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个樵夫在河边砍柴,一不小心,斧子掉到了河里。看着湍急的河水,樵夫伤心极了,坐在河岸上失声痛哭。赫尔墨斯听到了樵夫的哭声,走来问明原因。赫尔墨斯觉得樵夫很可怜,想帮助樵夫。可是,赫尔墨斯在伸出援手之前还要确定一件事:这个樵夫是否是个善良的人,如果不是,那么,作为一个神,赫尔墨斯是不愿意帮助他的。赫尔墨斯下到河里,捞起一把金斧子,问樵夫:"看看,这把金斧子闪闪发光,一定非常昂贵!这一定是你的吧?"  相似文献   

2.
《伊索寓言》与《庄子》中的寓言是东西方不同社会的文化背景下产生的经典寓言,它们产生的时期大体相当,本文从两本书中以动物、植物、人为主角的寓言来论述它们的异同。  相似文献   

3.
苏教版第一册第34课《伊索寓言》中的《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和苏教版第二册第16课《微型小说两篇》中的《价值观念》(黎巴嫩文学家纪伯伦)都以雕像交易为题材,借助细腻的心理刻画和对比手法。向人们展示了不同的人所具有的不同价值观。  相似文献   

4.
雅敏 《教学随笔》2014,(1):93-96
古希腊寓言家伊索,一天遇到一个行人向他问路。行人:“我到城里需走多长时间?”伊索:“你走哇。”行人:“我是得走,我是问走到城里需多长时间。”伊索:“你走哇!你走哇!”行人想,这人真可恶,于是就气愤地走了。片刻,伊索向他喊:“两小时——”行人问:“为何刚才不告诉我呢?”伊索:“不知你走得快慢,怎么知道需多长时间?”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寓言教学的现状引起了不少教师的思考。有教师提出寓言教学应该与童话教学有区别:童话侧重人物形象的分析、语言的品味,而寓言教学应侧重于寓意的理解。如果将寓言里的人物形象、语言赏析作为重点则会严重偏离寓言这种文体。寓言这种文体的产生之初本是力图用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意味深长的道理,说寓言的人真正关注的是给人以启发,而不是故事本身。正如法国著名寓言家拉·封丹所说:“一个  相似文献   

6.
吴宝席 《教书育人》2013,(11):78-80
在伊索寓言中,有一个哲理故事《衔肉的狗》。故事是这样的: 一只狗好不容易得到了一块肉,准备去河对岸的小树林中美美地享用一顿美餐。当它过河时,不经意间看到了自己在水中的影子。然而,孤陋寡闻的狗并不知道水中的那只狗是自己的影子,以为水中有另一只狗也叼着肉,并且比自己的还要大。于是它就连忙扑进水里去抢那块肉,谁知,水中的“肉”没有抢到,连自己那块真正的肉也被河水冲走了……  相似文献   

7.
关于公元前5-4世纪雅典政治家克勒翁的出身问题,学术界一般都根据阿里斯托芬喜剧中的描述,认为是皮革制造商出身.黄洋同志为论证希腊城邦社会的农业特征,则以"鞋匠的说法至多只能算是对政敌的诋毁"为理由,否认了克勒翁的皮革制造商出身.阿里斯托芬对克勒翁的的诋毁,不但不会否定克勒翁手工业者的身份,恰恰相反,它证明了克勒翁出身于手工业者家庭,是毋庸置疑的.  相似文献   

8.
经典寓言童话故事经历岁月的洗礼,流传至今,影响了成千上万儿童的成长。当我们谈及《伊索寓言》《叶圣陶童话集》等作品时,总会不假思索地称其为经典寓言童话。这些经典故事的内容蕴含两种对立元素——有善良、勇敢、友爱等光明元素,也有恶意、暴力等阴暗元素,其价值并非纯粹通过善的元素发挥作用,而是通过善与恶元素共同发挥作用,以恶映衬善,呈现善的可贵。  相似文献   

9.
《伊索寓言》中有则故事说,有个旅行者遇到熊时立刻装死,结果没有受到熊的攻击,逃过一劫。就像这则故事所说的那样,熊是不吃死掉的动物的。而且,熊是  相似文献   

10.
叼着肉的狗     
有一条狗叼着块肉渡过一条河。他正在水中跋涉着,忽然看见水中自己的倒影,还以为是另一条狗叼着一块更大的肉。他欣喜异常,心想,如果能把水里那块肉也抢过来多好啊。于是他决定要去抢那块更大的肉。  相似文献   

