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教育权利与教育权力是教育公平的两个核心概念,要实现教育公平,不仅要实现教育权利的平等,更要做到教育权力的公正。权利的平等不仅是教育资源和机会的平等,更重要的是教育过程中的平等对待。实现教育权力的公正要注意界分教育权利与教育权力,强化教育权力与责任的对等以及加强对教育权力的监督。  相似文献   

2.
教育权利与教育权力是教育公平的两个核心概念,要实现教育公平,不仅要实现教育权利的平等,更要做到教育权力的公正.权利的平等不仅是教育资源和机会的平等,更重要的是教育过程中的平等对待.实现教育权力的公正要注意界分教育权利与教育权力,强化教育权力与责任的对等以及加强对教育权力的监督.  相似文献   

3.
教育功能是教育价值与教育目的的基础;教育价值可转化为教育目的,而教育目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可转化为教育价值;教育目的对教育功能、教育价值有反作用。  相似文献   

4.
“教育艺术—成功教育—教育成功”是一种完整的教育过程。这一过程告诉我们 :运用教育艺术 ,进行成功的教育 ,就能使教育获得成功 ;反过来说 ,教育成功来自成功教育 ,成功教育来自教育艺术。“教育是科学 ,教育也是艺术。”作为科学 ,它需要严密的逻辑性 ;作为艺术 ,它需要生动的形象性 ;它能以情感人 ,所以 ,它还需要有浓郁的抒情性。它是抒情、造型、达理的美学。它是情感、形象、哲理的融合。情、形、理融为一体成为一门独立的学问 ,这就是教育艺术。教育艺术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且高于通常意义上的方式、方法、技巧、技术 ,而又有别于…  相似文献   

5.
教育政策——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桥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如何有效地利用教育理论指导教育实践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常常遇到的难题,科学的教育政策是将二者有机结合的重要手段。这是因为教育理论指导教育政策的制定,教育政策作用于教育实践,教育实践促进教育理论的提高与升华,同时教育实践又呼唤教育政策的出台,促使教育政策的完善。三者之间是一个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动态过程。教育政策既具有教育理论的特征,又具有教育实践的特征,它是将教育理论通过复杂地、合理地构建并系统地作用于教育实践的桥梁。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发生作用的过程也是教育政策系统的运行过程、完善过程、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6.
教育事件·教育机智·教育智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教育活动是由教育事件构成的,表现为连续性教育事件和非连续性教育事件统一于教育过程中.面对教育事件,教师运用教育机智和教育智慧,对教育的个别性、特殊性和纯粹普遍性进行阐释,经历由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的循环往复的认识过程,最终全面地认识教育的本质和规律.  相似文献   

7.
教育艺术与艺术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艺术与艺术教育这两个概念属于不同的学科范畴。前者属于方法论范畴,是指在对学生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教育方法、手段、技巧合乎规律而卓有成效地运用;后者属于内容范畴,是指以艺术知识为特定教育内容而对教育对象实施的教育,当然实施教育仍需要运用教育艺术  相似文献   

8.
刘祖强 《惠州学院学报》2012,32(2):94-97,102
教育公平与效率缺一不可,必须认真改革旧的福利教育制度,实行混合型的多元教育体系;受教育权利是公民的一项基本的社会福利,公民的教育福利不能削弱,只能加强。简而言之,福利教育如果不加以改革,教育就会没有效率;忽视公民的教育福利,教育就会失去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9.
在对中国教育"拯救孩子"的呼声和中国社会对诺贝尔奖的呼唤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中国教育缺少教育科学普及.教育创新的前提是"教育科学化",实现教育创新依赖于教育科学普及,教育科学首先要在学校普及,教育科研是学校普及教育科学的最佳选择,教育科学普及的目的是提高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10.
教育行为是教育者对教育情境的反应。教育习惯是教育者在复杂的教育情境中形成的自动的、稳定的教育行为方式。教育习俗是多数教育者在长时间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固定化、模式化的心理和行为的共同习惯。三者相互依赖、相互影响,成为促进或阻碍教育发展的内部隐性力量。  相似文献   

