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指称问题是分析哲学的核心问题之一,而以往的探讨大多不加区分地使用指称和指称对象,这大大影响了我们对弗雷格思想的理解。事实上,指称是意向指向关系,而指称对象是客观事实或事态,含义确定的不是指称对象,而是指称。因此,能被指称的指向关系都具有能被理解的含义。所不同的是,具有真实事实或事态的就具有了真实的含义,否则,只具有意向含义。  相似文献   

2.
所谓的晦暗语境是指那些使得经典逻辑中与外延相关的同一替换定律失效的语言现象。由于这一语言现象的出现被归因于经典逻辑的外延性原则,因此由蒙太古、卡尔纳普等学者所创立的内涵逻辑才被应用到对晦暗语境的解释中来,以刻画表达式的内涵。而文章将在蒙太古内涵逻辑及其新近发展的基础上说明该理论在解释晦暗语境问题上的局限性并尝试利用性质基始论对现有的理论做一个改进和修正,即不再将个体看成处理内涵问题时不可再分的基始对象,而是要进一步分析个体的性质以说明晦暗语境的出现机理以及解释方式。  相似文献   

3.
尽管处理内涵语境的逻辑系统已有多种,但有能力对各种内涵语境进行综合分析的却为数不多。最接近于达到这一目标的是蒙塔古与扎塔的内涵逻辑。蒙塔古的系统包含了对命题态度,时态和非存在的语义处理。扎塔的内涵逻辑则用来分析各种内涵语境。两者的主要差异是对内涵的不同定义。在蒙塔古的系统中,模态和时态语境是内在于内涵语境中的,在扎塔的系统中,这种语境不是内涵系统所固有的。  相似文献   

4.
刘鑫 《文教资料》2011,(13):26-28
在日常交际中,人们倾向于采用隐晦的方式来传情达意。只有将会话含义的隐性成分与非语言语境结合起来才能领会交谈双方的真实目的。因此本文从语境的发展阶段、非语言语境、会话含义的隐性成分入手,分析了会话含义的隐性成分与非语言语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弗雷格借助间接意谓试图说明间接语境同一替换失效问题。但罗素并不赞同弗雷格的处理方法,而是提出摹状词理论,以解答这个长期困扰人们的难题。研究表明,无论是弗雷格抑或罗素的方案都没有抓住问题的关键,最终皆失败了。实际上,问题的关键在于命题态度词,出路是区分认知程度。  相似文献   

6.
弗雷格借助间接意谓试图说明间接语境同一替换失效问题。但罗素并不赞同弗雷格的处理方法,而是提出摹状词理论,以解答这个长期困扰人们的难题。研究表明,无论是弗雷格抑或罗素的方案都没有抓住问题的关键,最终皆失败了。实际上,问题的关键在于命题态度词,出路是区分认知程度。  相似文献   

7.
不同文化语境下概念内涵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两个不同化背景下的人对青香蕉的不同认识,探讨了形成不同认识即产生化冲突的原因。指出由于人们对概念或事物的内涵赋予了不同的意义,从而形成了交际上的障碍。针对如何进行跨化交际,提出了以化为大背景进行教学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意义的指称论认为,语言的意义在于它们所指称的客观对象,但指称论仍然面临着各种问题,比如空词项存在问题、弗雷格"认知价值"困惑问题以及保全真值的等值替换问题,等等。关于"同一性"的探讨和意义指称理论息息相关,而基于"同一性替换"原则的弗雷格"认知价值"困惑更是引发了分析哲学家持久而激烈的讨论。对此精致的指称论代表弗雷格区分了指称和涵义,然而弗雷格从未说清涵义是什么,通过在弗雷格的精致指称论基础上提出专名的"一般性涵义"与"语境涵义",摹状词的"一般性用法"与"语境用法",进一步补充和完善了弗雷格的意义理论。  相似文献   