11.
古希腊的《伊索寓言》为西方传统意义上的寓言的标本,绝大多数以动物为题材,具有注重故事情节和矛盾冲突、善于运用拟人化手法等特点。与其时代相近的诸子寓言则以人物题材为主,它是诸子出于使论说的道理形象化、增强言语的生动性而创造的,是附属于说理的,是为说理而作的具有一定故事性的譬喻和象征,重在哲理的阐发而不是情节和矛盾冲突的刻划。从本质上讲,诸子寓言是说理的辅助,是一种使说理形象化的工具而不是独立的故事文体。尽管差异很大,但作为同一文体,二者则不约而同地采用了虚构和夸张的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12.
苏教版职高《语文》第四册开篇选了钱钟书先生的《读〈伊索寓言〉》。可以说此文“借《伊索寓言》里的九个寓言故事连类引申,洞烛世相”,的确“化陈腐而为神奇,开生面而破余地”。然而在分析课文第四小节时,我发现教参说法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3.
贺小青 《新高考》2011,(1):11-12
【作文题】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伊索寓言》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在一个暴风雨的日子里,有个穷人到富人家讨饭。"滚开!"仆人说,"不要来打搅我们。"穷人说:"只要让我进去,在你们的火炉上烤干衣服就行了。"仆人以为这不需要花费什么,就让他进去了。这时,这个可怜人又请求厨娘给他一个小锅,以便他煮"石头汤"喝。"石头汤?"厨娘说:"我倒想看看你怎样用石头做成汤。"她答应了。  相似文献   

14.
小书虫     
我是一个爱看书的小姑娘,一看书就入迷。于是,妈妈送给我一个雅号——小书虫。读一本经典好书,就是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读过一本经典好书,就像是交了一个益友。好的书籍往往包含着好的故事,使人穿行于优美文字的同时也经历精神的探险。每天写完作业,我不是迫不及待地去看动画片,也不是急急忙忙跑到楼下去玩,而是拿起书柜上的书,津津有味地读着。在我小小的书柜里,有各种各样的书籍,有中国四大名著、《格林童话》、《100位公主的故事》、《伊索寓言》、《三字经》、《论语》等。  相似文献   

15.
16.
一、异中求同,提出话题 师:课文中有3个小故事,谁来讲一讲?(学生复述《狐狸和葡萄》、《狼来了》和《蝉和狐狸》) 师:这3个故事非常有趣。你们看,故事中的狐狸、牧羊的孩子走出来说话了(呈现课文人物的语言)——谁来读一读?  相似文献   

17.
近日聆听了江苏省如皋市白蒲小学姜树华特级教师执教的《伊索寓言》一课,心潮澎湃,引发了我对语文课堂的新思考。静下心来,慢慢品味,觉得有两点值得我们好好学习。一、师生在评价中幸福成长《伊索寓言》的故事浅显易懂,在我看来,学生能绘声绘色地讲出故事,弄懂故事所蕴含的道理就行了,而听了姜老师的教学,我才意识到这才是生命的课堂。姜老师以"骗"为  相似文献   

18.
读伊索寓言     
这些感想是偶尔翻看《伊索寓言》引起的。是的,《伊索寓言》大可看得。它至少给予我们三种安慰。第一,这是一本古代的书,读了可以增进我们对于现代文明的骄傲。第二,它是一本  相似文献   

19.
《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寓言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寓言中的一个个小故事闪耀着智慧的光芒,进发出机智的火花,蕴涵着深刻的寓意。有人说寓言就像一枚果子,果壳美丽诱人,果肉却深藏在里面。寓言教学一直都被我们教师理解为应抓住寓意来教学,看似直奔主题,紧扣中心,但细细品味,我们的寓言不是在教学生学语文,而是一节思想品德课。五年级上册《伊索寓言》中有三则寓言,分别是  相似文献   

20.
《伊索寓言》是苏教版第九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本篇课文共由《狐狸和葡萄》《牧童和狼》《蝉和狐狸》三篇寓言组成。我在教学《牧童和狼》这则故事时收获最大。《牧童和狼》是一篇经典的寓言故事,可以说是一代又一代人在讲着这个故事,这个故事可谓妇孺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