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祭妹文》是清代中叶文学家袁枚的一篇散文代表作,这是作者为悼念因婚姻不幸而早逝的妹妹所写的一篇祭文。该文既没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也没有优美的音韵节律,所写的只是作者平日生活中的琐碎家事,点滴感思。它从日常生活中选取了一些富有表现力的细节,用平实朴素的语言写人叙事,寄托自己的无限哀思,以至于前人这样评述它:“祭妹”受人推崇,在于“情真”二字。古文论者更将其与唐代韩愈的《祭十二郎》并提,的确,本文虽然选材角度小,但写得委婉动人、情真意切,这对当今那些总是抱怨生活平淡,苦于无话可说的中学生而言,无疑是有借鉴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祭妹文》是袁枚痛悼他的三妹素文的不幸遭遇、怀念往日兄妹深笃情意的抒情性祭文。这篇祭文是袁枚力主写“性灵”的文学主张的具体表现。“性灵说”的核心就是认为诗文要有“真情”。《祭妹文》之所以动人心魄,催人泪下,就在于它情真意切。全文句句含泪,字字关情,作者把满腹哀婉的血泪深情充溢在字里行间。一、深情呼告,催人泪下文章在总说亡妹葬于异地,交代祭奠者身  相似文献   

3.
封建礼教对旧中国妇女的残害是人所共知的,许多人物传记和文学作品都揭露和控诉了这种罪恶。不过,就精神毒害的程度看,知识妇女与劳动妇女是不同的,从高中语文课本所选的袁枚的《祭妹文》和鲁迅的《祝福》中就可以看出这种差别。《祭妹文》是袁枚为亡妹袁机(字素文)所写的一篇祭文。在这篇文章中,作者痛悔地写道:“累汝至此者,未尝非予之过也!”那么,作者所自责的“过”是什么呢?“予幼从先生授经,汝差肩而坐,爱听古人节义事,一旦长成,遽躬蹈之。”杀害袁机的,原来就是这“古人节义事”。“古人节义事”残害袁机的酷烈程度,《祭妹文》中未多提及,更多地反映在作者写的另一篇传记《女弟素文传》中。这篇传记详细地向我们介绍了袁机的悲惨遭遇:袁机“端丽为女兄弟冠,幼好读书”。在她才周岁的时  相似文献   

4.
《祭妹文》全篇以"祭"为经,以"情"为纬,手法灵活而自然,确是一篇极有特色且不可多得的真情之作。作者写亲情写得有灵性又不事雕琢,将兄妹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作者在回忆童年与妹同度之琐事时,仿佛信手拈来,清灵隽妙;悲悼亲人之遽然长逝又字  相似文献   

5.
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和袁枚的《祭妹文》是历代祭文中的名篇,向来被评论家誉为“悼念文章之绝唱。”苏东坡将《祭十二郎文》与诸葛武侯《出师表》、李密《陈情表》媲美,并称为“至忠”、“至孝”、“至友”之至文。袁枚的《祭妹文》也被公认为他的散文的代表作,已选入我国现行六年制《高中语文课本》第六册。本文拟就这两篇祭文作一些审美探索。  相似文献   

6.
一、以情感人 大凡优秀的文学作品都能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这是因为虽然我们于作者处在不同的时代,经历不同的人生,但朴素的人类情感、共同的文化背景使我们有着相似的内心世界.因此在一些感人至深的古文教学中.老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体味作者的情感。如袁枚的《祭妹文》、韩愈的《祭十二郎文》、欧阳修的《泷冈阡表》这三篇祭文声情并茂、生动感人,其中袁枚的《祭妹文》被称为“千古祭文绝唱”,浓浓的兄妹之情、凄惨的生死诀别极易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老师要让学生深深体味.这样在情感的感染下.学生就会很快进入角色。  相似文献   

7.
田曦 《铜仁学院学报》2002,4(3):37-37,61
文言词语的注解应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据此,笔者对中等师范学校语文教科书《阅读和写作》第五册第七单元选编的明清散 文《五人墓碑记》,《登泰山记》、《祭妹文》的各一注解提出不同算法。  相似文献   

8.
《北京大学学报》一九七五年第一期上,有一篇题为《从元曲<高祖还乡>说起》的文章,对元曲作家睢景臣的散曲《高祖还乡》大加批判,彻底否定。它指斥《高祖还乡》所写的主人公是个“满脑子‘天命论’的孔孟之徒”,是个“守旧派”;说什么作者写他对衣锦还乡的汉高祖加以嘲讽,是“暴露了作者的不准造反,‘克己复礼’的儒家真面目”,从而断言“这套散曲完全是一篇反对社会变革,咒骂新生力量,尊儒反法的坏作品”。文章写得武断  相似文献   

9.
《祭妹文》是一篇自读课文。这篇课文写“不能忘”之事,抒”不可解”之情,每一字每一句都具有一种追魂摄魄的巨大力量。但是,由于作者满腹珠玑,又“重修饰润色”,文中多有典识,语句亦多雅驯艰深之处,学生要真正读懂这篇课文,读出作者对儒家“诗教”的不满,读出封建礼教对古代妇女的精神毒害,还有很大的难度,存在着较多的文字障碍。而教材编写者却忽视了“自读课文”这一要求,注文或失之于粗陋,或失之于推究;或当注  相似文献   

