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类独处、居住以及社会交往空间的改变,要求教育重新思考人类存在样态、生命质量以及“诗意栖居”的理想。博尔诺夫试图调和存在主义和生命哲学对“人类图像”的描绘,在“人类空间”概念基础上论证人的空间存在性,揭示空间之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回到人类“原初”空间意象,人类空间突显人作为主体与世界交互的积极作为,肯定生命与空间融合过程的体验性,暗示人类生活的全部空间都具有教育性。空间建构过程,即人寻求自我定位、自我确证和自我发展的创造过程。人类空间观为重思教育本质,通过教育追求“栖居”意义,建构充盈灵动性和生命性的教育空间观,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2.
从1957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升空算起,人类的空间科学活动已有36年了。在这不太长的岁月中,各国科学家不仅发展了航天技术,而且在空间生命科学的研究中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人类永驻太空准备了条件。  相似文献   

3.
1957年10月4日,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苏联的“卫星1号”)发射成功,开创了人类进入太空的新纪元。那么,什么是太空呢?我们所说的太空,又称宇宙空间,指地球大气层以外无限遥远的空间,那里蕴藏着取之不尽的物质资源,期待着人类去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4.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目标”中指出:“提高空间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在“内容标准”中指出:“三维空间是人类生存的现实空间,认识空间图形,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推理论汪能力、运用图形语高‘进行交流的能力以及儿何直观能力,是高中阶段数学必修系列课程的基本要求”.而通过数学:解题是达到以上“课程目标”的最基本的手段与途径之一.众所周知的是.题中  相似文献   

5.
王茵 《文教资料》2013,(29):4-6
古语曰:“四方上下曰宇,往来古今日宙。”“空间”作为“现代性”的一张面孔出现在“现代性”研究的语境中,以“有意味的形式”显示了20世纪西方文论与美学研究的转型,从康德提出的“先验感知形式”到结构小说文本的新型研究论域的“空间形式”,空间在西方文艺美学研究中不断的进行着由隐而显,自内而外的角色嬗变,对应着人类情感形式与现代生存现状的“喧哗与骚动”。本文旨在从“空间”的角度,对20世纪以降的西方人文学科研充的转向加以梳理,因之,在叙事学的研究层面上析离出现代小说的新型“时空观”.以此管窥现代小说的叙事形式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6.
空间探测器是人类为观测宇宙而放飞的隙望之鹰,但宇宙空间的严酷环境让这些英勇先驱们承受着未知的危险。有的探测器半途折戟.有的圆满回归.还有的不仅能完成任务,还一直“活”了下来,继续执行新的任务。对它们来说,“寿命”就是成功的标准。下面就是目前最成功、也是最长寿的的几个空间探测器.制造者丰富的经验、认真的测试、成熟的技术以及精益求精的态度是它们成为“寿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种豆得豆.种瓜得瓜。没听过种大米结菠萝的吧!如今.咱们这个蓝色星球上.智慧的人类已经可以制造出新生命了!种了颗种子.却不知道结出的将是什么。人造生命带给我们太多的未知.它是科学界“突破级”的巨大成就?还是慢慢被人类打开的潘多拉魔盒?  相似文献   

8.
空间既是人类活动的产物,又是人类活动的载体。空间的规划、建设和管理,不是一个单向的物质生产过程,而是综合了更多社会再生产的属性。“空间正义、居民交往、社会资本和空间文化”在“空间活动向基层治理共同体”转化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这些要素究竟如何在生活空间“活化”,仍需要具体机制的分析。分析成都市生活空间改造的案例发现,空间黏合是基层治理共同体形成的关键机制。空间黏合是一个以空间为纽带,带动居民和各方参与的机制,是一个从空间生产到共同体生产的连续统。它通过“象征性的空间符号和仪式”构建居民互动的空间情境,以参与式改造培育居民的社区意识及自治习惯,以“在地社区自组织撬动和培育”居民自我服务、自主管理。生活空间的改造既可以成为居民参与的符号,也可以成为引导居民交往和参与的连接点。  相似文献   

9.
太阳系是一个以太阳为中心的天文体系.在远古时代,人类就注意到天空中许多星星的位置是恒定不变的,但有些星星却在众多的星体之间不断地移动.于是,人们就把这些移动的星体叫做“行星”.行星(planet)这个词起源于希腊语,意指太阳系中的漫游者.大家所熟知的围绕太阳运行的行星有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等9颗.“九大行星”也是家喻户晓的说法.但是,这一称谓在2006年8月24日发生了变化:冥王星被“开除”出九大行星的序列,太阳系中运行的行星变成了8颗.下面我们回顾一下这8颗行星和冥王星的发现过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乘电梯时,为什么人总往上看 实际上,乘电梯往上看的行为与我们的“私人空间”有着很大的关系。所谓私人空间,是指在我们身体周围一定的空间,一旦有人闯入我们的私人空间,我们就会感觉不舒服、不自在。私人空间的大小因人而异,但大体上是前后0.扣1.5米。左右1米左右。  相似文献   

