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明代驸马都尉沐昕历事永乐、洪熙、宣德、正统、景泰五朝,是明代的勋臣贵戚,但《明史》、《明实录》等书没有他的传记。文章对沐昕其人其事和他奉命把总提调营建武当山工程,向朝廷奏报武当山"瑞应",宣扬君权神授的行为等作了钩稽、考证和分析;对武当山保存的沐昕诗歌和书法作品作了介绍和考述。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大量文献材料为依据,分析考证了元明时期八位正一天师与武当道的关系.第一部分阐述了元代正一天师为武当道经书所作的序跋,分析了明修《道藏》与武当道主任自垣的关系;第二、三、四部分论述了明代正一天师奉皇帝圣旨寻找武当道士张三丰、为武当官观保举道官及在武当山主持大型斋醮法事等活动;第五部分介绍了明代张天师为武当道所作的诗文书画等作品.  相似文献   

3.
《武当风景记》是民国时期武当山名道士白衣道人的作品。全书以武当自然风光为描写对象,语言简洁流畅,结构独具匠心,描写绘形传神,蕴含着强烈的爱国爱教情感,是武当道教学中的重要作品。  相似文献   

4.
李昌祺是明初江西庐陵人。他既是一位政绩显著的官员,又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李昌祺对佛教的接受和佛教对他思想、交往视野和文学创作的影响,体现了明代文人文学与佛教互相影响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汉语音韵学也叫声韵学,是研究汉语音系统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兰茂是明初云南的一位平民学者,他在音韵学上的专著为《韵略易通》,它继承了《中原音韵》的音韵系统,所反映的是明代流行于云南一带的官话,具有史料价值。在近代音的变化过程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并对现代音韵学的发展继续产生着影响。  相似文献   

6.
张宇初继承天师之位后,潜心研究道教教义,对于明代道教的发展做了许多贡献,他制订的《道门十规》规范了道教制度,保证了道教的发展;强调修行,提高了道士的素质;明确了道教源头,加强了教内团结,对后世道教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崂山道士》一文中,王七心中的"道"是道术,而道士心中的"道"是完整的道教思想。道为本,术为末,王七的"道"是为了满足个人欲望,而道士的"道"则包含着更为宽广的救世理想,是蒲松龄对中国本土道教的肯定。  相似文献   

8.
明代刘元卿算不上名人,只是万历年间的一个礼部主事;他所撰写的《贤奕篇》也不是什么名著,但其中有一个《王婆酿酒》的寓言颇为有趣。王婆以酿酒为生,有个道士常到她家借宿,喝了几百壶酒也没给钱,王婆却没计较。一天,道士说,我喝你那么多酒也没钱给你,  相似文献   

9.
笔者一直力主古典小说《西游记》是由诞生于关中的全真道道士们推动创作的,其最终定稿者是明代万历时期的江苏茅山乾元观全真道道士阎希言师徒。《西游记》扉页署名"华阳洞天主人校",实际是暗示其最终定稿者是茅山乾元观全真道道士阎希言师徒。  相似文献   

10.
吴承恩是我国明代杰出的浪漫主义作家,他的神魔小说《西游记》,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珍品之一。为了进一步发掘《西游记》思想艺术的价值,本文拟就现存有关资料,对吴承恩的文艺思想作些粗略的探讨。一吴承恩生活的时代,“前后七子”正活跃于明代文坛。“前后七子”,是一个以反对“台阁体”文学为目标的复古主义的文学流派。明初  相似文献   

11.
明代,成祖以后的历朝皇帝都把武当山作为“皇室家庙”,把玄天上帝奉为“护国家神”.明代《大岳太和山志》对明皇室的玄天上帝信仰做了大量记述.明朝二百余年闻,武当山编修了四部志书,不仅翔实地描述了明代武当山的盛况,而且忠实地记录了明皇室奉祀玄天上帝的史实.因此,通过对明代《大岳太和山志》的解读,既有助于揭示明皇室与武当道教的密切关系,也有助于加深我们对明代道教发展状况和社会政治现实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榔梅真人李素希师承单道安,并非张三丰的嫡传弟子,亦非武当榔梅派之开派祖师。他于永乐三年、四年两次派弟子前往朝廷贡献榔梅仙果,明成祖因此不惜耗费巨大人力财力,历时十四年建成了规制宏丽的武当山道教宫观。由此,经历元末战乱遭受严重破坏的武当道教得以迅速恢复发展,并呈现出前所未有的鼎盛局面。  相似文献   

13.
由于明代统治阶级的尊崇武当道教的兴盛,使明代的骚客文人对武当山的奇山异水、神宫仙馆产生了极大兴趣。明代嘉万年间的诗文家徐学谟曾在十年里三次游山,留下了大量关于武当山的诗文。对徐学谟及其诗文的研究对于今天探讨武当道教文化的兴盛史以及明代文人与武当道教的关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张三丰考论     
一代“隐仙”、武当道祖张三丰,因受到明朝诸帝崇仰而屡次召请加封,成为自唐末吕洞宾以来最负盛名的“活神仙”。其生平事迹,传说甚多,幸尚有根可稽,今探史考究,以飨读。  相似文献   

15.
武当道教历来强调忠孝伦理.元代时,武当道教的教主又与净明道派建立了密切关系,吸收并发展了净明道派“忠孝成仙“的修道思想.此后,武当道教不仅在道经中宣传忠孝,还将孝道思想体现于建筑形式和神像崇拜之中,从而对社会起到了积极的教化作用.  相似文献   

16.
青海省大通县的部分民众崇信道教中奉为“北方之神”的“真武大帝”,当地“老爷山朝山会”是移植武当山地区朝拜“真武”的朝山礼俗,时间约在明代万历年间,并且发展成为该地区民众世代延续的重要朝拜祈福、进香、还愿的民间习俗。  相似文献   

17.
武当山在明代时被誉为"道教第一圣山",它山势灵秀、道教文化纯正,道教建筑群规模恢弘、保存完整,自古就是世人朝圣旅游胜地。然而近几年的旅游开发中,武当山旅游无论在品牌名气上还是在景区建设上都落后于少林、峨眉,究其原因主要是旅游品牌的精准定位工作有待进一步完善。经过多番调查,笔者认为武当山旅游开发应当以道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为主体,扬长避短,重点凸显道教养生文化,集中力量打造道教文化集散地和正宗展示窗口,重振"道教第一圣山"威名。  相似文献   

18.
<酌中志>、<明诗综>著录明代宦官诗十一首,其余多不成章.鉴于明代宦官提督湖广武当山达二百年之久,故在点校整理明清时期纂修的<大岳太和山志>时,又发现明代宦官咏武当山的诗作七首.现对这些宦官的生平和诗中涉及武当山的典故略作考释.  相似文献   

19.
唐吕洞宾<题太和山>是历代武当诗歌中较早的一首.它以传神之笔,描写了武当山南岩的胜景,表现出较高的艺术水平.  相似文献   

20.
敕建于明永乐十年的玄天玉虚宫,不仅是武当山最大的道宫,而且也是中国现存最大的道宫遗址。通过玉虚宫名称的考证、风水选址的分析及建筑艺术鉴赏,对武当山玉虚宫建筑文化作初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