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黑色七月”曾经令很多人刻骨铭心,如今这个词永久封存在经历过它的人们的记忆里了。现在大家转而对六月“过敏”,是高考让这个月变得不寻常。然而有一群本该是让六月在生命里留下深深印迹,本该是在这个月份里埋头苦干,加速冲刺的“准考生”们,这个六月在他们眼里已平淡无奇,因为他们选择了放弃高考,甚至是以“抱团儿”的方式完成,很多人惊诧,这群孩子怎么了?[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黑色七月”曾经令很多人刻骨铭心,如今这个词永久封存在经历过它的人们的记忆里了。现在大家转而对六月“过敏”,是高考让这个月变得不寻常。然而有一群本该是让六月在生命里留下深深印迹,本该是在这个月份埋头苦干、加速冲刺的“准考生”们,这个六月在他们眼里已平淡无奇,因为他们选择了放弃高考,甚至是以“抱团儿”的方式完成。很多人惊诧,这群孩子怎么了?  相似文献   

3.
“黑色七月”曾经令很多人刻骨铭心,如今这个词永久封存在经历过它的人们的记忆里了。现在大家转而对六月“过敏”,是高考让这个月变得不寻常。然而有一群本该是让六月在生命里留下深深印迹,本该是在这个月份埋头苦干、加速冲刺的“准考生”们,这个六月在他们眼里已平淡无奇,因为他们选择了放弃高考,甚至是以“抱团儿”的方式完成。很多人惊诧,这群孩子怎么了?  相似文献   

4.
每年一度的高考,可谓是全民关注。高考揭榜的日子,高考"状元"更是被世人关注。无论是无意炒作,还是有意学习;无论是被动接受,还是主动关注,在众人眼里,"状元"们终归还是"佼佼者",他们所带给同龄人和我们这个社会的"影响",也是无法避免的。因此,面对这群经历一样的高考而产生出来的不一样的"状元"们,我们还是有必要走近他们,探询"状元"这二个字的背后到底站着怎样的一群人,探究他们究竟为我们这个社会带来了什么样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求学》2009,(1):68-68
有这样的一群人。 他们,在高中时期,就已经充分了解自己的性格、兴趣和爱好,他们对未来充满自信,对六月高考满怀期待。  相似文献   

6.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一诗中的"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二句,是千古流传的赞美西湖美景的佳句.在一次全市的优秀教师观摩课中,一位男生却举手质疑道:"'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是说西湖六月的风光与其他四季不同,六月不正是属于四季之中的夏季吗?作者是不是把时节搞错了?"此问出人意料,让老师一惊,也让在场的听课教师窃窃私语.这位教师最终回避了这个问题,使一堂本该完美的课留下了一丝遗憾.  相似文献   

7.
高考进行时     
"很担心发挥不好"、"真正高考我肯定会紧张"、"要是有题做不完怎么办"……每年临近高考,都会有一些考生患上"高考综合症"。"我能为你做些什么",歌手李琛的一句歌词,让人产生了一种想为考生"做些什么"的冲动。说干就干。为了让考生从"高考过来人"身上借鉴一些成功的方法,吸取失败的教训,我们特意走访了很多经历高考的人。但当我们走近他们,才感觉到这是一次艰难的行动。因为许多"过来人"不愿回忆当年自己的"败笔",经过我们再三努力,他们才同意把当年高考故事甚至日记和盘托出。下面,就让我们一同走近他们吧。  相似文献   

8.
兄弟情     
“非典”,这个可怕的恶魔,让我们这些本该在学校正常学习的孩子一下子呆在了家里。一个人在家很孤单,但弟弟的到来却让这个特殊的假期增添了生机。姑姑、姑父都是医务工作者,随时准备上前线。他们最不  相似文献   

9.
现行学校中存在着弱势学生。理解教育认为弱势学生是一群在教育过程中丧失或被剥夺了某些本该属于他们的正当权利的人。为了改变他们的弱势地位 ,教育要重构主体观 ,关注“边缘”地带 ,让弱势学生在活动中形成和彰显主体性  相似文献   

10.
新学期,学校把我"空降"到高三,担任美术班的班主任,这个决定让很多人大跌眼镜。之所以说是"空降",因为我任教的学科是物理,而美术班的学生高考不考物理;之所以让人大跌眼镜,是因为虽然从教22年,而且已年过不惑,但我从未做过美术班的班主任,对美术高考也是一窍不通。法国电影《放牛班的春天》里,有那样一群"问题孩子"——犯过罪的、打架的、偷盗的……都是难缠的孩子。  相似文献   

