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体育课堂教学是充满艺术性的一种教育活动,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师生面对面站在一起,教师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每一句话都非常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其教学的艺术性直接影响着课堂的教学效果。那么,体育教师应该具备哪些教学艺术呢?  相似文献   

2.
体育课教学是充满艺术性的一种教育活动,体育教师是体育课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传授知识者,其教学艺术素养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在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活动中,对于教师口语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然而,现实中依然存在着学生厌学,课堂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出现逃课、逃学等现象。究其原因,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一些教师的口语表达不尽如人意,要么词不达意,茶壶里煮饺子——"道"不出;要么枯燥干涩,闻之无味;要么晦涩高深,使听课的学生"身在曹营心在汉"。为了实现教育目标,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要提高教师口语的表达水平。探讨教师口语中运用比喻、引用、对比、双关、反问、设问、夸张等修辞艺术及效果,可以使教师口语更加生动形象、风趣幽默、富有感染力。优秀的教师口语在于对修辞艺术的灵活掌握和运用,这应是每位中小学教师的永恒追求。  相似文献   

4.
举例是教育学教学中联系实际说明问题的一种常见的方法。举例只有讲究艺术性,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所谓举例的艺术性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能创造性地组织教学,善于将教育理论知识和实际例子很好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愉悦中学到知识,受到教育。它是教师学识和智慧的结晶,是教师教学的灵活性和创造性的反映。如果举例注意艺术性,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学生理解教材的难度,启迪学生的思维。恰到好处的典型事例,具有使学生如梦初醒、恍然大悟、深受教育的功能。反之,如果教师的举例缺乏艺术性,所选的例子低级庸俗,没有典…  相似文献   

5.
浅谈教师口语的表达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克服教师口语表达中存在的问题,把新课程改革的意图落到实处,达到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教师要在口语表达的艺术上下工夫,力争做到口语表达的“甜”、“准”、“美”、“巧”。  相似文献   

6.
王琼武 《林区教学》2012,(10):24-26
中小学班主任及科任教师在对中小学生进行日常教育和管理时,要恰当使用批评教育口语。批评教育口语的运用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中小学班主任及科任教师在使用批评教育口语时要把握好批评教育学生的原则,讲究批评教育口语的艺术,注重批评教育口语在教育教学评价中的艺术性。  相似文献   

7.
“开言知肺腑,出口见精神”,语言是内心的表白,是精神的体现。教师的口头语言表达是教育教学的基础,是“传道授业”的重要载体。新的教育形式越来越强调学生主体意识的发挥。要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必须激发学生的情感潜势,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注重教师语言的艺术技巧是调动学生主体意识的重要因素,幽默、暗示、巧妙应变是达到教师口语艺术性的重要技巧。  相似文献   

8.
"开言知肺腑,出口见精神",语言是内心的表白,是精神的体现.教师的口头语言表达是教育教学的基础,是"传道授业"的重要载体.新的教育形式越来越强调学生主体意识的发挥.要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必须激发学生的情感潜势,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注重教师语言的艺术技巧是调动学生主体意识的重要因素,幽默、暗示、巧妙应变是达到教师口语艺术性的重要技巧.  相似文献   

9.
教师口语的表达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之传道授业解惑,必须借助口语,当然教师在从事教育和教学活动时,可以利用多种信息传输方式,如:书面语、态势语、教具以及电化、音像等其他辅助语言,但最基本、最有效的是口语。教师的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绝大部分是通过教学口语达到和完成的,教师的育人工作贯穿整个教师工作始终,而教师口语则在教育活动过程中一直伴随着教师。  相似文献   

10.
幼儿体育教师的教育对象主要是两岁至六岁间的学龄前儿童,在教学用语上就要根据儿童的年龄、生理和心理等方面的特征,合理恰当地运用教师口语。幼儿体育教师口语是否得当、是否准确、是否明晰、是否生动、是否幽默等等,都将决定着教学活动的成败。所以,幼儿体育教师除了辅以必要的肢体语言、口哨语言之外,还要讲究口语的艺术性。  相似文献   

11.
幼儿教师的职业口语应当具有鲜明、生动的特点,将戏剧表演训练中的“真实感与信念”技术运用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口语的训练之中,有助于提高其职业口语的表现力。这种训练可以采取从原位坐姿的个别角色训练到移位站姿的完整作品训练等多个具体的步骤。在训练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考虑学生的特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及适宜的支持性条件与训练情境的创设等。  相似文献   

