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编辑职业从编辑活动出现伊始便进入社会视野,而在现代信息技术、媒介竞争与产业发展环境的多重裹挟下,编辑主体身份认同成为新的话题。编辑身份认同是自我认同与社会认同的结合,是编辑主体在自我判断、他人评价与群体协同中对职业身份的意义建构与社会确认。其既包括编辑主体对职业身份的理解与审视,也涵盖社会大众在制度、规范、环境下对编辑角色形成的期待;既是个体的职业自觉,也是群体的价值同构,更是社会化的精神表征。职业自我、本体安全、基本信任、认同主体是编辑身份认同得以生发的必要条件;内外制度规训、自我叙事与反思、“重要他人”的认知与评价成为编辑建构身份、获得认同感的主要影响因子。编辑主体正是在身份认同中不断找寻编辑活动的意义,最终实现自我价值与集体价值、社会价值的统一,在自我超越中实现职业提升。  相似文献   

2.
编辑活动从文人学者的兼职工作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经历了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研究编辑活动,可以溯流探源,从它发生发展的历史中把握它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3.
关于编辑职能演变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广义说来编辑工作是历史上最悠久的职业之一,迄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在人类社会漫长的发展历程中,编辑职能主要表现为收集、整理、规范、提炼既往社会各种样态的思想、知识、信息等文明成果,为社会的发展进步与文化的传承创新提供知识范本和智力支持。时变事移,伴随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科技环境的变迁,中国历史上的编辑职能虽然基本稳定,但其性质、功能却在悄悄地发生变化,倘要说得具体,大致经历了以收集与诠释、整合与开拓、创意与造新为特征的三个发展阶段。透析编辑职能变化的历史,探究其间存废兴续的规律,对于我们做好今天的工作显然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一编辑是个历史的概念,它是随着编辑活动的逐步发展而渐趋完善的。编辑活动的发展与人类文化的发展、人类社会的发展,其实是同一步骤的。如果我们从人类社会关系最简单、最原始的时期开始考察,然后依次研究社会条件发生变化以后的情况,不难看出编辑概念的发展经历了这样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原始编辑概念时期。这一时期的期限大体上与书籍发展的第一个阶段(甲骨文、简策、帛书阶段)相一致。当时,人类已经经历了漫长的生  相似文献   

5.
编辑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而产生的.这一历史阶段是以文字的产生、记载文字的物质载体的出现和社会交流信息的需要为其最重要、最基本条件的.在这一基础条件之上,编辑的产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在我国主要表现为以唐代中期雕版印刷术的产生为契机,在此之前的编辑可称为“古代编辑”,以后的编辑可称作“现代编辑”.  相似文献   

6.
从近代意义上的记者出现开始,记者身份就不断变化,并对社会发展产生推动作用。建国后,我国记者的职业身份在历史情境下经历了两次转变。在两次转变中,记者的职业角色往往不是单独存在,而是经常纠缠重叠。在对自身职业角色审视和回望的同时,记者和媒体常常面临现实情境中的身份困境。基于此,在勾勒建国后记者职业身份变迁轨迹的基础上,分析由此引发的记者身份困境。  相似文献   

7.
编辑活动是编辑学的重要范畴。揭示编辑活动的性质和社会功能,是编辑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引起了中国学者的浓厚兴趣。今天我就对这个论题发表一些意见,请诸位指正。(一) 研究编辑活动的性质和社会功能,必然涉及什么是编辑活动和编辑活动的起源问题。汉语“编辑”一词有编辑活动和编辑人员等多种含义。无论是编辑活动还是编辑人员,都存在于历史的、具体的社会环境中。需要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去考察他们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进程,以及他们在不同社会条件下的具体特征。  相似文献   

8.
宋代是雕版印刷的黄金时期,编辑出版业在宋代正式形成.它结束了中国历史上长期存在的以自然传播为主的状态,进入了编辑传播为主的新时期.宋代编辑具有如下特点:①兼任制:官方出版业的编辑多由官员兼任,家刻和坊刻的出版机构则由藏书家、出版人兼任;②编辑工作体制尚不十分完美,编者与作者,编辑和编纂仍有界限不明之处,但  相似文献   

9.
叶圣陶一生有60多年致力于编辑出版工作,他对编辑职业的认知经历了由不知到"知之"的阶段,他对编辑职业的热爱由"好之"升级到了"乐之"的境界。叶圣陶的编辑思想和实践证明:对编辑职业的"知之",需要具备自信心、责任感和认真的态度;对编辑职业的"好之",需要从浓厚的兴趣和全身心的投入中培养;对编辑职业的"乐之",需要从作者的感激、读者的好评和同事的敬业乐群中体味。追忆叶圣陶对编辑职业"知之、好之、乐之"的心路历程,旨在承继和弘扬其敬业、乐业精神。  相似文献   

10.
文章创新性地将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应用最为广泛、效果受到普遍认可的人格类型测试工具——MBTI应用到图书编辑的职业生涯规划上.在图书编辑职业生涯规划的几条主线中选择常规的那条—从文字编辑、策划编辑、项目负责人、编辑部主任到副总编辑、总编辑——进行深入分析,得出了每一职业阶段所适合的人格类型特征,为实现图书编辑职业阶段的最佳匹配提供依据,避免出现"骨干编辑频繁流失、新老编辑衔接不上"的困境.  相似文献   