11.
你知道在太阳系的九大行星中,哪一颗是迄今为止惟一一颗人类的空间探测器还没有到访过的吗?对,它就是离太阳最远的行星——冥王星。但是这个历史也许再过9年就会被改写,因为在北京时间2006年1月20日凌晨3时,一颗美国宇航局的冥王星探测器——“新地平线”号已经在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升空,它的目标就是冥王星。如果不出意外,“新地平线”号将最早于2015年飞越冥王星。  相似文献   

12.
百科文摘     
100年前的6月30日,一颗火球从天而降,造成著名的“通古斯大爆炸”。这次事件为人类敲响了警钟。尽管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概率微乎其微,但由于其危害性大,科学家已经着手建立一个监测网。俄罗斯研制的“RT-70”雷达功能强大.美俄有意借助它来探测可能对地球构成潜在威胁的大约2.5万颗小行星。其中引人注目的是一颗名为“阿波菲斯”的小行星。科学家计算,到2029年,直径近300米的“阿波菲斯”将与地球距离不到4万千米。2036年,受地球引力影响,“阿波菲斯”的运动轨迹有可能发生改变,与地球“亲密接触”。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的人类在科技的影响下走向了赛博空间。无所不在的虚拟世界影响着人类的方方面面,甚至解构着“人”的本质。通过人类利用最新3D技术打造的电影《阿凡达》可以更加明显地感觉到赛博空间对人类的“殖民化”:无处不在的高科技,无处不在的意识控制,与无处不在的人类对于自身存在的反思。这三个方面体现着赛博空间与人类的控制,虚拟与现实二元对立的分解以及“赛博人”最终该走向何处。  相似文献   

14.
空间是什么     
我们生活在宇宙之中,那么何为宇宙呢?在《淮南子·齐俗训》中是这样定义的:“上下四方谓之宇,古往今来谓之宙。”可见宇宙是空间和时间的统称。既然宇宙即时空,那么对时间与空间的认识就是人类面临的最基本问题。关于时间的认识,我们在上期《时间是什么》一文中已经做了初步的讨论,这里我们将试图回答第二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马未都 《小读者》2011,(9):I0014-I0015
好的收藏家.多把藏品当做自己的亲生孩子一样宝贝。实际上.我们又何尝不是把自家的孩子看做是独一无二的藏品,去欣赏这些“藏品”,发掘他们的“升值空间”?  相似文献   

16.
向量融“数”、“形”于一体,是沟通代数与几何的天然桥梁.用向量方法解决立体几何问题,可使立体几何问题代数化,降低难度.立体几何中关于空间角、空间距离及空间平行和垂直问题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和热点,本文通过对2005年高考立体几何综合题的分类分析,例谈向量方法在解立体几何综合题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一、引起关注的背景数千年来,人类对自己生存的空间产生过各种遐想,编织成美丽的传说。近百年来,特别是当人类跨入宇航时代并步入太空的时候,才真正有机会从地球以外来俯视我们这颗星球的全貌。人类终于知道自己生存在太阳系中一颗不大的普通的行星上,它有一个天然卫星———月球,“个性”独特:它是太阳系中唯一一颗表面大部分被水覆盖的行星,也是目前所知唯一的一颗有生命存在的星球,飘忽变幻的白云环绕其上,地质活动的激烈程度在九大行星中首屈一指,由于大气和水更多吸收太阳光谱中的红色,这颗玲珑剔透的行星便静静焕发出独特的、梦幻般的…  相似文献   

18.
“There-结构”作为“存在”思维的体现形式为语篇空间建构提供了物质和认知基础,从而使语篇处在动态的认知空间建构中。对小说语篇和就职演说语篇中的“There-结构”所作对比分析表明,“存在”是语篇空间建构的基础,人类的存在思维促成语篇空间建构,这种建构体现了人类认知的一般规律,即“否定—假设—预测—判断—肯定”的循环互动过程。  相似文献   

19.
2007g10月24日18时05分,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空。 38万公里,这是从地球到月球的平均距离。这个距离,对于光速30万公里/秒而言只是一瞬即至的距离,可是对人类而言这却是一段遥远的路程。 那一刻,作为中国探月之路“领路人”的欧阳自远院士十分激动。几十年来,他“跳”出地球,站在宇宙更大的空间范围内来研究地球,就是为了在月球上留下中国人的脚印……  相似文献   

20.
作为人类最基本、最重要的认知范畴之一的空间范畴包括空间类型及空间关系两个方面.在英语认知系统中,空间具有一定的界限性,可具体化为平面性空间及立体性空间.空间关系主要体现为“前—后”及“左—右”方位关系,这一认知框架在英语表达中起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