11.
《高中生之友》2014,(4):44-44
卓玛: 跨过高考的门槛,瞬间觉得自己长大了。上星期回家,路过旧日高中,看着一群群为高考而奔波的孩子们,想想自己去年六月还和他们一样,这才几个月,时间真的是一把杀猪刀啊。  相似文献   

12.
理解教育:理解和改变弱势学生的地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现行学校中存在着弱势学生。理解教育认为弱势学生是一群在教育过程中丧失或被剥夺了某些本该属于他们的正当权利的人。为了改变他们的弱势地位,教育要重构主体观,关注“边缘”地带,让弱势学生在活动中形成和彰显主体性。  相似文献   

13.
未来象征     
夏天夏天来了,这个本该穿裙子的季节却被口罩遮得严严实实的。电视上说,感染SARS的人每天都在增加,同样,我们收到的《课外语文》的来稿也在不断增加。而后者似乎是这个夏天里惟一能让我们感到高兴的事。编辑部里刺鼻的消毒水味道总是让阿努的鼻子酸酸的,一位山西的同学的来信也让阿努的鼻子酸酸的,他说他们那里的学校停课了,他每天在家里看书,偶尔翻翻往期的《课外语文》,他说他并没有觉得难过,因为他知道,也许在很多地方,有很多同学也许正躺在病床上,他们一定比他更难过。所以他说,他很想知道那些同学现在怎么样了。阿努没…  相似文献   

14.
张慧鸣 《中学理科》2008,(12):37-43
十年寒窗,多少辛酸多少泪,无非都是为了圆自己的一个大学梦。随着高考人数的逐年增加,高校专业似乎也越开越多,面对各种各样纷繁芜杂的专业.很多学生和家长都不知道该如何下手。更让他们感到头痛的是,还有很多专业一看上去就让人如坠雾里。分不清东西南北.更谈不上挑选了:都没有搞清楚专业是怎么回事,怎么选啊?  相似文献   

15.
不知不觉到大学已经两年了,尽管我一直努力地避免去提及那个让很多人死去活来的高考,但不管时间怎么流逝,只要我稍一回头,就会觉得两年前的那个灼热六月所发生的一切,好像是在昨天。毕竟,高考,也曾让我死去活来。高三的时候,班主任经常说孔夫子的那句"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以此来教导我们要给自己定一个高  相似文献   

16.
经历了六月高考的洗礼,我迈进了中国政法大学。虽然自己并没有太多的兴奋也没有失望,但是我能感受到很人的目光:她真幸运!可是,从高考走过来的人心里都应该清楚:高考胜负,怎一个"幸运"了得!假如说我是幸运的话,也是因为自己增大了幸运的概率而已。如何增大幸运的概率?我觉得以下几点是达到这一目的的基础: 首先,无论在什么时候,都应该保持乐观的态度。很多同学常常  相似文献   

17.
2010年高考,众多平时成绩二流的学生最后考进了一流大学,让周围的同学刮目相看。原来这些有心人在备考中得到了一群高人指点迷津,轻轻松松避开了高考出题人精心设下的个个陷阱。这群深谙考试之道的高人是谁?他们就是来自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近几年高考的文、理科第一名。  相似文献   

18.
当许多考生为自己走过了高考独木桥、取得了高校通行证欢呼雀跃时,当许多考生为考试失利、理想破灭黯然神伤时,有一群人却揣着高考的高分成绩单走进了复读班的大门,再一次加入了高考冲刺的队伍。是什么驱使他们做出了这样的选择?在他们做出这个选择的背后又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呢?  相似文献   

19.
"莫言是谁?"写手群上,一个人问大家最喜欢莫言的哪本书,好几个"90后"这样问道。对于同样是文字爱好者的我而言,这是何等的震惊?在另外的几个写手群上,转问了这个问题。同样的,有好多"90后"不知道莫言。每天,我都会收到他们的若干来稿,这群自称热爱文学的年轻人,居然不知道这个文学界最高奖项的中国得主是谁,这让我开始怀疑他们的阅读倾向。  相似文献   

20.
曾文 《师道》2006,(8):28-29
这是一群刚刚经历完高考的学生写下的话语,他们当中,有些人会走进大学的校门;有些人会到职业学校就读;还有些人,可能会直接被卷入社会的大潮,面对各种各样的风浪。他们当中,有人兴高采烈,有人摩拳擦掌,也有人怅然若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