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强 《老年教育》2010,(3):26-27
从2004年开始,中央一号文件已连续七年锁定“三农”问题,充分表明党和国家对于农业问题的重视以及相关政策的稳定性。今年的一号文件,在继承以往政策的同时,首次将“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写进标题,令人眼前一亮。  相似文献   

2.
2月5日,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聚焦农业供给侧改革.从“一号文”可以看出,农业供给侧改革体现的是农产品供给从“量”到“质”的转变,政策目标为在确保粮食安全、农民增收的基础之上推进农业现代化与规模化.下面,我们将重点从政策目标及产业路径入手,系统性梳理主题受益主线及相关标的.  相似文献   

3.
"入中"与宋代西北市场关系简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代,西北庞大驻军形成的相应消费需求对地方财政造成了巨大压力。然而,西北农业生产的普遍落后却无法满足驻军的需要。为此,宋政府采取了“入中”政策。宋代的“入中”政策在将大量异地物品输入西北进行集中消费的同时,形成了较为繁荣的贩运性商业。在贩运性商业的影响之下,西北市场脱离当地农业经济发展状况而相对独立的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4.
政策注意力分布作为注意力配置的外在体现,诠释了政府决策权力运行的微观轨迹。基于2017-2021年的政策文本,借助Nvivo软件分析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乡村旅游产业政策注意力分布状况,研究发现:乡村旅游产业政策数量呈波动上升趋势;政策体例主要以“通知”“意见”为主,发文部门逐渐多元,但部门之间协同效率不高;乡村旅游产业政策的注意力分布总体趋向均衡,政策内容逐步细致化、全面化;政策主题始终围绕“农业”“乡村”“旅游”“农村”展开阐述,并且已经形成了“宏观引导、微观支持、保障兜底”的政策格局。  相似文献   

5.
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的农业调整政策与美国农业萧条空前严重、自由放任主义主导下反农业危机政策的失败,以及农业利益集团与农民斗争的大力推动都有密切关系。罗斯福“新政”时期的农业调整政策是以1933年的《农业调整法》及其相关修订立法为基础展开的。依据这些法律及其所确定的农业调整手段的不同,罗斯福“新政”时期的农业调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在第一阶段,生产控制成为农业调整的主要应急手段。在第二、第三阶段,土壤保护从农业调整的临时措施转变成常规手段。罗斯福“新政”时期的农业调整政策有效地缓解了美国的农业危机,开创了生态补贴的先例,对推动进步主义时期的资源保护运动走向战后环保运动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同志高度重视“三农”问题,立足于我国的基本国情,明确指出,“农业是根本,不能忘掉”,要求农业“走一条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合乎中国情况的道路”,强调要“从生产关系上解决”问题,“调动农民积极性”,提出“一靠政策,二靠科学”和“两个飞跃”的农业发展思想。这些思想全面推动了农村的小康建设,为解决当前的“三农”问题提供了重要思路和方法论启示。  相似文献   

7.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比以往更值得关注,因为它将是中共中央政治局部署的今年年度重点工作“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一个序曲. 破解农业难题之道 农业供给侧改革自提出以来,政策高度不断上升,由中央农业工作会议中透露的信息中,我们知道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是今年农业工作的主线,更会成为今年经济工作的重点,受到全市场关注.随着我国农业当前结构性矛盾不断显露以及供给和需求侧背景的改变,未来的农业政策导向也将由“保量”转变为“增质”,着力解决其中的结构性问题.  相似文献   

8.
经济新常态下的中国农业政策转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世纪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农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粮食产量“十一连增”、农民增收“十一连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加速,城乡公共服务全面发展.但随着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农业面临着“丰年缺粮”呈刚性态势,国内外价格倒挂局面难以扭转,波动性风险和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财政支农政策过于分散,政策着力点与农民收入结构不协调等诸多新的挑战.为此,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农产品价格政策、财政支农政策、农业科技政策、农村金融政策等主要农业政策亟待转型升级.在“农业新常态”尚未全面到来之时,中国农业应加快“转方式、调结构”的步伐,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  相似文献   

