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特别节目是指在广播电视媒体常设栏目以外.为报道某一重大事件、重要活动、人物、纪念日、节日、庆典,或介绍有特殊意义的历史物、名山大川等专门制作的节目。特别节目的表现形式不限,大型综合性节目、战役性报道、益智节目、知识竞赛,以及非新闻、非艺类的现场直播均可视为特别节目。2003年度获奖广播电视特别节目题材重大.主题集中.形式新颖.传播范围广,社会反响大。  相似文献   

2.
张书省 《新闻知识》2006,(11):57-58
2005年度陕西新闻奖和陕西广播影视电视新闻奖评选结束后,中国记协副主席、陕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任贤良同志对电视新闻获奖作品的评价是:总体情况不错,优秀作品都能选取重大主题,围绕中心,服务全局,很好地发挥了主流媒体在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上的重要作用。好新闻就是要让人眼前一亮,但今年让人眼前一亮的东西还不多,特别是电视新闻评论,与往年相比显得较弱。在这方面还要努力。要让评优促进创优,让创优促进业务建设,从而提升电视新闻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消息,包括长消息和短消息,这届获奖作品基本体现了题材重大、主题重大导向正确,具有鲜明的…  相似文献   

3.
周黎 《新闻前哨》2012,(5):80-81
一段时间以来,众人围观在摔倒的老人身旁、地沟油流向诸多饭店等,这样一些极端的事件直接拷问着我们的伦理道德底线,甚至让我们脸红和无地自容。作为一名电视工作者,应该思考如何更好地利用媒体的力量来重塑社会的伦理价值观念。 新闻舆论和其他社会舆论一起,影响着人们的信念。这种影响会逐渐形成一种社会力量,推动实现道德行为规范。新闻媒体具有传播新闻信息、引导社会舆论、交流知识文化、提供娱乐服务等功能,无可争辩地显示着对社会伦理道德的影响力量。进入新世纪,卫星电视信号早已超越了高山大河的阻隔,实现了全方位立体覆盖,  相似文献   

4.
特别节目是指在广播电视媒体常设栏目以外,为报道某一重大事件、重要活动、人物、纪念日、节日、庆典,或介绍有特殊意义的历史文物、名山大川等专门制作的节目.特别节目的表现形式不限,大型综合性节目、战役性报道、益智节目、知识竞赛,以及非新闻、非文艺类的现场直播均可视为特别节目.2003年度获奖广播电视特别节目题材重大,主题集中,形式新颖,传播范围广,社会反响大.  相似文献   

5.
新闻评论是媒介的旗帜和灵魂,在引导新闻舆论中举足轻重。自中央电视台1994年4月推出新闻评论节目《焦点访谈》以来,中同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它们依托电视媒体,以对社会现象的密切关注,对热点、难点的及时捕捉和深度评析,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但毋庸置疑,同整个电视业的发展相比较,电视新闻评论还略显薄弱,影响了其舆论引导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6.
2002年度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电视新闻编排类参评节目、栏目,从整体上看,导向正确、选题考究,体现了“三个代表”的指导思想和“三贴近”的实践追求。在节目编排的技术水准和艺术水准上都有了相当的进步,呈现出鲜明的时代感,从一个侧面显示了中国电视新闻改革的实绩。一、此次参评节目、栏目的几个共同特点1.新闻时效性普遍加强,大量节目都实行了现场直播, 不少栏目中还有突发事件的即时报道。2.参评栏目多是各台近几年力推的名牌栏目,或者着力打造的名牌栏目,在各地乃至全国都有较大的影响。3.节目制作水准普遍提高,不论是技术质量,还是采访、编辑、播音主持,乃至音响、音效、字幕、图表、连线报道等各个环节,普遍自然、流畅、可视性强。  相似文献   

7.
2007年陕西电视新闻评奖有两点值得我们深思:一个是亮点——凡是深入生活,在最前沿采访出的作品都引人注目,鲜活而生动地展示了社会生活的时代步伐。一个是灰点——许多作品拍摄编辑的基本艺术技巧太弱,以至有的好题材因表现手法差而功亏一篑。  相似文献   

8.
与其它新闻传播媒介相比,人们总觉得电视的新闻报道比较浅,这是事实,但也是有原因的。其一,电视新闻传播的符号是图象、语言、文字,但观众心理和生理上却把图象作为电视新闻报道的主要接受形式,当语  相似文献   

9.
电视系统的新闻评奖活动,我是发起人之一,那是80年代初的事了。当时各省台已普遍成立,市级台还很少,主要是省台向《联播》供稿。那时摄制电视新闻,都是采用电影手段,条件好的台用阿莱或宝莱克斯16毫米摄影机,条件差的用北光生产的红旗摄影机,地方台一律用保定代代红胶片,各台自己不能洗印,把底片由邮路寄到中央台,拷两条正片,一条留《联播》采用,另一条寄回自用,这种最后的生产方式,既严重影  相似文献   

10.
受众较容易保留那些从电视媒介中接受的意义与价值观,并且带到对现实生活的考察与思量中,所以电视新闻节目不仅是在传递信息,同时也是在引导一种价值观的树立。但是,受众并非是一味被动接受媒体的影响,这就要求新闻媒体在引导舆论时讲究传播技巧和艺术。  相似文献   