9.
隐喻语言是一种非字面的、非逻辑的语言。从本质上讲,它是以一定的语符为载体,在特定语用语境中生成的语义映射。对隐喻指称的研究已实现了由静态语义指称向动态认识论的转变。隐喻指称的价值只有相对于相关语境才能得以实现,其发生、发展都是在特定的语境中。语境对隐喻指称意义的规约主要体现在对其合适意义变量的筛选以及为其内在意向关联构造和指称点的实现提供平台。  相似文献   

10.
弗雷格对意义的研究从具有神秘色彩的"思想"最终转到了对语言的逻辑分析上,创立了语言哲学的人工语言学派,从而开创了反对心理主义的研究进路。与之相反,塞尔认为意向性是连接语言和心灵的桥梁,语言的意向性派生于心灵的意向性,因此,对语言的研究必然要依赖于对心灵的研究,进而构建了意向性语言哲学理论。塞尔的这一研究进路必将使其理论陷入主观性的困境,解决的途径只能是结合语境,回归到弗雷格的语言哲学路径,形成语境—意向性分析进路。  相似文献   

11.
对唯物史观进行重构的语境可分为意识形态主导型和学理研究主导型.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脱离了意识形态限制的纯知识行为和脱离了既定知识影响的纯意识形态逻辑几乎是不存在的.学理研究与意识形态是相互渗透、相即相入的;重构结论的正确与否,虽然和基本语境之间有相关性,但并不必然具有因果关系.对唯物史观进行重构的语境合理性寓于它们有可能产生的科学后果、理论的逻辑自洽性和由诸理论沟通所产生的共识之中.  相似文献   

12.
农民工问题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是中国社会改革和发展中的问题;是与中国独特城市化、工业化相联系的问题;还是与“三农”问题紧密联系的问题。从长远的角度看,解决农民工问题必须坚持发展、深化改革、推进城市化、促进农民工市民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13.
随着TRIPS协议的签署,世界知识产权保护一体化的进程日渐加快,保护的力度也日渐增强,在商标法这个特定的领域也就不可避免的产生了国内法与TRIPS协议相协调的问题。本文从商标法变迁的经济学分析着手,通过对可保护的客体、商标专用权及其权利限制、驰名商标的保护、商标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及其损害赔偿等各方面的论述,全面阐述分析了TRIPS协议如何与我国商标法相协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论人格标识商品化权及其民法保护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人格标识是民事主体标表其个性特征的人身识别因素,对其进行商业化的开发利用可以获取巨大的经济利益.法律设立商品化权,就是要保护民事主体的这一权利,使其人格标识利益产生的经济利益归属于自己支配.其权利内容包括消极权利和积极权利.权利保护方法主要是禁令和损害赔偿.  相似文献   

15.
Institutional researchers and decision makers have long been interested in the management of university status. To this end, the present inquiry examines the stability of various university performance indicators representing size, student aptitude, faculty scholarship, graduate programs, and ratings. Although these various institutional attributes are associated with status, changes in their characteristics are not found to be associated with changes in status. Instead, institutional status is found to be quite stable over time, largely predicated on past status levels. These findings offer a forum within which to discuss university status for the purpose of managing institutional change.  相似文献   

16.
近代以来,德国经济法治由萌芽发展到成熟阶段,经历一百多年,最终形成当代德国的以自由竞争为核心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德国经济法治的历程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推进经济法治有着重大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7.
哲学自由观念的确立及其思维方式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近代哲学史上,自由观念的确立受到科学世界观的影响,属于认识论范畴。在《反杜林论》中,恩格斯通过批判杜林的错误观点,全面地阐述了自由与必然的关系,确立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辩证自由观。马克思哲学批判地继承了康德哲学的传统,阐述了他的个性自由观。  相似文献   

18.
在绘画领域中,色彩是最具表现力和阐发创造者个性与本质的重要门类。认真研究色彩的本质与规律,对培养学生的绘画色彩意识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用英语表达汉语话题时不能简单的考察其所处的位置和具体的形式,考虑汉语句子的话题与主语的异同,而要着重分析话题与述题的语义关系,按照英语句法进行灵活地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