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于农民起义频仍的动乱年代的王绩,既想在乱世之中完成他"学剑觅封侯"的雄心壮志,又因乱世之祸而忧心忡忡。再加上儒、释、道三家在他心灵的交织、碰撞,从而外化为王绩诗文中表现的苦闷精神与寂寞心境。王绩开始从酒中、山野田园之中、魏晋名士之中寻找精神的慰藉。他渴慕知音,但一切都归于虚妄。功与名,忧与乐,生与死都如眼前浮云,走向归隐。  相似文献   

2.
台湾学者南怀瑾说,道家是药店,平时人们是不会理会它的,但到了生病的时候却非找它不可.对山水自然,似乎也是这样.一般人附庸风雅,游山玩水,可能都只能自娱于"××到此一游"的境界,而未必真正从山水中解读出特别的含义.柳宗元却是一个能真正读懂山水的行家,从他的山水游记中,我发现,他之所以能够读懂山水,在于他在山水中读到了自己,借山水之灵眼烛照出心灵之路,让他走出了人生认识的某种困境,这就好比是吃了一帖药,医治了心灵的创伤,走出了心理阴影,踏上了前行的征程.  相似文献   

3.
自然有多大,心灵就能包容多大.正所谓"干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心灵能容纳百川,正是有了这"百川",才会做到有容乃大.自然与心灵是息息相通的,当你还身处闹市时,不妨让心灵休息一下,为心灵找个家.红日、明月、星空、大地、山水都将是你心灵的按摩师.放心把心灵交给它们吧,让它们洗涤你的心境,净化你的灵魂,使你的心灵与自然融为一体,得到最美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心灵教育"是日本学校德育改革的核心内容。它是20世纪80年代日本政府为应对"教育荒废"问题而提出的。"心灵教育"形成了包括自然体验、社区体验、志愿者活动、心灵体验、特殊活动在内的形式多样的体验活动体系。研究和解析日本的"心灵教育,"有利于借鉴其成功经验和做法。  相似文献   

5.
"自然"作为审美文化的一个重要范畴,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它起自先秦,从"物质自然"和"心灵自然"两方面同时发展,在魏晋交汇,在唐宋定型。元代散曲主要受道家"物我泯一"和"尚自然"的影响,以其独特的"无我之境"和"有我之境"结合的方式复兴了魏晋传统,给自然题材注入了新的活力,也给我们今天对社会文化的认识带来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6.
2002年12月15日上午,孩子们在广东省东莞市第六届少代会“新时机金点子”论坛上,提出的190个“金点子”,让组织者有点措手不及。东城区第二小学刘建彬同学说“我们想和同学一起外出,和同伴一起骑车,和朋友一起玩游戏,但我们的自由都被担心我们安全的家长和老师剥夺。社会在发展,经济在增长,人们的生活水平在提高,但我们少了自然纯真的童趣,我们生活在‘高级监狱’!”  相似文献   

7.
我校对学生进行"尊重自然"教育,首先从"体验"入手,让"环保意识"不再只是一个生僻的字眼,帮助学生在一次次参与体验环保的过程中,走进环保,感悟环保.在轻松自然的氛围中,使环保意识植根于学生的心灵.  相似文献   

8.
[引言]"长颈女这样的美,太沉重,重到喘不过气。"从孩童时代就要戴这些沉重的铜圈,用沉重的铜圈压迫她们的肩颈,让她们成为稀有民族,成为观光景点,成了赚钱的工具。在全世界高呼妇女解放的今天,在越来越多的妇女走出束缚,选择自由独立地过自己的新生活的时代,  相似文献   

9.
因创作主体心灵的隐痛和创伤所形成的苦闷是创作动机的内驱力。这种苦闷主要由生活的苦难、生理的残损、精神上的疾病、政治上的失意所致,然而它却是创作主体产生幻想的最佳因素,是培养创作主体审美体验的重要条件。它可以促使创作主体洞察社会和人生的奥秘,从而使文艺作品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10.
波德莱尔是一个具有艺术个性的诗人,也是一位有独特审美追求的人,其离经叛道的艺术追求,使诗人走上一条孤独的坎坷之路。诗,心声也。该通过对其诗的理解重在揭示艺术追求给诗人心灵世界留下的心理痕迹。  相似文献   