11.
马小林 《新闻窗》2010,(2):77-78
2009年4月1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09—2012年)》,其中写道:“加强对新闻机构和新闻记者合法权利的制度保障.维护新闻机构、采编人员和新闻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依法保障新闻记者的采访权、批评权、评论权、发表权。”哒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将评论作为新闻机构、采编人员和新闻当事人的一种权利并写进国家人权行动计划。不仅为媒体人包括众多公民依法对世间事物发表评论提供了权利上的“护身符”,  相似文献   

12.
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的舆论引导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电视新闻和受众之间,起着桥梁作用的是新闻节目主持人。他引导着受众接收、领悟新闻内容,吸纳信息所传达的各种养分。可见,如果有了好的节目主持人,电视台的收视率也会相应的提高。那么如何有效的发挥主持人的能动作用,使其的引导功能产生良好效果呢?这就需要主持人加强自身各方面素质的提高,成为舆论权威。  相似文献   

13.
全国“好新闻”和中国新闻奖这两个国家级新闻奖,先后在促进中国电视新闻质量提高,构建新闻业务规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而积极的作用.在媒体发生重大而深刻变革的媒体融合时代,新闻评价的标准应当与时俱进地作出新的调整与改革.当前中国新闻奖的电视新闻评奖标准媒介特色不突出、电视元素考核粗放、新闻艺术审美没有得到重视,优秀新闻作品的示范引导作用有所减弱.为此,中国新闻奖在下一步的改革中,要优化电视新闻评奖考评标准,树立大视频思维,量化新闻考核指标,加大媒体融合考核分量,以更好地发挥国家级新闻奖对中国电视新闻的示范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技术的发展,电视越来越成为人们接受信息的最常用的媒介.电视新闻因其生动形象的感染力和对事件真实客观的报道、深刻透彻的分析,吸引着观众,并为观众释疑解惑.而在电视新闻和受众之间,起着桥梁作用的是新闻节目主持人.  相似文献   

15.
结合目前的新闻媒体行业来看,电视新闻编辑群体正在面临新的挑战,如何加强从业人员的队伍建设,发挥其正面价值导向作用,成为传统电视媒体行业热衷讨论的课题。本文主要站在电视新闻编辑舆论引导角度,对编辑的作用以及舆论引导工作中的现存问题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提出电视新闻编辑正向引导舆论的可行性策略。  相似文献   

16.
新闻评论一直被称为“报纸的灵魂和旗帜”。相比于纸质媒体,电视评论的实践历史则短得多,目前.国内受众普遍接受的电视新闻评论形式.一是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为代表的“夹叙夹议”式,二是与“说新闻”配套的“点评式”。而“小言论”式的短评是否适用于电视新闻.一直存在争议。常熟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今日传播》的实践表明,短评不仅适用于电视新闻.而且完全能够成为引导社会舆论的亮点,提升新闻品质的利器。  相似文献   

17.
创新,是新时期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的不竭动力,也是不断提高新闻舆论引导能力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8.
《关于首届全国出版科学研究论文评奖活动的通知》发出以后,得到全国出版界的支持。浙江教育出版社、《图书发行》编辑部也作为主办单位参加了此项活动;评审委员会增补汪轶千、曹成章同志为评审委员。6月20日王子野、刘杲同志主持召开了首届全国出版科学研究论文奖评审委员会预备会。会议认为此次评奖活动很有意义,希望各地出版、发行部门给予大力支持。会上赞扬了评审活动开展较快的京、津、沪、皖、黑、吉、新疆、内蒙古、冀、豫等出版、发行领导机关。会议希望尚未成立评审小组的省、自治区尽快组织并开展这项活动。会议要求各地评审小组按评委会讨论通过的统一标准和评审要求开展评审工作。会议决定调整评奖等级名称,改为特别优秀论文奖和优秀论文奖两种,其中特别优秀论文奖5—10名、优秀论文奖50—  相似文献   

19.
靖鸣  王瑞 《新闻爱好者》2012,(19):24-26
微博"粉丝"已经成为网络这一虚拟公共领域里一支数量非常庞大的舆论新军。微博"粉丝"的出现和兴起,基于微博媒介技术的发展。微博"粉丝"可以被视作传统"粉丝"的延伸与升级。相较于传统"粉丝",微博"粉丝"拥有较为鲜明的三个特征:非专一性、非崇拜性、攻击性。微博"粉丝"的关注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即公众人物之间的关注、公众人物与普通用户之间的关注以及普通用户之间的关注,同时,微博"粉丝"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是"粉丝"买卖和伪VIP认证。本文认为,根除微博"粉丝"买卖现象,需要用户的自觉抵制,微博平台服务机构应反思微博的等级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消解。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期刊质量多做实事──首届全国四类社科期刊评奖综述新期首届全国四类社会科学期刊评奖活动,是新闻出版署推进“阶段性转移”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实施《社会科学期刊质量管理标准》的一项具体措施,对于提高期刊质量、促进期刊繁荣将产生重要影响。我国现有期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