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日两国都很重视正月,而且两国的正月风俗都很丰富且极富民族特色.本文选取中日两国正月习俗中相似的活动进行说明,让大家了解两国正月主要的风俗、活动以及它们所蕴涵的民俗性意义,以此来探讨中日两国正月风俗的社会效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通过文献法对中日两国高校女子足球运动员训练模式进行了比较,其中文章主要从中日两国女子足球运动员来源及高校女子足球运动员训练模式加以比较。研究认为,中日两国高校女子足球运动员训练模式存在显著的差异性,这也正是导致两国竞技体育发展不同的根本原因所在,中日两国高校女子足球运动员训练模式的不同是两国教育理念差异性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3.
人类交际有语言交际和中日两国社交文化礼仪交际两种形式,共同构成人类交际不可分割的整体。在日常交际中,人们往往只注重语言交际,忽略了交际还需要依靠中日两国社交文化礼仪符号。而且,到目前为止,中日两国社交文化礼仪交际的研究主要还是集中在多使用英语的国家的中日两国社交文化礼仪交际行为规范上,主要的研究也多集中在中日两国社交文化礼仪交际的基本知识、西方早期理论的介绍以及亚洲与西方国家的中日两国社交文化礼仪交际的研究对比上,对中日两国社交文化礼仪交际之间的差异进行的系统性研究尚不多见。  相似文献   

4.
中日两国分别于1840年和1853年被迫开国,为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现代科学知识,中日两国分别建立了大批具有高等教育性质的专门学校;京师大学堂和东京大学的成立,标志着中日两国建立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大学,标志着两国高等教育新篇章的揭开。  相似文献   

5.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从两千多年前就开始了大量的文化交流和往来。在友好往来的过程中,中日两国的人民也将自己的风俗习惯带到、或教给了对方国家的人民。所以中日两国的风俗习惯既有各自独特之处,又有很多相同的地方。本文拟以色彩和数字为中心,举例分析说明中日两国风俗习惯在这两方面的异同,通过对比研究和学习中日两国的风俗习惯,增进对日本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6.
吴志新  伊留芳 《文教资料》2006,(27):187-188
近年来中日两国的经济关系已发展成为极为密切的关系。中日双方在产业结构、科技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等各方面存在着互补性,使中日两国互惠互利,相互依存。本论文通过分析中日两国的经济关系的基础,认识发展两国的经贸关系的意义,深入地分析了21世纪中日两国之间经贸关系的前景。  相似文献   

7.
中日两国的近代是东西方文化大碰撞的时期,伴随着民主主义思潮的流入两国的女性拉开了关注女性生活与女权意识的帷幕。两国女性服饰改良推进记载着当时社会思潮的历史,本文拟从近代中日两国妇女杂志对女性服饰改良的评论入手对近代两国女性服饰改革进行粗浅探析。  相似文献   

8.
国家之间的价值观差异直接影响国家间的文化交流。中日两国国家属性各异、国家上层建筑差异较大,两国的价值取向各自不同。新时期,两国的价值观差异成为其长期保持的文化交流传统的阻碍,全面分析中日双方在外交、军事、承担大国责任的行为中所体现的不同价值观,论述中日文化交流日趋困难的价值观成因,为中日两国文化交流提出相应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9.
盂兰盆节在中日两国甚至是整个东亚地区的节日体系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于反映中日两国民俗以及历史文化的异同也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对中日两国盂兰盆节日节俗的比较研究,归纳出存在于两国节日习俗中的同质性与差异性,并从节日历史发展过程和文化思想角度对其产生原因做了初步分析。中日两国盂兰盆节日在发展传承、佛教影响和祖先信仰等决定节日特点的方面上,呈现出主体内容的一致性和关联性以及局部的差别性,最终形成了两国相互联系又区别的节俗。  相似文献   