11.
新课标要求学生"在积累整合方面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根据自己的特点,扬长补短,逐步形成富有个性的语文学习方式。"我们都知道每个人都有一个心灵世界,这个心灵世界是个性的,自然的。学生通过随笔就很能展现他们的心灵世界。随笔写作是自由的写作,教师不给学生  相似文献   

12.
《社戏》之美,美在心灵的纯净、自然的人性,美在诗情画意的故乡风景;还美在行文的流畅、文字的纯厚感人。《社戏》作为情式表述为实,作为故事叙述是虚,"第一人称"叙述在文中起到的是"亦实亦虚"、"虚实相间"的作用。鲁迅在《社戏》中发掘了人性的闪光点,尤其是赞美了儿童心灵的纯真与高洁。这与鲁迅一贯喜爱儿童的观点是一致的。无论从结构还是叙述,《社戏》使我们感受到了一股温馨的自然之美。文章从小说几个美学的角度(叙述的第一人称、结构的时空设置、人物性格的描述、语言的特色等)对《社戏》文本进行美学解读,可加深我们对鲁迅作品的自然之美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蓝蓝歌咏爱、歌咏自然、歌咏人性和生命的诗歌在当代的出现有着重要的意义,它不仅使诗歌重新恢复到了抒情的维度,同时还是对这个时代物欲喧嚣的消费主义的文化纠偏.它不仅让我们、让当代女性诗歌走出性别视域的"小我"而走向与自然相融合的"大我",而且让我们的心灵和她的诗歌一起重新回归到了自然,回归到了人和世界初始相遇时的和谐.  相似文献   

14.
华兹华斯是19世纪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篇中有很多歌咏自然的不朽之作,因此他被称为"大自然的诗人"。他的语言简朴真挚,打破了18世纪古典主义思想的至酷。对华兹华斯来说自然是心灵的"乳母""导师""家长"和"全部精神生活的灵魂"。本文试图从这四个具体方面分析自然对华兹华斯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台湾儿童文学作家郑清文的《採桃记》是由多个小故事组成的童话集。作品不仅内藏了丰富的生态知识,还融进了作者对人与自然交互主体关系的生态思考。《採桃记》运用"视角转换"的手法,让孩子透过自然生灵的视角来体认世界,通过与自然之间的平等对话、交融互通又相互影响,使他们的心灵在自然感召与浸润下得以升华。这是一种生命本真自由之境的回归,也是一种与自然毫无隔膜的"自然人"的回归。  相似文献   

16.
"任何平凡的东西只要你用心灵抓住了,它就能现出珍珠般的光辉来."写作也一样,要善于观察生活,对自然、社会、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要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借它山之石来开启自己的心灵之玉;要坚持不懈地练笔,开展多元化写作.用心灵去感悟生活,浸染文字,从而写出心灵之作.  相似文献   

17.
一个"坦率到可以惊人"的现代作家郁达夫,在创作上高举"自叙传说"的旗帜,在他的散文作品中将他的整个心灵都奉献于读者之前,其真率自然的感情,犹如"从肝肺中流出".  相似文献   

18.
庄子美学是主体的美学和心灵的美学,其基本精神体现在自然,平等、自由这三个关键词上.自然即"天",一是指本真的自然界,二是指以自然为师,自然而然;平等即"齐物",是指万物在道的高度的同一、平等;自由即"逍遥游",它包括精神的自由和实践的自由两个层面.  相似文献   

19.
<正>人们常说命题和半命题的作文是"带着脚镣在跳舞"。这个比喻道出了命题和半命题作文束缚了学生的心灵的现实。而《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的体验"。也就要求写作要放飞心灵,给学生以心灵的自由。一、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创造性思维实施开放式教学,让学生做文章的主体,发挥他们写作的独特性和创造性,展示一个完全自我的空间。刚才说过命题和半命题作文中出现的弊端,而话题作文  相似文献   

20.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中国古代画家进行艺术实践活动的座右铭,将思想情感与客观现实在作品中融为一体.因而传统绘画是融汇了画家心灵的感悟、宇宙万象的表征、自然生趣变化的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