10.
一古文论者将袁枚的《祭妹文》和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并提,王文濡《清文评注读本》说:“韩昌黎的《祭十二郎文》,欧阳修《泷冈阡表》皆古今有数文字,得此(指《祭妹文》)乃鼎足而立。”在祭奠类文章中,这三篇不愧是经典之作,千古绝调。不过,这三篇并不都是祭文,其中,欧阳修的《泷冈阡表》在《古文辞类纂》中被姚鼐列在碑志类。其实说到祭文,自然让我们想到哀祭类的文章。哀祭类的文章不仅只是哀悼死者,也有祭告鬼神的。常见的哀祭类文章有诔、哀辞、吊、祭文等。它们虽然有许多相同的地方,但不同之处也是显而易见的。“诔”是专门用来表彰死…  相似文献   

11.
文言词语的注解应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据此,笔者对中等师范学校语文教科书《阅读和写作》第五册第七单元选编的明清散文《五人墓碑记》、《登泰山记》、《祭妹文》的各一注解提出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12.
魅力祧花源     
《桃花源记》本是陶渊明为其《桃花源诗》所写的序文,文中虚构了一处没有战争、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安居乐业、彼此和睦相处的“世外桃源”。故事情节曲折生动.扑朔迷离.如梦似真……从现代人的观点来看,它更像是一篇小说!纵观全篇,文章具有“奇、美、乐、迷”四大特点。  相似文献   

13.
《祭十二郎文》是古文“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的呕血之作。明代茅坤评价该文为“祭文中千年绝调”。苏轼更是推崇至极:“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祭妹文》是袁枚表现兄妹之间深挚情感的一篇祭文,也是我国文学史上哀祭散文的珍品,近代评论家将此文与韩愈《祭十二郎文》、欧阳修《泷冈阡表》称为鼎足之三。这两篇文章在选材、表现手法、语言、感情等方面都有着相通的地方。  相似文献   

14.
《我的空中楼阁》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文中所写的景都是普通的山树和小屋。但作者却能从这平凡之中,“见人所未见,言人所未言”,用他那生花妙笔,幻化出幽深的意境,显示了无穷的情味。读着这篇散文,我们就象在观赏一幅清雅的水墨画,诵读一首感物抒怀的无韵诗,聆听一曲山树小屋交响乐。标题一语双关、虚实结合。说它实写是指“我的空中楼阁”建在山上,“夜晚它是  相似文献   

15.
袁枚《祭妹文》中有“汝之义绝高氏而归也”一句,《古文鉴赏辞典》将“义绝”译为“断绝关系”.这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16.
现在学生流行这样一种说法:“星期三,做作文,老师出题难为人;星期四,评作文,学生吓倒一大群”学生。为何怕写作文,如何培养学生作文兴趣呢?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摸索了几点心得:其一,重视对身边生活的描写。一篇《项脊轩志》,既没有金戈铁马的沙场之战,也没有废池乔木的黍离之悲,归有光只是在文中叹自己小家的分裂,悲自己慈母的早逝,悼自己爱妻的亡故,然而却如此动人心弦感人肺腑,究其原因,便在于全文至情言语写平淡,一片至诚在其中。袁枝的《祭妹文》,李密的《陈情表》,林觉民的《与妻书》,无一不写身边生活的琐事,但人们感觉到的却是作者跳动…  相似文献   

17.
《史记》是宏篇巨制,它以写人为中心,人与人的关系自然成为注意的中心。本文认为,《史记》所写人际关系,明显地渗透着作者的人生体验,涉及到友谊,对父子之间、君臣之间等关系的描述与认识,强调应该建立纯真、友好的人际关系,赞颂“士为知己者死”。司马迁的人际关系思想有诸多方面有独到之处,且与官方的思想不同。  相似文献   

18.
清代文学家袁枚为吊亡妹袁机写了一篇祭文,这就是《祭妹文》。此文读来真切感人,往事历历,绘声绘色,催人泪下,激起了读者的强烈共鸣。之所以有如此成功之效,不仅是因为祭文选取了感人的生活琐事采用记叙、写景、抒情有机结合的手法,尤其是因为本文交错使用一、二人称的叙事方法。《祭妹文》整篇口吻主要是第一人称,可第二人称也占很大部分。据统计,一千二百来字  相似文献   

19.
韩愈的《祭十二郎文》(以下简称韩文)与袁枚的《祭妹文》(以下简称袁文)都是古代抒情散文中的名篇,都是以特有的文学形象和文学魅力向人们展现了人世间的人情美与人性美,从而强烈地叩击人们的心扉。下面就两文的感情基调、表现手法、语言等方面的特点略作比较。 首先,文章的感情基调相似。两文自始至终贯注着至亲的拳拳爱心和绵绵亲情。两文都以痛惜、内疚之情来叙事。事件中饱含着天伦之常理与人情之底蕴。韩文写他与十二郎的情谊和对十二郎之死的悲痛;袁文写与三妹素文情深意淳和三妹命运乖蹇,身葬异处。两篇祭文看似平淡,却饱…  相似文献   

20.
<正>《祭妹文》是袁枚痛悼他的三妹素文的不幸遭遇,怀念往日兄妹间深笃情意的一篇抒情性祭文。祭文是对死者表示崇敬和怀念的一种文体,一般着重叙述死者的功业,由于一般的祭文往往是应和礼仪的需要,作者也就虚应故事,作番无悲之痛,无泪之哭,不哀之嚎。因而常常浮而不实,夸而失信,缺乏感人的力量。袁枚主张诗文要写"性灵",加之他与三妹情深意淳,三妹又遇人不淑,命运乖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