10.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两国都是亚洲乃至世界的大国,发展中日关系不仅有利于两国,而且对亚洲及国际社会都具有重要影响。一、古代中日友好交流古代中日文化交流以友好往来为主要特征,历史源远流长,内容极其丰富,对两国政治、经济、文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40年代初,日本加快了南下步伐。为了应付日益严重的远东局势,英美都在调整对日政策。这一阶段两国对日政策呈现出以下三个相似之处:两国都坚持策略性对日妥协政策;两国都不想过早地卷入对日战争;两国的对日政策中都存在一个由软弱转向强硬的过程。形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英美的国家利益和国家战略是其中最重要的两个因素。  相似文献   

12.
中日两国近代教育在政策上有很多相同点,比如在原则制定方面、政策理解方面以及推行政策过程中所遇到的冲突和矛盾等。与此同时,两国教育的政策也有很多不同点,比如像决策人员素质和差距拉大了中日两国教育的政策距离,两国政府能力最终决定政策执行和推动的成败与有效性,所以,对中日两国教育的政策进行比较有着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有助于推动两国教育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中日两国谚语中与动物相关的谚语的统计,分析两国在通过动物来表达生活经验、事物道理时所具有的使用特点,比较同一种动物在两国谚语中,人们对它们的感情色彩和评价是否一致,从而更好地了解中日两国谚语中的动物影象和使用偏好。  相似文献   

14.
中国和日本的近代文学作品大都围绕着个性自由和社会解放的主题在不断地向前发展。从两国近代文学史的发展过程分析:追求自我成长和分析社会问题的主题一直都表现得此消彼长。在考察中日两国近代文学的主题走向时,需要同时分析两国的历史问题、传统文化、政治变迁、和两国文学家不同的命运观和价值观。中日近代文学都是以批判儒家思想对人性的扼杀为最初主题的,但中日两国不同的社会体制和传统思想也为共处于新旧交替的两国知识分子赋予了不同的创作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中日两国教育现代化的起步之前,这两个国家的教育发展状况已经有了较大的差距.从教育的视角来看,魏源所著的近代地理巨作<海国图志>在中日两国经历了迥异的传播过程,而这一现象揭示出彼时两国在精英教育和社会认识上的明显差异.正是中日两国在教育发展状况上早已存在的落差,决定了之后其教育现代化的不同起点与进程.  相似文献   

16.
罗美芬  饶林青  杨江华 《文教资料》2020,(1):220-221,232
本文通过分析中日两国的高考英语试卷,分阶段比较了40年来中日两国高考中英语科目的考试形式、内容、题型等方面的异同,归纳了两国英语考试的特点和改革趋势,为我国高考英语考试改革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7.
德日两国在对待侵略战争罪责问题上的态度迥异的原因:1、两国的历史文化传统不同;2、两国的宗教道德传统不同;3、战后对德日的不同处置决定了对两国法西斯清算的彻底性不同;4、战后两国建立的政权基础不同导致其对战争罪责的反省不同;5、战后两国对侵略战争的社会教育存在较大差异;6、两国对其周边国家和人民的认同感不同;7、战后两国所处的地缘政治因素不同.  相似文献   

18.
从中日两国近代航运业发展状况的不同看国家政权在近代化过程中的作用朱荫贵19世纪中叶开始,中日两国都进入了一个严峻的时代。由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冲击,中日两国分别在“鸦片烟火”和“黑船来航”的压力下洞开了国门,以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为起点,两国原来...  相似文献   

19.
目前中日两国的政治关系处于两国建交以来最冷淡的阶段,其根本原因在于日本政府在历史问题和台湾问题上的倒退.政治和经济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政治关系的冷淡必然影响两国经贸关系(当然涉及到进出口贸易)的发展.探讨当今中日政治关系对两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采取措施以促进两国贸易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日两国的色彩语都非常丰富,体现了语言的多样性。通过对语料库的调查,发现"白"是中日两国使用频度最高的基本色彩语。通过对中日两国权威词典中"白"的解释的介绍,可以发现汉语"白"的语义比日语"白"的语义多,但是中日"白"的语源义基本相似。本文通过中日色彩语"白"语义异同的具体分析,探讨了两国社会文化,历史,风俗习惯等对语义异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