11.
叶企孙的教育思想及教学实践是清华历史乃至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因材施教、广聘名师、通才教育、前瞻性的科学眼光对清华物理系、理学院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迅速发展并培养出一批卓越人才,进而开拓、促进我国物理学及整个自然科学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在教学实践中提倡的重基础、重教学、重科研、重实验则为培育人材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2.
郑玄自幼志于经学,在外求学近20年。40岁时,他游学归乡,开始聚徒讲学。郑玄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体现在其对上古学制的研究,主要是对上古学校名称的考订、官学学生的组成、教学内容、教师地位,进而确立了"学以致知"、"学以化民"的教育终极目标。郑玄的教育实践主要体现在"客耕东莱"和"筑庐不其"方面。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教育原则,即"志行合一"、"思与解"、"因材施教"、"精研与博览"。  相似文献   

13.
从杜威看实践在教育理论创新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威是美国划时代的教育家,他站在大时代的背景下思考教育理论的内涵,立足解决教育的现实问题。同时用辩证的方法透视现象,特别是重新审视教育和学校的社会功能,最终以“经验”概念为核心创立了自己的教育理论,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经验的实践性是杜威教育理论科学内涵的基础,杜威所反复强调的正是在获得经验的实践中实现认识与经验的统一,社会和个人的统一。“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是杜威教育理论建构的基本方法,其成功验证了实践在教育理论创新中的核心作用。这是杜威对我们当今教育理论建设的重要启示,也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论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4.
教育思维:教育理论走向教育实践的认识性中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思维是人类的教育实践理性,是教育理论认识在教育实践面前的凝结,也是教育实践经验在人们认识中的凝结;就其实质来说,是一定的教育观及其支配下的教育操作思路的统一体。基于教育思维特殊的内涵和鲜明的思想色彩,它可以充当教育理论走向教育实践的认识性中介。  相似文献   

15.
上个世纪,英国学者彼得斯带动了分析的教育哲学传统,不仅影响教育哲学,也带动了教育理论的发展。其中,赫斯特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与奥康纳对教育理论之辩,尤为人所称道。奥康纳致力于将教育理论带往科学理论。前期,赫斯特认为教育理论是实践理论,迥异于科学理论,教育理论应该以其他学门知识的型式、领域为基础,而建构出有助于指导教育实践的原理;后期,赫斯特则更为重视隐而未现的实践意义,修正前期过于重视理性知识的立场。重审赫斯特、奥康纳之辩以及赫斯特前后期立场,将有助于我们理解教育哲学重点在于证成教育政策及开拓新的思考方式,量化研究成果在于拓展新知,质性研究则在于对实践智慧的探究。赫斯特后期念兹在兹于缄默之知等实践知识,哲学论证、量化研究、质性分析都应将之列入重要探索领域,必能有助于教育理论的精进。  相似文献   

16.
恽代英在中华大学的教育理论与实践,是他早期思想及革命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他主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育的目的是要为国家培养一批主张新学说、为社会造福、为民众谋利的人才,使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得到发展。为此,他力主改革旧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7.
论有意义的教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研究不是一种学院化的职业,本质上不是为了一种知识体系而完成、实现自己。有意义的教育研究是指以教育的方式来研究教育。为此,应该意识到教育研究本身所蕴涵的实践本性,教育研究本质上是一种实践性的社会活动,教育的生活世界是教育研究的家,是教育研究的生命所在,应该在教育研究中达成基于这一实践本性基础之上的实践理性。  相似文献   

18.
教育技术学科从创建到今天经历了很多阶段,蓬勃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一些问题出现,这时需要从上位的哲学学科来重现审视和指导教育技术实践活动,以使教育技术学科能够更好地发展。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观、教育实践和技术实践等成熟理论来阐释教育技术实践,希望能对教育技术实践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9.
康有为,戊戌变法的代表人物之一。为实现其政治理想,救国图存,针对教育领域提出了一系列的变革措施,并且身体力行创办万木草堂聚徒讲学。其促进中国近代化的教育思想中,不乏对现阶段中国教育改革有借鉴价值的成分。变科举、兴学校、学西学是其维新时期的主要教育思想;万木草堂办学是其教育实践的组成部分;《大同书》中的教育思想则是其教育理想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20.
论教育常识及其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常识是主体在日常实践中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点、素养的总和。具有主体多元性、内涵丰富性、展现的直觉性和性质的两分性等特点。研究教育常识有助于教育实践,这表现在教育常识是对教育实践的现实鲜活反映和能够向教育理论转化,同时还有助于教育常识自身,这主要表现在扩展教育常识范畴和影响教育常识表征的速率和准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