11.
本文聚焦人工智能技术赋能背景下,编辑在身份建构、职业发展空间方面所受到的影响,并从编辑的自主性、算法预测、编辑的创新和服务意识等角度对这一背景下编辑活动的具体困境进行分析,尝试从理性发展的角度提出有效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话语基调的视角讨论了学术期刊编辑在整个文化活动过程中的作用、身份、地位等.研究发现,学术期刊编辑是意义的源头,其在学术成果的形成和传播中的作用是重要的,其社会地位高,应该受到社会的尊重.而由于社会对学术编辑具有两面性特征,尤其是更重要的隐性一面了解不够,导致了学术编辑身份和地位的尴尬境遇,解决学术编辑此境遇的关键在于如何使其隐性一面显性化和前景化.  相似文献   

13.
肖宇 《新闻窗》2014,(6):24-25
职业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社会分工是职业形成的必要条件,而职业的产生又是职业道德形成的必要条件。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是新闻工作者在长期的新闻实践活动中形成的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新闻规范和准则,是社会道德对新闻记者这一职业的特殊要求。  相似文献   

14.
编辑审美创造需要形象思维,这种需要贯串于编辑活动整个过程,也贯串于这一过程的每个阶段。人们对不同的编辑活动阶段,曾有人就某一具体编辑工作做了细碎的划分,但从编辑活动共有的必备阶段来看,可以简要地分为初始阶段、中间阶段、完成阶段。这几个大的阶段活动的基本内容,可分别称为:从选择到构思、从设计到加工、从校核到定型。各种不同的传播形态、传播品建造的不同目标和条件等,会使这些阶段的  相似文献   

15.
梁利杰 《青年记者》2016,(26):38-39
如果说在传统媒体内部培育发展新媒体,是一种“新生”的话,那对处于转型期的党报地方新闻版编辑来说,即便自身不在新媒体岗位,其职业发展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不可避免地要经历“从迷茫、焦虑到顿悟乃至重生”等阶段的磨练. 笔者作为一名深耕党报地方新闻版面多年的编辑,一年多来紧扣“转型融合人人有责,客户端建设全员参与”的理念,在应对转型、对接新媒体上积极探索,有了一定的收获.  相似文献   

16.
我出生在书香门第,成长在高等学府。父母都是教师,祖母也很有才华。也许是受家庭影响,我自幼就勤奋好学,拥有许多理想。我曾想过要当书法家、画家、作家、摄影家、历史学家、医生和记者……可从未想过要当编辑,因为我那时并不了解编辑这一行。 我是从照相馆考入大学的,在大学里,我参加组建了校书画协会、摄影学会,还兼任校学生会摄影记者。大学毕业时,我认为最理想的单位是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可却轻而易举地走上了编辑岗位,一干就是十余年。我从不了解编辑工作到热爱这一行,甚至视出版事业如生命,思想上经历了一个多么大的转变啊!  相似文献   

17.
在较为系统地学习了出版编辑发行学的有关理论之后,武汉大学出版发行系的三年级学生们又请了几位全国优秀中青年编辑来校举办编辑系列讲座,围绕讲座内容及对编辑的理性和感性认识,大学生们各抒己见,认真探讨了关于编辑的若干问题,既有对编辑理论体系的学术研究,又有对图书编辑现状的理性思索。 一、关于编辑本质的认识 学生彭克勇认为编辑作为一种精神生产活动,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一种大众信息传播,是在社会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它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首先,从编辑这一社会现象本身来看,参与编辑活  相似文献   

18.
情感与编辑敬业的自觉性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肖力华 《编辑学报》2003,15(2):87-89
情感在人的心理和实践活动中具有开端和动力的作用。编辑主体在从事编辑职业活动的过程中会体验到一定的情感,这种情感体验又会反过来对编辑职业认知产生影响,从而决定了编辑一定的职业信念和职业行为。培养编辑主体健康、积极、稳定的情感,对提高编辑主体敬业的自觉性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面对文稿,编辑具有三种身份:读者、编者、第二作者。在编辑过程的不同时段,由于编辑所处位置导致角色的变化,相应地也会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呈现不同的编辑心态。业内人士常把编辑职能分为策划编辑和文稿编辑两类。这恰恰也反映出编辑过程中两个大的阶段:策划组织选题阶段和文稿加工阶段。正是在这两个阶段的运行、衔接和过渡中,编辑实施或者说完成了角色的换位,促使一部作品走完了从胚胎到出生的历史过程。美国学者麦卡锡(PaulMcCarthy)认为,策划编辑和作者撰写文稿是一种共生关系,因为“事实上,早在编辑在书稿上画下第一个修改符号之前,作者和编辑就已经展开了创造性的合作过程”。在编辑策划过程中,“作者和编者一起把某个概念或构想发展为很强的写作大纲或出版提案,然后把这份大纲或出版提案扩展为文稿”。即是说,策划编辑在文稿酝酿阶段的“提前介入”使传统的作者撰稿、编辑编稿的关系被彻底打破,编辑不仅是在创作之后从微观的角度提出修改意见,还在创作之前(初),从宏观的角度,对作品的主题、框架结构、层次等根本性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这具有一定的实践基础。目前,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出版形势下,许多出版社、期刊社都把对市场的研发放到了首位;根据社会发...  相似文献   

20.
《新闻界》2018,(11):17-23
通观人类新闻活动史,从新闻传播者角度观察,截止目前,大致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民众个体为主导性传播者的时代、职业新闻传播主体为主导传播主体的时代以及初步开启的职业新闻传播主体与非职业新闻传播主体共同主体的时代。三个时代间的历史变迁关系,意味着人类新闻生产方式、新闻生产关系的不断变革,意味着人类的整体新闻活动方式演进,主要是由相关的生产力系统从根本上决定的。而在新闻规律视野中,更重要的意味是,新闻传播者(主体)的历史结构变迁,反映和呈现了人类新闻活动是一个新闻自由不断提升的过程,甚至可以原则性地说,新闻传播主体的演变规律,就是社会主体不断走向新闻自由境界的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