9.
农民科技教育之我见周敬安在我国,农业问题始终是关系国计民生的一个大问题。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必须把加强农业放在首位,全面振兴农村经济”。实践证明,在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方面,我们过去提出的“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的...  相似文献   

10.
论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人在海南岛农业政策的确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9年至1945年,日本侵占海南期间,为了充分发挥海南岛的南进基地的作用,把农业的开发作为其对“海南岛开发”中一个重要的方面。随着日本对海南岛认识的深入和日军战略目标的转移,日军把粮食,蔬菜等基本生活物资的生产确立为农业政策的核心。  相似文献   

11.
在西周(公元前11世纪一公元前770年),国家的经济政策比较开放。一方面,充分发挥“周人重农”的历史优势,突出发展农业;另一方面,又从“殷人善贾”的历史现象中受到启迪,允许商朝遗民和都邑中的“国人”乃至贵族到规定的市集中做生意。既重农,又不抑商,是西周经济走向  相似文献   

12.
浙江农村成人教育经验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浙江省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生态绿色农业、应对入世、解决“三农”问题的过程中,浙江省委、省政府强烈地意识到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的重要意义。为此,制定了相应政策要求各级政府统筹农村职业教育资源,开展了“百万农民培训工程”,将丰富的农村人力资源转化为人才资源。  相似文献   

13.
2005年,各级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和全国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系统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进一步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和统筹协调的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精神,  相似文献   

14.
关于我国农业高职高专教育发展对策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国家对“三农”的高度重视与政策支持,我国农业高职高专教育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但在其规模快速扩大同时,也存在和遇到了诸多问题,要求农业高职高专院校自身不断加强改革创新,也急需国家政策的关注和扶持。  相似文献   

15.
论农村教育与农业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现代化关系到四个现代化的成败。农业依然存在着毁林开荒、滥垦山地和农业技术人员匮乏的问题,存在着“政策威力”代表“科技威力”的问题,而要解决目前农业存在的这些问题,很重要的这一点就是提高农民的素质。提高农民素质的惟一途径就是发展和改革农村教育,因而,农村教育在农业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就如何利用有限的农业资源,减轻农业自然灾害,提高农业产量,使农业“可持续发展”,论述了科学技术在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的地位和作用,探讨了如何从体制、政策上创造条件,搞好农业技术推广和农业职业技术教育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7.
1949-2003年,我国工业化初始阶段的工农业发展关系呈现“以农养工”的整体性特征。由于政策的差异,工农业发展关系呈现三个阶段的演进过程:工业优先发展阶段,国家实施制度强制下的“以农养工”政策,保证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部门,农业和农村发展严重滞后;工农业互利发展阶段,国家实施“以农养工”的政策导向,保证农民收入提高和农业劳动力转移;工农业市场化阶段,国家实施市场机制作用下的“以农养工”政策,主要解决社会资源的市场化配置问题。  相似文献   

18.
政府行为对地区农业发展影响极大,其作用至关重要。明代,由于中央政权对自身在各地农业发展中应发挥的作用、承担的责任认识不足,为了朝廷利益在山东地区实行片面“保运”、忽视农田水利的政策和举措,加之山东各级地方政府总体而言同样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结果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山东地区农田水利建设的滞后,进而严重限制了农业的深入发展。而片面“保运”政策实施过程中的失当,更给相关地区的农业生产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  相似文献   

19.
商鞅的重农思想是对传统重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根据当时具体的历史条件,围绕他的政治总目标“富”、“治”、“强”、“王”而提出的。他把农业看成是立国的根本,是实现“富”、“治”、“强”、“王”的根本途径,并提出了一系列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和主张。其重农思想和政策对当时乃至后世社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时事背景2005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又是关于农业、农村和农民的。这是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第七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与往年相比,今年的一号文件有五大政策看点:一、抓住增收之本。2004年给农民的实惠全部都保留,并将得到加强。在强调政府对农民采取增收减负政策的同时,还要找到农民致富的根本之策。加强农业生产能力,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农民才能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