次中学的校园物质文化景观特征的研究,用实例分析的方法,总结出校园景观建设的两大经验:一、山水景观、园林特色、深邃意境、人文积淀。二、宽敞空间、自然景象、特色分区、积极寓意。从而得出结论:校园物质文化景观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力求达到"在应用基础上的人文和谐"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2.
试论城市文化景观的演化与构建——以大连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景观是地表文化现象的复合体,是人文地理研究的重要内容。不同地域文化形成不同的文化景观,每种文化景观都表现出特定地域文化在空间上的差异和时间上的延续。文化景观中文化史层的研究对当前我国城市景观保护和构建具有的重要意义。以大连市为例,探讨其文化景观演化的轨迹并提出了保护和构建大连市城市文化景观的思路和对策:突出"西洋建筑"城市文化景观特色,加强保护的同时充分发挥其旅游功能;合理修缮旧建筑、理性规划新建筑,构建和谐的物质文化景观;保护无形文化遗产、重视大连市文脉传承,构造协调的非物质文化景观。  相似文献   

3.
校园物质情境是隐性课程的一部分,它影响学生心理品质的形成。从物质形态的隐性心理教育课程的视角探讨校园自然环境、建筑设计、景观设计、色彩与布局等物质情境所蕴含的心理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4.
景观是文化的一面镜子,文化景观是文化地理学着力研究的五大主题(乔丹和罗文垂),详释了文化景观的定义及组成。阐述了宁夏文化景观的组成及特点,分析了地理环境对宁夏南北物质文化景观和非物质文化景观的影响,伊斯兰文化和移民文化对宁夏文化景观的渗透和侵入。  相似文献   

5.
新农村建设下村镇聚落的传统风貌被破坏,地域文化特征消失殆尽,通过研究物质文化景观和非物质文化景观传承、保护的方式,为解决新农村建设的文化景观传承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谈校园隐性文化的德育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教育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其中显性课程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和计划性,是德育的主渠道。但校园隐性文化的德育功能也不容忽视。校园隐性文化包括校园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其中精神文化是校园隐性文化的核心,它包括认知成分、情感成分、价值成分和理想成分。在德育过程中,如果能把校园隐性文化的思想性、艺术性和时代性结合起来,定能收到潜移默化的德育效果。  相似文献   

7.
隐性课程具有重要的育人功效,应当引起教育管理者的高度重视。隐性课程在育人功效发挥上具有非强制性、感知性、创造性、弥补性、持久性等特点,教育管理者应当从隐性课程的地位认识、校园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的构建,以及整合显性与隐性两种课程方面入手,促进隐性课程育人功效的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8.
校园文化景观是校园文化展现的窗口,直接反映大学文化,加强校园文化景观建设,对学校的发展至关重要。本文以安徽科技学院校园为例,对大学校园文化景观建设进行分析与设计,为大学校园文化景观的建设提供依据并提出一些必要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9.
一般地说,德育有—条途径:一是正规课程教育;二是非正式教育:三是隐性课程教育。这里的隐性课程指校园文化,它包括校同物质文化、校园制度文化和校园精神文化三个层次。相对于正规课程.隐性课程贴近学生生活,易使学生接受,学生在其中受到的道德影响也要大得多。  相似文献   

10.
从景观学、美学的角度透视校园物质环境 ,“环境育人”是以校园物质景观为基础 ,通过隐性课程 ,由审美教育达成的。  相似文献   

11.
隐性课程也称“潜在课程”或“隐蔽课程”,指课程计划中有确规定的、无形的、在学校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的课程。它具有一种潜在的影响力。开发中等职校隐性课程,不仅要有明确的目标,确立开发设计隐性课程的新理念和行动策略,而且要注意从学校物质环境和精神系统建设、优化学校管理导向机制、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等方面着手进行。  相似文献   

12.
隐性课程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序列,具有多重育人功能。校园文化是隐性课程的重要载体和资源。基于校园文化建设的视角,强化隐性课程育人功能的策略包括:整体推进,开发蕴含在校园文化不同要素中的隐性课程;全员参与,开发蕴含在校园文化不同主体中的隐性课程;凝练特色,开发蕴含在校园特色文化中的隐性课程;倡导多元,开发蕴含在校园多元文化中的隐性课程。  相似文献   

13.
信息技术隐性课程资源是指以潜在的方式对教育教学活动施加影响的资源,大学生信息技术隐性课程包括信息化学校环境中的隐性课程资源与动态生成的隐性课程资源.它对于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可以通过完善信息技术课程体系、加强物质载体的建设、采用信息化教学方式,开展校园信息文化活动等多种渠道对大学生信息技术隐性课程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14.
文化景观是某一地域环境下各种文化要素的集中体现,包括物质和非物质两个层面。前者涉及土地、生存区域和建筑等;后者包括思想、语言、风俗、艺术、文学、信仰等。从当代都市小说中女性形象休闲文化景观、男性形象休闲文化景观和另类女性形象休闲文化景观等方面,对具有不同性别特征的休闲文化景观进行分析,解读蕴含其中的生存理想。  相似文献   

15.
隐性课程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序列,具有多重育人功能。校园文化是隐性课程的重要载体和资源。基于校园文化建设的视角,强化隐性课程育人功能的策略包括:整体推进,开发蕴含在校园文化不同要素中的隐性课程;全员参与,开发蕴含在校园文化不同主体中的隐性课程;凝练特色,开发蕴含在校园特色文化中的隐性课程;倡导多元,开发蕴含在校园多元文化中的隐性课程。  相似文献   

16.
高校文化景观主要受到自然、人文、社会三大要素的影响.自然是高校文化景观的基础要素,人文是高校文化景观的内涵要素,社会是高校文化景观的制约要素.三种要素在高校文化景观建构中,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正确合理地认识高校文化景观的影响要素,对于高校构建文化景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论高校隐性课程的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隐性课程由物质文化环境、精神文化环境和制度文化环境构成;具有熏陶感染、激励导向、益智健体和审美体验等功能;高校应从优化校园物质文化环境、精神文化环境和制度文化环境等三个方面来加强隐性课程建设。  相似文献   

18.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由于其特殊的教育性质与特点,对隐性课程的需求远远高于其他专业。隐性课程开发中物质文化建设非常重要,整体规划、合理布局、美化优化校园物质文化环境,并创建富有深刻内涵的人文景观,能够使学校充满丰富的文化底蕴,发挥积极的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19.
徐超妮 《文教资料》2009,(24):167-169
高校隐性课程建设的情况,对于促进大学生健康、和谐、科学地发展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从"隐性课程"的渊源出发,揭示了高校隐性课程对提升素质教育质量的重要性,并提出了通过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这三个方面,不断深化高校隐性课程建设.  相似文献   

20.
从物质、文化、精神和制度四个方面简述了体育隐性课程的属性,探讨了高校体育隐性课程建设的意义,分析了体育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的关系,进而提出了高校体育隐性课程建设的建议:加强高校各级领导对体育隐性课程建设的重视与支持,提高高校教师对体育隐性课程的整体认知水平,营造校园体育文化氛围,旨在发挥体育课程的整体功效,以适应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