12.
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和“教师口语”课程两者不是舍弃与保留的关系,而应该是水涨船高、相辅相成的关系。如果我们对教师口语课的课时、教材、教法和教学重点进行调整,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和口语表达能力,从而达到“双赢”效果。  相似文献   

13.
针对高师教师口语课方言辨正教学内容杂、难点多、方言地方性特点突出的特征 ,从分析学生语音面貌、建立学生语音档案、听音辨音、课堂讨论、辅导训练等方面深入探讨了搞好高师教师口语课方言辨正教学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教师口语在加强科学训练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 ,通过优化训练结构、重视朗读朗诵、加强心理训练、创建口语实习场等教学策略的运用 ,使学生的口语训练既循序渐进又重点突出 ,既强化心理又迫近现实 ,逐渐形成良好的教师口语表达技能。  相似文献   

15.
谈教师语言     
教师语言是教师的行业用语。它既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和前提条件,也是教师有效地影响或改变学生心理、行为而必不可少的工具。从语言修养的角度来看,教师语言具有示范性与楷模性、适应性与针对性、准确性与鲜明性、逻辑性与哲理性及量力性与启发性等特征;从语言表达方式的角度来看,教师语言是口语和书面语言的结合运用、独白语言和会话语言的结合运用、口头语言与态势语言的结合运用;从教师语言心理的角度来看,教师语言则具有自信意识、吸引意识、反馈意识等特征。  相似文献   

16.
再生口语是口语的重要形式,对大学生来说,熟练、准确地运用再生口语是非常重要的。大学生再生口语运用中存在着许多问题,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重视再生口语,提高教师水平,加强对口语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课堂教学艺术素质是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 .它包括教师的课堂仪表、情态、口语和行为姿态 .它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中介和手段 .因而 ,教师课堂艺术素质的好坏会对教学效果产生极大的影响 .影响课堂教学艺术水平的因素 ,不仅在课堂教学艺术本身 ,还有更多的深层次因素 .这些因素包括教师的师德水平、知识水平、表演能力、应变能力以及普通话水平等 .要提高课堂艺术素质 ,必须从这两个方面或曰两个层次努力 .不仅要学习教学理论 ,更要注重教学实践 .  相似文献   

18.
教育交往中的言语困境探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现实语言是教育交往的媒介。语言只有转化为直接性的言语才能实现真正的教育交往。教育交往中的言语是言语主体在相互言说中表现“存在的事件”与“意义的生成”,是主体生命的自我表述。然而,教育交往中的言语已因缺失和异化而产生困境。具体表现为:言语主体,重教师话语霸权轻双向对话;言语目的,重工具性价值轻目的性价值;言语内容,重本源轻流传;言语过程,重感知轻体验;言语理解,重符应轻生成。教育交往中言语困境产生的缘由包括:教育疏离生活世界,教育价值取向的效率主义与教师权威的泛化等。走出教育交往中的言语困境必须:消解中心,加强对话;重构言语环境,激活主体意识;丰富言语内容,注重体验生成;回归生活世界,指向人生意义。  相似文献   

19.
张爽  危鸣辉 《海外英语》2011,(11):145-147
Politeness symbolizes human civilization,and is one of conduct codes of human beings.As a social activity,language use is subject to this code as well.Pragmatic vagueness is a common phenomenon in spoken discourse.Furthermore,it is an important strategy widely used in teachers’ spoken language.Based on the politeness principle,this thesis explores the pragmatic vagueness by analyzing teachers’ spoken discourse.Employing pragmatic vagueness in teacher’s spoken language can smoo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and help teachers gain foremost effect on the education to their students.  相似文献   

20.
On most community college campuses where quality and improvement are taken seriously, there are at least three coexisting languages. The language of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is spoken by administrators and by faculty members who teach management or business courses; the language of assessment is spoken by both faculty members and administrators; and the language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is spoken primarily by faculty members and academic administrators. Each language reflects a philosophical commitment to improvement. Each overlaps in terminology with the other two. Each suffices well in its own domain. Yet each is, by itself, insufficient as a campuswide lingua franca of continuous improvement. These languages may continue to coexist. If a college is really to accomplish a paradigm shift throughout the institution, however, it must generate its own language—a language spoken by all, a language that describes and discusses a campuswide system of quality, improvement, and chang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